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書臣 張朋林
摘 要: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刻的德育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深化了紅色文化與德育的內在聯(lián)系。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德育則是紅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二是強化了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德育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紅色文化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載體,是走好新長征、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源泉。三是開闊了紅色文化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為我們明確紅色文化教育目標、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教育方法、拓展紅色文化教育途徑等提供了指南。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將紅色文化與新時代德育發(fā)展相結合,是我們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關鍵詞: 習近平;紅色文化;重要論述;德育;新時代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5.002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9)05-0001-0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重溫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紅色革命精神以及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對當前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具有重要時代價值。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新時代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深化了紅色文化與德育的內在聯(lián)系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為實現(xiàn)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鑄就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一種先進文化,包括物質形態(tài)的紅色文化和非物質形態(tài)的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先進人物等是紅色文化在新時期的延伸和發(fā)展。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不僅賦予紅色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生機活力,而且深化了紅色文化與德育的內在聯(lián)系。
1.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
2014年,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德育功能。
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在于紅色文化作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兑捉洝べS卦·彖辭》中記載:“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盵2]可見,古代先民們就已開始注重利用文化來教化和滋養(yǎng)人,使人們的行為舉止符合社會規(guī)范,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習近平十分重視文化的育人功能,他曾指出:“要潤物細無聲,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盵3]強調運用生動形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載體來感化人、教育人,從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覺悟。他還指出:“要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矛盾, 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勵作用, 發(fā)揮先進文化的凝聚、潤滑、整合作用?!盵4]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形式,還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需要不斷挖掘和深化。
一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功能。2008年10月,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時強調:“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留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永遠激勵我們前進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盵5]2011年習近平到韶山考察時也強調:“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盵6]將紅色革命傳統(tǒng)和紅色旅游景點作為教育黨員干部的重要載體,既凸顯了紅色文化天然地具有感染和教化人的育人功能,也揭示了新時代學習紅色文化是一個常學常新的過程,強調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堅定理想信念功能。習近平指出:“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有無數(shù)共產黨員為了黨和人民事業(yè)英勇犧牲了,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7]“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8]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追求和政治靈魂是在血與火的革命斗爭中鑄就的,信仰是紅色的。習近平在江西于都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時指出:“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目的是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qū)浴血奮戰(zhàn)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9]長征出發(fā)地是紅軍排除萬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的代表,彰顯了紅色革命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新時代,紅色文化是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靈魂,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走好新長征的精神動力。
三是傳承紅色基因功能。2019年9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我每次到革命老區(qū)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盵10]他在鄂豫皖蘇區(qū)革命博物館時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11]。要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yè)奮力推向前進。要注重運用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等紅色文化資源來教育黨員干部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
四是提高黨性修養(yǎng)功能。習近平號召“黨員、干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盵12]強調通過紅色文化歷史、紅色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來錘煉黨員干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勇于擔當?shù)募t色文化品格,提升黨員干部紅色黨性修養(yǎng)。2019年5月,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增進群眾感情,踐行群眾路線,錘煉忠誠干凈擔當政治品格?!盵13]要利用紅色文化,教育黨員干部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牢固樹立對黨忠誠、執(zhí)政為民的政治意識。
2 .德育是紅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首先,紅色文化在其德育價值中得以傳承和弘揚。任何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不只是因為其自身能夠實現(xiàn)不間斷的發(fā)展,更重要的在于它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揮的價值引領作用。紅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豐富和發(fā)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征程中,其反映的最鮮明主題是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它依然能夠迸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褪色,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所蘊含的德育價值。紅色文化在革命年代是黨團結人民、鼓舞信心和戰(zhàn)勝敵人的重要文化力量,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華;在新時代則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文化資源,是教育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重要信仰源泉。
其次,紅色文化在其德育價值中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就紅色文化與德育的關系而言,紅色文化是在實現(xiàn)其德育價值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比如,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之一,具有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獨立自主、不怕犧牲等精神價值內涵,這些精神內涵在新時代得到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2016年7月,習近平在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館時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長征要持續(xù)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盵14]同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又指出:“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發(fā)憤圖強、奮發(fā)有為,繼續(xù)把革命前輩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續(xù)寫新的篇章、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15]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長征路,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其獨特的精神引領價值,迸發(fā)出強大的德育價值,為人們提供精神動力。
