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沈禹含
摘 要:一件深入人心的高校文化產品,可以塑造學校的品牌形象,傳播校園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3D打印技術解決了現階段高校文化產品的小規(guī)模、低成本生產和個性化訂制的問題,使校園文化產品可以更加接地氣,發(fā)揮它本身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校園;文創(chuàng)產品;3D打印;個性化;小批量生產
0 前言
校園文化產品具有學校特色文化,承載著一個學校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校園文化產品的推廣既有利于學校形象的提升、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又為廣大學子感懷母校、心系母校提供了一種途徑。3D打印技術日趨成熟及性能不斷提升,精度和速度不斷提高,使3D打印可以縮短新產品研制周期,降低了產品的研發(fā)成本和制造成本,打破設計者的思想束縛和創(chuàng)作束縛。3D打印在校園文化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有很廣泛的前景。
1 校園文化產品的發(fā)展現狀
1.1 校園文化產品的必要性
高校是繼承和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根據地,是新知識、新理論、新文化產生的搖籃。校園文化的建設是校園歷史傳統(tǒng)、精神風貌、信念與追求、目標與理想的集中展示,更是學生情感熏陶、人格塑造、人格提升的重要力量。校園文化產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一件深入人心的校園文化產品會增加高校的關注度,承載并傳播校園文化,塑造學校品牌形象,增加文化軟實力,增強學校師生的歸屬感和集體認同感,在對外展現高校品牌形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1.2 校園文化產品的發(fā)展現狀
1.2.1 校園文化產品存在的問題
各大高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創(chuàng)產品,但質量卻是天差地別。價格相對平民化的產品其消費群體大多為本校學生,有一定設計感的、質量較好的產品對普通在校生來講不符合其心理定位,更多的可以用于校際交流,或是校友購買來收藏紀念。有許多人對文創(chuàng)產品有一定認知誤區(qū),認為文創(chuàng)產品更多的是存在于百年老?;蚴侵攸c名校等,其實不然,文創(chuàng)產品作為高校師生對學校的情感的寄托,應該出現在所有學校之中。
雖然高校文化產品具有很大的市場,也有很多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仍存在許多問題。產品不夠創(chuàng)新、千篇一律、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各高校文化產品的銷售方式以線下消費為主,多是在校園內的實體店進行零售,沒有開發(fā)線上銷售渠道,宣傳推廣工作力度不夠。產品形式過于單一,在采購的產品上只印制?;栈蛐S栕鳛楸拘N膭?chuàng)產品銷售,缺乏細節(jié)與特色,在個性化訂制方面有些許欠缺。
1.2.2 校園文化產品的解決方案
(1)要植根文化精神,深挖歷史傳統(tǒng)?,F在的校園文創(chuàng)產品類型單一,缺乏特色,不能勾起認同感,要映射校園重大歷史,深挖歷史深層含義。
(2)立足校園生活,注重實用。校園生活的點滴,經常出沒的地點、標志性的建筑,都可以成為特色的校園文化產品,深入學生生活,激發(fā)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校園文化產品的實用性很重要,不能華而不實,要將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結合,增加購買者的購買欲望。
(3)滿足不同層次需求。校園文化產品由于有文化與設計的附加價值,價格應該高于同類產品價格,但是其價格又要符合大眾的購買力。不僅如此,還要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設計不同層次的文化產品,使校園文化產品覆蓋的群體更加廣泛,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價值。
(4)開啟私人訂制,實現個性化。現有的產品造型千篇一律,不能滿足當下人們對個性化產品的多元化需求。個性化私人訂制的產品是現在的主流趨勢,能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層次,滿足獨特的心理需求。
2 3D打印校園文化產品
2.1 3D打印的優(yōu)勢
3D打印技術在校園文化產品中的應用發(fā)展前景好,可以結合或跨越不同領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其具有在設計前期投入成本低、快速成型將圖紙具象化、開發(fā)流程簡單化,最大限度減少反復修改和測試,縮短制作周期等優(yōu)點。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傳統(tǒng)手工藝難以達到的復雜結構,可以一體成型,無須大量組裝,增加產品結構強度和復雜程度,提高生產精度。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不用受生產方式的束縛,產品設計多元化。增材制造的方式減少原料和能源的浪費,降低能耗,污染小,安全環(huán)保。成型速度快、產品還原度好的特點解決了傳統(tǒng)產品開發(fā)中開模費用高的問題,能夠做到設計即生產,單件小批量產品的設計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的需求,開啟私人訂制的模式。
