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韜 吳瑩淋
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福建 廈門 361001
新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在該法定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界定,增加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類型,理順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做出了更好的銜接等內容都有亮點。關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有關知識產權內容之間的關系,在普遍理論上,人們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是這些有關知識產權內容的兜底與補充,即:知識產權沒有特別規(guī)定的內容由《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補充,正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所說的:禁止不正當競爭法實際保護著專利法、商標法等專門法所保護不到的那些應予保護的權利。[1]
所以知識產權內容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如何更好銜接,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知識產權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應做出怎樣的細化,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知識產權的內容分為四塊內容:混淆行為、虛假宣傳、商業(yè)秘密和商業(yè)詆毀。[2]而有關這四個內容筆者想要做出重點評價主要是第八條虛假宣傳條款。
1993年《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的內容為: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虛假廣告。
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的內容為: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
1.優(yōu)點一:“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改為“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新法將舊法中的“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改為“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而廣告法第二十八條: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很明顯新法的“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從立法技術上是與廣告法的銜接。而從內容上看,舊法中“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條款的表述,只是把“引人誤解”當作“虛假宣傳”的一種修飾,即只提出了一種方式叫作“虛假宣傳”,而在實踐中,“引人誤解的宣傳”和“虛假宣傳”是兩回事,舊法會造成調整范圍的縮小,而新法的規(guī)定則更加科學。
缺點:對于“引人誤解”的標準定義不明,舊法的“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雖然會導致調整范圍縮小,但指意明顯為虛假宣傳,但是當把“引人誤解的宣傳”單列出來以后,會發(fā)現引人誤解的前提也是虛假,是一種較完全的“虛假”而言程度較輕的情況,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程度無法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更需要在后續(xù)的實踐中得到完善。
2.優(yōu)點二:刪除部分內容
新《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更為具體、準確地歸納了虛假宣傳的內容,其包括商品的“性能、曾獲榮譽”等。以上內容,不僅包含了舊法中虛假宣傳的內容,同時也以“等”字把大量未被列舉的情形包含進來。比如,舊法中規(guī)定的“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能被納入新《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guī)定的“曾獲榮譽”。
缺點: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將虛假宣傳的內容歸納為商品的“性能、曾獲榮譽”等,刪除了舊法中“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的內容。雖然新《反不正當競爭法》采用了更準確、嚴謹的表述方法,但仍然無法適應如今千變萬化的市場情況。雖然有“等”字進行概括性規(guī)定,但與舊法所涉內容上并無本質上的不同。
新修《反不正當競爭法》涉及到了諸多問題,鑒于篇幅有限,筆者只針對爭議較多的虛假宣傳的新修部分進行評析,不難發(fā)現,新法對于立法的科學性,與其他法律的銜接程度有較大的重視,整體上來講新法相較于舊法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對于部分立法上的缺陷也有較大程度的進步,但對于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讓《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斷完善,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