二、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強化了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德育價值
1 .紅色文化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
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和實質是歷史唯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強調個體性敘事,用個體歷史的細節(jié)研究來演繹整體歷史,以“重新認識歷史”為名丑化、詆毀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以此來顛覆唯物史觀,進而妄圖從歷史依據上芟除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歷史必然性、政治正當性和現(xiàn)實合法性,造成人民信仰的崩塌和錯亂,本質上是一種反動的政治思潮。習近平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盵16]歷史虛無主義對黨史、國史的否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所鑄就的紅色文化的否定。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對于我們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黨史研究,用歷史事實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中多次強調深化黨史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17]。他還在多次提到,“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等等。歷史虛無主義本身是對歷史歪曲的、片面的解讀,歷史虛無主義者惡意篡改歷史、污蔑革命先烈和歷史英雄人物,損毀他們的形象和名譽,嚴重傷害中國人民崇尚英烈的感情,帶來極壞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只有進一步深化黨史研究,用完備的史實、嚴密的邏輯、充分的論證正面回擊歷史虛無主義對中華民族精神脊梁的惡意中傷,才能正本清源,戳穿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虛偽和反動“面紗”。
另一方面,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8]加強紅色文化教育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習近平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9]。據相關統(tǒng)計,“普查登記革命遺址近5萬處,相關聯(lián)的其他遺址5000余處”[20],這其中“共建成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249個,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qū),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21]。革命遺址、紅色旅游景區(qū)等這些紅色革命文化的具體載體,能夠使人在身臨其境中得到思想的熏陶,感受革命戰(zhàn)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們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事業(yè)奮勇向前、不畏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同時,通過對紅色革命歷史的了解,能夠全面感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紅色文化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載體
一是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tǒng)的基因傳承好。2018年1月,習近平在視察中部戰(zhàn)區(qū)部隊時指出:要“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 主題教育,確保部隊堅決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盵22]同時,要“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23]將紅色文化與軍隊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是確保軍隊始終是維護黨、維護人民利益的紅色軍隊的重要保證。2018年5月30日習近平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的學生回信中也指出:“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24]他還指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盵25]進一步強調了傳承紅色基因與堅定理想信念的有機統(tǒng)一。
二是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16年10月,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曾強調:“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yè)發(fā)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xù)奮勇前進?!盵26]號召我們牢記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繼續(xù)奮勇前進。2019年5月,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現(xiàn)在, 我們正在進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須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必須發(fā)揚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種敢于戰(zhàn)斗、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勇于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zhàn),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盵27]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精神是我們新時期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財富,它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要深切“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qū)浴血奮戰(zhàn)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盵28]黨員干部要重溫紅色記憶,接受革命歷史的熏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以此激發(fā)工作斗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
3 .紅色文化是走好新長征、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源泉
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精神追求、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色文化,受苦受難的中華民族才從鴉片戰(zhàn)爭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并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不斷前行。
當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我們的新長征。我們要把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精神傳承和發(fā)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繼續(xù)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習近平:“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29]在新時代,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將繼續(xù)鼓舞全國人民不斷奮斗、前進。習近平非常注重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倡導要結合新的實際把紅色文化傳承好、弘揚好,發(fā)揮紅色文化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德育功能。
三、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開闊了紅色文化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
1.明確紅色文化教育目標
從思想價值層面來講,就是傳承紅色基因,傳遞馬克思主義信仰。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30]”這里的“紅色基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所形成的無產階級觀點和人民立場。2019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也意味深長地說:“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31]
從現(xiàn)實意義層面來講,就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然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同時,要在廣大黨員干部中不斷開展紅色文化教育,號召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2.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要在原有紅色文化資源基礎上不斷充實新的內容,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回顧革命的歷史,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而且,還要不斷挖掘和充實紅色文化內容,要常學常新。
我國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一些紅色歷史記憶還要善于利用、保護和挖掘,發(fā)揮好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比如2019年8月習近平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指出:“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盵32]重拾西路軍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無疑為紅色文化教育充實了內容。
