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廣 李思睿
摘 ? ?要: 通過歸納分析近8次教師資格證寫作模塊材料,作文材料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寓言故事類型和概念型兩類,材料的主題為人文思想性話題。寫作模塊的作文要求與高考大體一致,略高于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依據(jù)材料,自擬立意。在立意導向上,傾向于教師教育方面。寓言故事類型材料大多包含主被動關系,這類材料可從教師教育角度切入立意,少數(shù)不包含主被動關系的,選擇自認為恰當?shù)慕嵌惹腥搿8拍铑愋筒牧系牧⒁鈶o扣關鍵詞語和主題句。
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考試 ? ?寫作模塊材料 ? ?審題要點
2015年,我國全面推行教師資格證考試全國統(tǒng)考,不再區(qū)分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必須參加國考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荚嚸磕陜纱?,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zhì)考試由三個模塊組成,單項選擇模塊(58分)、材料分析模塊(42分)和寫作模塊(50分),寫作部分所占比重較大。如何在這類題材的寫作中取得高分?本文擬以小學教師資格證為例,對試題的材料題材、主題、評閱標準和審題策略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資格證考試作文的題材類型、主題與要求
為了明析資格證考試作文的類型、主題和要求,筆者將近4年8次的試題情況列表顯示如下:
上表顯示的信息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1.作文材料的類型
首先,近幾年所有寫作都屬于材料作文,也就是要求考生依據(jù)給定的材料寫作。其次,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出現(xiàn)的寫作材料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寓言故事類型的材料,另一類是概念型材料。其中,寓言故事類型的材料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即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如2017年上半年的寫作材料:
德瑞克·朱伯特、貝弗利·朱伯特夫婦是著名的野生動物紀錄片的制作者,在長達30年野外動物生活的拍攝生涯中,拍攝了25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8次獲得艾美獎。有人曾這樣問朱伯特夫婦:當肉食動物在捕殺弱小動物時,你們也眼睜睜地看著,不去幫忙嗎?朱伯特夫婦回答:是,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無動于衷”。
寓言故事類型材料一般雖然短小,但是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都包含在其中,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概念型的材料分為兩種,一種是引用典籍或名人名言,對某種概念解讀闡釋,例如2016年上半年的寫作材料:
“跨”是一個動作,《說文解字》解釋:跨,渡也,本義為邁腿越過,例如跨過、跨越,后又引申為超越時間、地區(qū)等界限……“跨”是一個有動感的漢字,能反映一個人的心境和精神狀態(tài)。
另一種概念型材料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在材料中明確告訴考生某種觀點主張,如2015年下半年的寫作材料:
人類和動物最明顯的區(qū)別之一,就是人類看書識字,而動物不會看書識字。如果一個人不看書,無疑接近動物,也就會失去人的優(yōu)勢。
據(jù)上可見,概念型材料不管是引用典籍或名人名言,還是講故事,在材料中都將某一種概念或觀點傳遞給考生,這類材料主題比較明確,就寫作立意而言,無須考生做更多的工作。
2.材料主題與寫作要求
首先,材料體現(xiàn)的主題基本以人文思想性話題為主,即使如“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這樣的社會性話題,其實也可以落在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人文方面。其次,從寫作要求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寫均為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二、資格證考試作文的評判要求與作文的立意導向
1.評判要求
考試寫作模塊評分與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在文體要求、寫作能力、語言能力方面基本一致,為此筆者對比了全國新課標卷高考作文的評分細則和教師資格考試作文的要求,具體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與資格證寫作要求大體一致,各有特點,具有更高的標準,具體分析如下:
