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
1
如果隨便拉住一個讀過紅樓的人,問一個相同的問題:“你認(rèn)為在金陵十二釵正冊里,誰是情商最高的人?”
不出意外的話,十有八九大家的答案都會出奇地一致:薛寶釵嘛!
寶釵為人圓融妥帖,說話滴水不漏,做事周全穩(wěn)當(dāng),但凡和她打過交道的人沒有不夸她的。這還不叫高情商嗎?
真的是這樣嗎?
近來,《蔡康永的情商課》很火,其中的觀點顛覆了我們關(guān)于情商的傳統(tǒng)概念。
他說:“傳統(tǒng)認(rèn)為情商高就是一個八面玲瓏很會做人,沒什么情緒,不會發(fā)脾氣,面帶微笑的一種人。如果這個叫做高情商的話,我認(rèn)為沒有人會想要,因為代價是委屈自己,閹割情緒。這種狀態(tài)有什么好羨慕的?”
他說他心中的高情商,第一要義是“做自己”,再恰當(dāng)?shù)卣业健白鲎约骸焙汀芭c他人共處”之間的平衡。
按照蔡康永的標(biāo)準(zhǔn),紅樓夢里最有情商的人,其實是林黛玉才對。
2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觥籌交錯間,幾處狂飛盞,劃拳逗樂掣花簽,醉眼朦朧正玩得嗨,有人來接黛玉回去,她抬眼看看表:
“喲,十一點多了?!瘪R上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我可撐不住了,回去還要吃藥呢!”起身瀟瀟然走了,沒有半點因為提前退場“對不起,我掃大家興了”的歉意。
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咱們也散了吧?!?/p>
第三十六回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寶釵和黛玉本來和長輩們一塊吃西瓜,吃完后,“寶釵因約黛玉一起前往藕香榭,黛玉回說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边@輕輕帶過的一筆閑文,讀者若不留心,根本注意不到。
可是,如果設(shè)身處地代入一下,就能感到黛玉在人情世故上的“鐵面無私”了。
她們不是要上班打卡的職場女性,也不是洗衣服做飯的普通民女,更不是要回家陪娃寫作業(yè)的中年母親,沒人拘著她們,不需要趕時間。她們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大小姐,每天有大把必須要打發(fā)掉的芳華。
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女生,可是連上個洗手間都喜歡結(jié)伴而行的呢!
但是黛玉卻嘎巴脆地拒絕了寶釵,理由都不是“身體不爽”這樣的濫熟托詞,而是直白地說“我要洗澡!”
她迤邐而去,剩下寶釵一人頂著烈日獨自前往。
熟悉《紅樓夢》的人就會注意到,黛玉的作息表從不輕易為誰更改,通常情況下比部隊執(zhí)行得都嚴(yán)格。如有特殊情況,她也會遵循自己的身體感覺再調(diào)回來。
夜里走了困,第二天她會主動給自己補(bǔ)一會兒覺,哪怕被迎春笑話為“懶丫頭”,也沒為了和大家合群而強(qiáng)撐早起。
人生沒那么多關(guān)鍵時刻來考驗?zāi)愕亩Γ膊恍枰翱谔?,全看點滴末節(jié)。只要能夠不受外界干擾,按自己的節(jié)奏讓生活運轉(zhuǎn),這就叫踐行了“做自己”。
3
反觀寶釵,“夜復(fù)見長,到母親房里商議,打點些針線。日間到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承色陪坐,閑話半時。園中姐妹處,也要度時閑話一回。故日間不得閑,夜里做女紅到三更方寢?!笨吹娜硕继嫠鄣没?。
香菱一進(jìn)大觀園,本來急著要學(xué)詩,寶釵卻囑咐她:先出園子?xùn)|角門,從老太太開始,各家各處都去問候一聲,回來進(jìn)了園子,再到各姑娘房里拜訪一輪兒。
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有一些繁文縟節(jié)的虛禮,的確是虛耗精力又可有可無。
人情世故上放松些,秉承一個最低限原則:只要別礙著別人影響別人,就不算失禮。成天一味忙于迎合周全,別人累,自己也累,這就叫過猶不及。
做自己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降低他人的預(yù)期,為自己預(yù)留出更多的個性舒展空間。
曹公很“壞”,在講完寶釵每日晨昏定省的禮數(shù)周全之后,馬上接的就是黛玉的“接待不周,禮數(shù)粗忽”,分明是有意給這二人作對比。
黛玉每年換季會生病咳嗽,一直出不了門。悶的時候吧,她盼人來,等到姊妹們真的來看她,“說不得三五句又厭煩了”。
可是眾人對她的反應(yīng)卻一致大度,“都體諒她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對她的不識好歹,竟“也都不苛責(zé)”。
值得玩味的是,中秋之夜,和黛玉一起聯(lián)詩的湘云抱怨回自己家的寶釵:“可恨寶姐姐,天天說親道熱,早都說好了一起過中秋,可今日卻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p>
這其中的區(qū)別,就在于寶釵平日里待人滿分無懈可擊,憑空拔高了人們對她的期望值,更別提還一度被黛玉懷疑她“內(nèi)心藏奸”呢。
4
“做自己”還涉及到時間管理問題。
有多少人為了保持與周圍人同步,一再遷就拖延,讓做事效率走低,浪費寶貴時間,“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p>
還有多少人因為怕獨處怕孤單,干脆放縱不自律,“種地的和放羊的玩”,結(jié)果別人啥都沒耽誤,而自己卻虛度時光一無所得。
時間一共就那么多,分給別人的多,留給自己的就少了。
《甄 傳》里有句臺詞:“人情世故的事,既然無法周全所有人,還是先周全自己吧!”
相比取悅他人、努力與群眾打成一片,林黛玉更愿意把時間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愿意特意給屋里的大燕子留著門,等它飛回來再放下簾子,倚上石獅子;也愿意坐在竹葉披拂的圓月窗洞內(nèi),隔著紗窗教廊下的鸚哥念詩,宛如“玉鉤鸞柱調(diào)鸚鵡,宛轉(zhuǎn)留春語。”的曲中人;更愿意花半年的時間,給寶玉精工細(xì)作出一個荷包,讓他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地貼身帶著。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合群。在人群里,她嬉笑怒罵,嬌嗔刻薄,皆由著性子來,好的不好的全擺在明面上,反而因為真,而得到了更多的寵愛:“顰兒這張嘴叫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果然,林黛玉才是那個在“做自己”和“與他人共處”之間找到了平衡的高情商之人。
復(fù)旦大學(xué)陳果老師說:“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當(dāng)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你喜歡自己更重要?!比松卸嗌贌?,皆因沒有分清先后主次,沒搞清楚一個事實:“對付自己比對付別人劃算?!?/p>
常常在人際亂麻中作繭自縛的現(xiàn)代人們,林黛玉的活法值得好好學(xué)習(xí)一下。
所以再也別詬病黛玉情商低不圓滑了。最新定義的高情商,應(yīng)該像黛玉一樣,抓大放小,把心思放在生活重點上。如同把好鋼用在刀尖上,去撬開庸常歲月堅硬的蚌殼,擷取屬于自己生命的種種樂趣。
與其將感情盡人而悅之,將時間和精力虛耗到可有可無的事情上,倒不如像黛玉這樣:“留人間值得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不問是劫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