對紅色文化資源還要加強綜合開發(fā)。2015年,習近平在遵義考察時看到當?shù)亍皩崿F(xiàn)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yè)發(fā)展有機融合”[33],認為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fā)展和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傳播。2019年9月,習近平在鄂豫皖蘇紅色革命老區(qū)考察時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xiāng)村的好做法?!盵34]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生態(tài)旅游資源相結合,既能激活紅色文化資源,又能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提供了方向指導。
3.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教育方法
一是要拓寬紅色文化宣傳形式。紅色文化要面向社會、走入人心,就必須要拓寬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宣傳形式。習近平指出:“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闡釋和主題教育活動,使全國各族人民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wèi)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做出的偉大貢獻,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盵35]這為我們拓展紅色文化宣傳形式提供了指南。比如,可以組織“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厚重的紅色文化為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革命故事,向青少年學生講述紅色革命文化,將這種紅色基因注入他們的血脈之中;也可以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如舉辦紅歌比賽、紅色話劇演出、紅色文化紀錄片展播等形式大力宣傳紅色革命文化,以紅色革命文化熏陶和教育人們;還可以通過影視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和舞臺精品劇目創(chuàng)作,打造紅色文化精品,以群眾喜歡的方式,講好紅色文化遺址遺跡故事,擴大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豐富多樣,加強資源整合,有利于激發(fā)活力,形成協(xié)同效應。比如,習近平在談到深入開展抗日戰(zhàn)爭研究時指出:“要整合全國學術機構和研究隊伍,協(xié)調各地黨史、軍史、檔案、政協(xié)文史資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門和機構的力量。”[36]將以抗戰(zhàn)研究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研究的地方文史資料部門與高校的科研機構整合起來,既實現(xiàn)了重要文史資料的共享,又能夠交流研究成果,有利促進紅色文化育人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同時,要“扶持民間研究,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國際等領域對抗戰(zhàn)進行系統(tǒng)研究,推出高水準的權威專著和通俗讀物?!盵37]將地方文史部門研究、科研機構研究和民間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國際、外交等各個領域進行研究。此外,“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和協(xié)調,國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要把抗戰(zhàn)研究納入重點資助范圍,加大支持力度?!盵38]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協(xié)調以及社科基金的資助為我們提供資金和管理保障,能夠全方位促進紅色文化資源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
4.拓展紅色文化教育途徑
在大中小學各學段普遍開展和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基礎上,要從兩個方面加以拓展:
一是推進大中小學紅色文化教育一體化。大中小學紅色文化教育一體化就是將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及各階段統(tǒng)一起來,把它們看作是獨立性、連續(xù)性和整體性的有機統(tǒng)一,強調各個學段的連接和貫通。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39]強調大中小學思政課有機銜接的重要性,也為在大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指明了方向。既要體現(xiàn)不同學段紅色文化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又要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遞進性、銜接性,把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的建設之中。
二是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盵40]紅色文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首先,要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實現(xiàn)全課程育人。習近平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41]課程思政就是落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形成協(xié)同效應”的重要體現(xiàn)。除了思政課,還要把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專業(yè)課課堂和通識課課堂,實現(xiàn)專業(yè)課、通識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促進紅色文化教育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
其次,要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十大”育人體系,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中共教育部黨組2017年印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充分發(fā)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構建‘十大育人體系。”除了把紅色文化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還可以利用其它環(huán)節(jié)具有實踐性、參與性、滲透性較強的育人優(yōu)勢,開展多樣化的紅色文化育人活動,進一步拓寬紅色文化教育渠道,實現(xiàn)“十大”育人體系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增強育人合力。
參考文獻
[1][3 ][7]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4,165,480.
[2] 東籬子.周易全鑒[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98.
[4]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49.
[5] 習近平.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農村發(fā)展 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加強黨的建設[N].人民日報,2008-10-16(1).
[6] 習近平到韶山[N].人民日報 (海外版),2011-03-24(4).
[8]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1).
[9][25][27][28]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9(13):4-13.
[10][11][12][34] 習近平.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 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N].人民日報,2019-09-19(1).
[13] 習近平.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奮力開創(chuàng)中部地區(qū)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9-05-23(1).
[14] 習近平.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奮力前進 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N].人民日報,2016-07-21(1).
[15][26][29]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1).
[16]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3-07-22(8).
[17][35][36][37][38] 習近平.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 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戰(zhàn)研究[N].人民日報,2015-08-01(1).
[18][2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53.
[19] 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N].光明日報,2005-06-21(1).
[20] 錢春弦.我國普查登記革命遺址近5萬處[N].解放軍報, 2015-11-11(3).
[21] 魯元珍.長征精神, 為紅色旅游帶來什么[N].光明日報, 2016-10-06(8).
[22] 習近平.大抓實戰(zhàn)化軍事訓練 聚力打造精銳作戰(zhàn)力量[N].人民日報,2018-01-05(1).
[24] 習近平.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N].人民日報,2018-06-01(1).
[30]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3.
[31] “共和國是紅色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人民日報,2019-03-05(1).
[32] 習近平.堅定信心開拓創(chuàng)新真抓實干 團結一心開創(chuàng)富民興隴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9-08-23(1).
[33] 習近平.政策好不好 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N/OL].[2015-06-17].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7/c_1115638309.htm.
[39]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40][4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 2016-12-09(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