第1個要求,都是寫作的材料內(nèi)容和主題立意,但是資格證考試突出強調(diào)要求合理處理材料與主題之間的關系,要求比有中心突出、材料內(nèi)容充實,要求更高。
第2個方面的要求,都是針對文體而言的,但是資格證考試強調(diào)理論性的“文體知識”,就是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寫作。
高考作文和資格證考試作文的第3個和第4個要求,分別是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就其中“布局謀篇”“修辭增強表達效果”等方面,比高考作文的要求高。
總之,從大綱看,資格證作文和高考作文在要求方面大體一致,后者比前者的要求相對要高一些。
2.立意導向
雖然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下文簡稱為考試)中寫作要求為立意自定,但是大家一致認為,寫作這類作文時,寫作模塊的應答中必須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相關聯(lián),或者盡最大可能和教師這一職業(yè)內(nèi)容掛鉤,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首先,在2015年到2018年的寫作模塊中,除了2017年下半年考試的寫作模塊外,其余寫作范文皆為從教育教學角度或教師職業(yè)角度出發(fā)。盡管2017年下半年考試的寫作模塊并非不可以從教育教學角度出發(fā)寫作,只是從范文選擇的角度看,從教育教學角度入手寫作更容易獲得高分。
另外,歷年考試真題及最具權(quán)威性的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證考試研究院編著的系列教材及考試題印發(fā)的十套預測題中,寫作范文大部分都是從教育教學角度切入。這就反映出了一種題材導向——考生要盡量從教育教學的角度切入寫作。
而且,文章寫作的主題立意是要評定項目。寫作模塊的立意是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構(gòu)思作文能力的考查,一個好的立意是高分作文的關鍵。作為選拔教師的考試,以教育教學為立意的作文應當處于較高的檔次中。
三、兩種類型材料角度切入的判斷方法
資格證作文基本屬于材料類型,首先通過考生閱讀理解,才能確立材料“文章中心、剪裁材料”,然后才能作文。這類作文考試考查考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因為資格證考試大綱對考生的閱讀理解有具體要求,即:理解材料中“重要句子(重要概念)含意”、篩選及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材料中主要信息”、概括材料中“觀點態(tài)度”。閱讀材料,概括內(nèi)容、抽象主題,就是寫作的第一步。
以下,我們就如何通過閱讀材料、立意定題、分開寓言故事類和概念類材料談談策略。
1.寓言故事類型材料解析技巧
寓言故事類型材料中各要素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職業(yè)的對應關系,成為考生構(gòu)思作文的一大難點。準確找出作文材料中各要素與教育教學的對應關系需要一些判定技巧。另外,寓言故事類型材料出現(xiàn)過例外,而且需要準確判斷材料中要素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間的對應關系。如何判斷寓言故事類型材料是否適合從教育教學角度或教師職業(yè)角度切入呢?材料中要素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職業(yè)間對應關系的判斷有沒有規(guī)律技巧可尋呢?
以上文中出現(xiàn)的2017年上半年考試的寫作材料為例,材料中出現(xiàn)的兩個要素動物和朱伯特夫婦之間存在一種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材料中的動物看似是遵從自然弱肉強食的法則,實際上材料中弱小動物能否存活及食肉動物能否捕食到弱小的動物并非取決于自己,而取決于朱伯特夫婦的決定。朱伯特夫婦做出了“無動于衷”的決定,所以食肉動物得以捕殺弱小動物。如果朱伯特夫婦做出了“有所作為”的決定,那么食肉動物就不能捕殺弱小動物,弱小動物得以存活??梢钥吹?,動物這一要素在材料中處于一種“身不由己”的被動狀態(tài)。朱伯特夫婦則處于一種“為所欲為”的主動狀態(tài),他們的種種行為直接影響動物這一要素。讓我們再看一則體現(xiàn)這種關系更明顯的材料:
當年濟南老火車站被拆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長久的痛。這一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譽為“20世紀初世界上優(yōu)秀的交通建筑,是當時中國可與歐洲著名火車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當?shù)孛襟w就復建展開新一輪調(diào)查投票,想彌補當年的遺憾。
這是2018年上半年的寫作材料,材料中的濟南老火車就是一種處于被動狀態(tài)的要素,因為火車站不可能自己拆自己,拆它的只可能是人或者某種制度,所以人或者制度在這則材料里隱藏著的是一種處于主動狀態(tài)的要素。
