李 霞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12)
《瀏陽河》是一首從歌舞劇《雙送糧》中分離出來的歌曲,描寫了農民豐收之后向國家繳納公糧的喜悅,表現(xiàn)了對毛主席的愛戴。該曲最初套用京劇《小放牛》的曲調,后由朱立奇、齊芝田改用唐壁光先生依據祁陽小調創(chuàng)作的《秋生送瓜》的音樂,并將原曲的慢四拍改為快二拍,表現(xiàn)出歡樂的情緒。《瀏陽河》鋼琴曲便是由歌曲《瀏陽河》改編而來,其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曲調與西方樂器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瀏陽河》鋼琴作品的彈奏速度有如下特點:其一,中速;其二,二/四拍;其三,可靈活變換。其以舒展流暢的速度表現(xiàn)了清新優(yōu)美、質樸明快的湘味,抒發(fā)了人民對共產黨與毛主席的熱愛;強調重拍的頻率,以強和弱的對比呈現(xiàn)出更強的感染力;從七六變換到九六再回到四八,凸顯從歡快到激動回歸于平靜的情緒變化。
《瀏陽河》鋼琴作品的整體結構以原曲的曲體結構為基礎加以變換,更加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瀏陽河的景色。《瀏陽河》鋼琴作品全曲共八十八小節(jié),每二拍為一個小節(jié),四分音節(jié)為一拍。這八十八個音節(jié)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子,其表現(xiàn)形式為八度內夾四度和音;第二部分為主題,此處做了加花處理,保留原旋律曲調,符合聲音不大的和音;第三部分為變奏,將原有旋律由慢轉快,對一些音符做微調,表現(xiàn)從平靜到歡快再到激動的情緒轉變,使樂曲更加豐滿;第四部分為間奏,依次連續(xù)奏出一串和弦音,佐以分解和弦音型與宮音;第五部分又為變奏,將原有旋律由快變?yōu)槁?,對一些音符做調整,表現(xiàn)由激動回歸于平靜的情緒轉變;第六部分為尾聲,與前段樂曲相適應,對其進行綜合、概括,使整曲顯得飽滿而充實。
五聲調式是中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典型調式,由宮商角徽羽五個音構成,使用唱名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即do ri mi so la;其基礎音調為一個大二度與一個小三度組成的“三音組”?!稙g陽河》原曲的主要旋律為C徵五聲調式。其中,一個降號,降si,從主音到主音排列為do ri fa so la si高音do。鋼琴作品《瀏陽河》通過提升原曲調式,將原曲的C徵五聲調式轉變?yōu)镋徵五聲調式,在拓展原曲音樂旋律的同時,使之更加立體化,表現(xiàn)出鋼琴作品的特點。
鋼琴作品《瀏陽河》中的技法主要包括上波音技法、短倚音技法、雙音倚音技法與琶音演奏技法等。從技法的應用來看,鋼琴作品《瀏陽河》中七次應用上波音技法;三次應用短倚音技法;兩次應用雙音倚音技法;多次應用琶音演奏技法。上波音技法和短倚音技法主要應用于全曲的第二部分與第六部分,凸顯樂曲的主題,充實樂曲內容;雙音倚音技法主要應用于全曲的三十七小節(jié)與四十五小節(jié),提升樂曲的表現(xiàn)力;琶音演奏技法主要應用于全曲的第四部分,貫穿于整個樂曲,加強樂曲的連貫性。
在演奏引子部分內容時,用琶音演奏,突出河流的水波蕩漾,表現(xiàn)樂曲柔美的旋律。在此過程中,右指觸鍵,保持掌關節(jié)平衡,做分聲部中高音演奏;左指觸鍵,使用腕部帶動指尖快速移動,做分解和弦演奏,并做好與右手的配合。之后,左右手連貫觸鍵,做連續(xù)琶音演奏,以展現(xiàn)瀏陽河的背景畫面。需要注意的是,演奏時要根據樂曲的旋律變化觸鍵速度與力度。
主題部分采取原曲的基本旋律,演奏性較強,且優(yōu)美動聽。在演奏這一部分內容時,使用上波音與短倚音技法,并運用上滑音與下滑音加強水波蕩漾的歡愉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左右手連貫觸鍵,保持指法柔和;加大右指觸鍵力度,提亮音色,左指輕柔且迅速觸鍵;注意在十八、十九小節(jié)進行同音換指,在二十六到三十二小節(jié)運用跳音和弦。
變奏部分是對原曲旋律的變化。在演奏這一部分內容時,使用連奏法與雙音倚音技法,并運用琶音演奏技法,凸顯高音部分,表現(xiàn)情緒的變化,使樂曲達到高潮;恢復到原曲的主旋律時,結尾再次運用琶音演奏。在此過程中,右手進行連續(xù)琶音伴奏,做六連音演奏;左手做三連音琶音演奏;中聲進行連奏水平觸鍵,低聲部觸鍵到底,弱彈旋律外兩聲部。變奏到尾聲時,右手進行八度和弦,左手進行輕觸鍵伴奏。
間奏部分是原曲旋律變化的過渡。在演奏這一部分內容時,運用左右手快速指法搭配和雙手琶音的組合,突出樂曲的主旋律。在此過程中,分解和弦;左右手交替演奏,保持琶音部分輕于主旋律音,做力度對比處理;同時,控制鋼琴音域范圍;注意在五十九小節(jié)進行貼鍵演奏。
要想完美地演奏鋼琴作品《瀏陽河》,需要了解其藝術特色,學習并掌握其鋼琴演奏觸鍵技巧。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融入自身的情感,根據樂曲的旋律變化演奏指法、演奏速度與觸鍵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