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風(fēng)
在一期《我家那閨女》里,焦俊艷邀請了在《家有兒女》中飾演楊紫爸爸的高亞麟老師做客。
焦俊艷向高老師訴說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結(jié)婚。
高老師直言告訴她:“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p>
什么意思?焦俊艷和許多人的反應(yīng)一樣,一開始完全沒有聽懂。
但是,高老師的解釋,讓人淚目:“如果父母在,你今年 30歲,你不會結(jié)婚,哪怕你60歲,你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墻擋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等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為什么老人會喜歡催你,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看到了死神,所以他們想完成那些沒完成的。”
這段話一說完,在場的年輕人幾乎都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就是當(dāng)你睡醒一覺,發(fā)現(xiàn)人生的戰(zhàn)場上,一輪風(fēng)雨過后,那些曾經(jīng)擋在你面前大廈一般存在的長輩,一個個倒下去時,你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因為這時你已然站在了隊列的第一排。
古時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每次犯錯,他母親總是很嚴(yán)厲地教訓(xùn)他,甚至打他。當(dāng)他長大成人后,每次犯錯,母親還是會一樣中氣十足地教訓(xùn)他。直到有一次,母親教訓(xùn)他時,他突然放聲大哭。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這次為什么要哭?韓伯愈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感覺不到痛了,我想是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能陪伴母親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是啊,當(dāng)大多數(shù)人明白這個道理時,父母已經(jīng)老了,甚至不在了。
時代變了,年輕人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xiàn),遠(yuǎn)離父母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我們不回家的底氣,不是因為沒有家,恰恰是因為我們的家一直在那,遠(yuǎn)方的父母守候著它。
但是,有沒有認(rèn)真想過,我們到底還能陪父母多久?曾看過一本書《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 55件事》,至今依舊清晰記得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個公式:假使你的父母現(xiàn)在60歲,余下壽命是20年。如果你沒有與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shù),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11小時。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我們總以為自己還年輕,可人生如此短暫,有時候,一個轉(zhuǎn)身就是永遠(yuǎn)。
想想我們這一生,遇到的千萬種愛里,父母之愛,可能被迫排在了最末位,卻也是最牢固的存在。
我們的父母可能不完美,但你永遠(yuǎn)不知道,他們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為你做了多少事。
正如柳巖在父親去世后所說:“如果親人健在,有什么都給他們吧,我不想讓他們覺得,他們不配擁有這一切?!?/p>
父母老了,你要開始像他們愛你一樣,去愛著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