那么,2017年下半年那則例外的寫作材料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一位城里人帶著孩子在鄉(xiāng)下一戶人家度過了一天一夜。城里人讓孩子描述一下城里和鄉(xiāng)下的區(qū)別,兒子想了想說:“我們家里只有一條狗,可他們家里卻有4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邊的小河;夜里我們的花園里只能看見幾盞燈,可他們的花園上面卻有千萬顆星星;還有,我們院子里只能停幾輛小汽車,可他們院子里卻能容得下幾百頭奶牛?!背抢锶算等?。接著兒子又說:“等我長大了,要過上和他們一樣的生活?!?/p>
這則材料中不存在之前兩則材料中的主被動關系,材料中父親、兒子及鄉(xiāng)下人是一種平行關系。從材料本身來看,并非不能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職業(yè)相掛鉤,只是這則材料最優(yōu)的切入角度并不是教育教學內(nèi)容或教師職業(yè),而是個人價值取向角度,而且參考答案的范文也是從這一角度切入寫作的。
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這樣一個規(guī)律,即寓言故事類型材料中,只要材料中的要素是主被動關系,那么這則材料的作文寫作便能夠從教育教學內(nèi)容或教師職業(yè)角度切入;如果不是,那么選擇最優(yōu)角度切入寫作。此規(guī)律適用于歷年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作文題及預測題。
2.概念類型材料解析技巧
就目前考試題和預測題來看,概念型材料都可以從教育教學相關內(nèi)容角度切入,其實縮小了寫作思路??忌趹鹱魑念}時需要考慮寫作材料如何與教育教學內(nèi)容與教師職業(yè)相聯(lián)系。教育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職業(yè)的幾個中心無非分為三種:老師、學生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教育學、心理學、教師素質(zhì)、教育觀念),考生在拿到寫作材料時只需要將寫作材料中的各個要素與老師和學生及學過的教育理論等相關內(nèi)容對號入座即可。
概念類型材料的解析接近與材料解析題,需要考生準確抓住材料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概念類型材料審題立意大體可分為兩類情況:
(1)尋找材料中反復強調(diào)的關鍵詞
例如,2018年下半年考試中的寫作材料主要是:
現(xiàn)在一部電影運用全網(wǎng)絡完成的,里面的人臉趨于完美,但是票房并不好,反而受到批判和失敗,于是3D攝影師把人物設計得都不是很完美,但獲得人們的喜愛。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提取兩組關鍵詞:“完美”與“失敗”“不完美”與“成功”。材料中的關鍵詞是以組為單位出現(xiàn)的,該作文需圍繞“完美的不一定是好的”或“殘缺也是一種美”的主題進行寫作。
另外,2016年上半年考試中的寫作材料中反復提到“跨”字,“跨”就是關鍵詞,作文需要圍繞“跨”字的含義進行寫作。2015年下半年考試中的寫作材料反復提到“看書識字”,“看書識字”是人類獲取知識和積累經(jīng)驗的途徑,作文需要圍繞人類因為擁有知識而有別于動物這一主題進行寫作。
(2)整體把握文意尋找重點句
以2015年上半年考試中的作文材料為例:
有一些話語,因為一些人,或者一些事,變得溫暖,讓人感動,享有……會讓你在苦寒的冬天,孕育出春天的繁花似錦。
這類材料需要整體把握整體感受,考查的是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知識積累。結(jié)合“(讓人)變得溫暖,感動……在苦寒的冬天孕育出春天的繁花似錦”可以得知其反映的主題思想與“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致,所以作文的主題應圍繞幫助他人帶來的好處進行寫作。
四、其他須注意問題
鑒于考試評分模式,考生的作文題目一定要能反映出文章的立意并且體現(xiàn)出考生的寫作水平。文體方面建議考生采用議論文文體形式,因為較之于其他文體,議論文是考生接觸較早、練習最多、最熟悉的一種文體,不容易產(chǎn)生文體不規(guī)范這樣的錯誤。
至于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最好采用總分總(擺明觀點—列舉例子—概括總結(jié))的格式,因為這種結(jié)構(gòu)簡便易行,容易安排材料。這有助于評卷老師第一時間了解考生作文的立意。
參考文獻:
[1]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zhì)·小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
[2]中國教育考試網(wǎng)[EB/OL].http://ntce.neea.edu.cn/
[3]夏京春.應用文閱讀與寫作[M].北京: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18.
[4]山香教育.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zhì)·小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5]鄭紹江,徐鶴鳴.應用文模塊化考核方式新探[J].應用寫作,2012(18).
課題項目:本文為山西師范大學優(yōu)質(zhì)課“應用文寫作”項目(項目編號:2018YZKC-2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