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濤 仵鋒
蒙古拳是一個稀有的拳種,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在宗族內部秘密承傳,外人實難一見。該拳以蒙古族摔跤的晃過架演變的滑步為基本步法,以拉弓射箭演變的脊椎六面發(fā)力為勁力傳導的根本,以八仙醉酒式為母式,講究起打落合、閃戰(zhàn)騰挪、驚顫抖擻,融合了踢打摔拿之技法,總體上體現了避實擊虛、以弱勝強之精巧,從而形成了蒙古拳的獨特風格?,F經該拳種傳承人王喜安老先生同意,將蒙古拳八段錦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八段錦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套效果很好的醫(yī)療保健體操,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五顏六色,美而華貴,體現其動作舒展優(yōu)美,如錦緞般優(yōu)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
蒙古拳八段錦,結合了傳統(tǒng)的八段錦和內家拳法,適合于男女老少學練,經常練習可加強人體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循環(huán),從而調理內養(yǎng)五臟六腑,對各種慢性病皆有一定的療效,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日久功深,丹田氣足,實戰(zhàn)時心意一動,丹田警動,發(fā)出丹田爆發(fā)整體內勁,擊人時可達一觸即發(fā)、有感皆應的妙用。此功可據個人的情況,一段一段盤練,也可分合一個套路練習,總之,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不拘于定法。
蒙古拳八段錦口訣:
開天掘地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單舉手,
五勞七傷往后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手扳足尖固腎腰。
怒目攥拳增氣力,
背手七顛百病消。
自古神仙無妙術,
朝朝夕夕不辭勞。
一、預備式
動作:兩腳并步站立;兩臂自然垂于體側;身體中正,目視前方。隨著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左側開步,腳尖朝前,約與肩同寬;目視前方。
動作要領:頭向上頂,下頷微收,舌頂上腭,嘴唇輕閉,沉肩墜肘,腋下虛掩,胸部寬舒,腹部松沉,收髖斂臀,上體中正。
功用:寧靜心神,調整呼吸,內安五臟,端正身形。
二、開天掘地理三焦
動作一:兩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開,中指尖相對,如托天般向上托起,徐緩挺膝提踵,同時吸氣。上動不停,兩臂繼續(xù)上托,雙手似插入云霄之中,肘關節(jié)伸直,提踵到最大限度,全身挺拔,目視上方,吸氣盡,動作略停。
動作二: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jié)彎曲;同時,十指慢慢分開,兩臂分別向身體兩側下落,兩掌捧于腿前,掌心向上,兩掌似乎插入地球內部,要把地球抱起;同時呼氣。
本式托舉、下落為一遍,共做六遍。
動作要領:上托時吸氣,頭部領勁,使大椎上拔與尾骨下坐下拉做到脊椎的上下節(jié)節(jié)拔伸;下落時呼氣,全身放松。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動作要緩慢進行,不可過快過急,否則易引起頭暈!
雙手在身的帶動下先抱合到胸,從胸到口向上分開,此一開一合可調節(jié)人體三焦。因三焦是手三陽(腑)的經脈,起始于無名指,靠小指的末端,向上走出在第四和第五掌骨的中間,沿著手背到腕關節(jié)外側,走過前臂橈骨和尺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部,沿著上臂外側分布到肩部,與督脈會于大椎穴;從足少陽經的后面,交會足少陽經于肩井穴,進入鎖骨窩,分布兩乳當中膻中穴,脈氣分散同心氣包相聯絡,向下通過橫膈,純屬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從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淺出鎖窩中,再上達頂部,并分布到耳后,一直上走出耳角,與足少陽經交會;另一支從耳朵進入耳中,再走出來行于耳朵面前,交接于面頰部抵達眼睛外角部位,三焦經絡心包,聯絡臟腑,故雙手一開一合有調理三焦的作用。
功用:此一式長練可調理三焦,從而增加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的臟、脾、胃、腸、心、膀胱、肝等都有調節(jié)功用,從而達到祛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內養(yǎng)功用;日久功深,丹田氣足,在實戰(zhàn)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此式除調理三焦外,對腰背痛、背肌僵硬、頸椎病、眼疾、便秘、痔瘡、腿部脈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三、左右開弓似射雕
動作一:接預備式。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側開步站立,兩腿膝關節(jié)自然伸直;同時,右手向左胸前抓握,好似握住天地之間的一根弦,此時頭向上頂,下頷微收,腋下虛掩,圓背斂臀,目視左前方。
動作二:上動不停。兩腿徐緩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掌屈指成“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好似扶著天地這張大弓向左側推出,與肩同高,坐腕,掌心向左,猶如拉弓射箭;同時吸氣,動作略停;目視左掌方向。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動作要領:拉弓時把背圓的勁轉換成兩手的掙力,形成左右對掙;同時下頷微收,以頭引領大椎向上、尾椎向下,使脊椎的上下節(jié)節(jié)拔伸,形成上下對掙。我雙手在不停地轉翻旋轉運動,在動中以身帶步,以身帶手,隨心所欲地變化于畫圓中,可蓄力而后如力土強拉硬弓滿弦,弦之箭射出,快速異常,疾如閃電。盤練時先蓄力,松腰坐胯,收如伏貓,而后丹田一動,警起四梢之勁。丹田一動,催動脊椎,脊椎一動帶動四肢百骸皆動,一枝動百枝搖,動無不動。蒙古拳的拉弓射箭勁就是從此式中找到。
功用:此式可刺激督脈和背部諸穴,調節(jié)手太陰肺經等經脈之氣,有效地發(fā)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協調能力,同時還有利于矯正駝背、肩內收等一些不良姿式,很好地預防肩、頸疾病。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