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徐燕
心理彈性(也稱心理韌性)作為積極心理的一個重要品質(zhì),也隨之成為心理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心理彈性被定義為“個體自身不斷追求成長發(fā)展的積極力量”[1]。個體只有在個體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發(fā)揮抵抗壓力和逆境的能力,并且在遇到逆境或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事件時,能調(diào)動自身的資源和力量,打破外在環(huán)境的限制,使自身能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周圍環(huán)境,更好地達到良好適應,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2]??荚嚱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常見的一類心理問題,是學生面對考試情景所產(chǎn)生的擔憂、自我占據(jù)、自我集中等認知反應和生理喚醒、典型行為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反應[3]。初中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不太完善,暫處于一種不平衡、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需對其進行有效、系統(tǒng)的干預,提高其心理彈性水平,以應對各種不利環(huán)境和各種壓力事件,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良好的適應。
本研究旨在通過釆用團體輔導的實驗方法,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進行干預,為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減輕或解除提供依據(jù)。
1.1對象 2018年4月,采取多階段抽樣法依次從上海市各區(qū)抽取松江區(qū),從該區(qū)各校中抽取一所中學,從該校各年級中抽取8年級的學生,再從該年級中抽取兩個教學班共84人(男生35人,女生49人),年齡(13.56±0.52)歲。然后將84人隨機分為干預組(40人)和對照組(44人)。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測量工具 使用以下兩個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制作問卷。
1)考試焦慮量表(TAS)[4]。該量表共有 37個項目,每個項目均進行“是”或“否”的選擇,“是”計1分,“否”計0分,15分以上判定為有明顯的考試焦慮癥狀,20分以上屬較高水平。
2)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CD-RISC)[5]。該量表共27個題項,包括個人力和支持力兩個維度。個人力維度又分為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3個因子,支持力維度又分為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2個因子。該量表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記為1~5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在該因子上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01。
1.2.2干預方法 于本學期期中考試前通過發(fā)放問卷進行考試焦慮和心理韌性測試。對照組進行學校的常規(guī)心理健康課程;干預組隨機分為3小組,每組12~14人,在進行常規(guī)心理健康課程的基礎上,每周進行1次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每次90 min,共8次。團體輔導課程由3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心理咨詢師分小組實施,以游戲、角色扮演為主的體驗式團體訓練為主,從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進行,對個別學生輔以個體咨詢(見表 1)[6~8]。團體輔導結束后 1周后,兩組同時再次發(fā)放問卷進行考試焦慮和心理韌性重測。問卷回收率均為100%。
表1 團體輔導課程方案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干預前總體考試焦慮程度 84人中考試焦慮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高33人(39.3%),中27人(32.1%),低24人(28.6%)。中、高程度焦慮者占71.4%。見表2。
表2 干預前總體考試焦慮程度情況
2.2 兩組干預前后考試焦慮比較 兩組干預前的考試焦慮總均分及各因子組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兩組焦慮評分呈顯著差異(t=2.21,P=0.03)。
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無差異(t=-0.36,P=0.72);干預組干預前后評分比較呈顯著性差異(t=4.623,P=0.000)。見表3。
2.3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比較 兩組干預前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總分及各因子組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因子組分及總分分別比較呈顯著性差異(t值分別為-3.004、-2.238、-4.093,P均 <0.01);而在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因子組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干預前后總分及各因子組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組干預前后其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各因子組分及總分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或0.001)。見表4。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考試焦慮評分比較/ˉx±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ˉx±s
本研究調(diào)查顯示,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考試焦慮,其中存有相當程度的不適感的學生有48名(59.5%);中、高程度焦慮60人,占總人數(shù)的71.4%,這與國內(nèi)研究基本一致[9~11]??梢姵踔猩目荚嚱箲]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團體心理輔導就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領導者充分利用團體的力量,運用各種心理輔導技術和方法,通過人際間交往和互動,促使個體在團體活動中不斷進行學習、體驗和發(fā)展,改善個體的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使個體達到良好的適應,得到良好發(fā)展[12]。國內(nèi)外開展了許多團體咨詢實踐,并取得一定成效[6,7,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為期8周的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考試焦慮及心理彈性水平有明顯的干預效果。從量表評估的結果來看,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后成員的焦慮水平有顯著降低,心理韌性總分、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因子組分顯著提高,即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后學生在困境中堅持目標、制訂計劃、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緒控制、積極認知方面有了較顯著的改善,嘗試通過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如家人的支持等)來獲取幫助或宣泄情緒,這可能與本研究設計的一些體驗式的主題活動以及團體成員積極參與有關。團體內(nèi)安全、溫暖、寬容的心理氛圍有利于成員心理成長。在后期對成員的訪談中,成員還提到了團體中輕松歡樂的氛圍,團體內(nèi)成員的互相支持、信任以及團體的凝聚力都對考試焦慮起到了一定緩解的作用。同時本研究也針對個別焦慮情緒比較明顯的學生開展了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
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干預持續(xù)時間較短等方面的因素,研究效果的適用性可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有待以后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