2.2 3D打印校園文化產品的結合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D打印的優(yōu)點突出,特點明確,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發(fā)展。我們要結合技術本身的先天優(yōu)勢,遵循揚長避短的原則,實現優(yōu)勢最大化。3D打印和校園文化產品的結合,可以加快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實現個性化定制,小批量生產,打破設計的局限和束縛。
3 以北工大校園文化產品為例
北京工業(yè)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市屬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從1960年建校以來,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輸出,每年還會有很多學術交流和講學訪問等,校園文化產品對北工大來說具有很大的紀念意義和存在價值。
根據北工大的自身文化特色,結合3D打印的特點和優(yōu)勢,設計制作出以下的工大禮品:
3.1 北工大臺燈
燈具不僅有照明的作用,更具有裝飾性。羽毛球館和主樓是北工大的標志性建筑,我們提取標志性建筑和北工大的?;招S柤右詣?chuàng)新設計,以燈罩為載體。在日常情況下,臺燈顯示半浮雕的效果,當打開燈的開關,含有北工大特色元素的圖案就會像照片一樣顯現在大家眼前。燈罩采用數字化模型處理,FDM成型技術,以每層0.1mm的厚度層層疊加,歷時10個小時完成制作,呈現一個北工大專屬的臺燈。燈罩上的圖案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喜好隨意更改,可以把班級合照、好朋友的合影、祝福語、標語等附加在燈罩上,實現個性化的私人訂制。無論擺在教室里還是放在寫字臺上,都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且非常實用的產品。
3.2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是鐫刻或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北工大的校訓為“不息為體,日新為道”,取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問大鈞賦》?!安幌轶w,日新為道”旨在激勵北工大學子要秉承艱苦拼搏、奮發(fā)向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錘煉堅忍不拔、知難而進的頑強品格;彰顯開拓進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風貌。在三維軟件中進行智能化編輯,將校名和校訓以甲骨文的形式篆刻在甲骨上,寓意北工大精神和文化歷史悠久,再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整個過程快速準確,不僅可以定制甲骨上的文字,實現個性化的私人訂制,還可以進行小規(guī)模量產,省去了昂貴的開模費用,降低了制作成本。然后可以通過表面的藝術效果處理,呈現出甲骨的原貌,裝裱在相框內,簡單大氣,可作為交際交流和收藏,有很好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
3.3 “司母戊鼎”名片盒和編鐘擺件
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是戰(zhàn)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是國家一級文物,出自曾侯乙墓。商代的后母戊鼎,經歷了數千年之久,是中國最出名的一件寶物。曾侯乙編鐘和后母戊鼎被譽為“國之重器”,是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自古至今,多少英雄才子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百姓,成為國之重器,被人們亙古銘記于心。他們的精神也被代代相傳。通過三維建模技術將校訓和校名以浮雕的形式與鼎身和編鐘融為一體,寓意北工大精神薪火相傳。采用光敏樹脂和尼龍材質高精度打印,更好地呈現每一處細節(jié),最后在表面模擬出青銅器的材質。
4 結語
3D打印技術在校園文化產品中的應用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為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拉近人與文化的距離,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吸引大家去了解產品背后的文化,去感受文化背后的故事。
參考文獻:
[1] 李丹丹.以東北大學為例——探究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與推廣[J].包裝世界,2017(6).
[2] 孫瑋.校園文創(chuàng)產品的3D打印新表現研究[J].包裝世界,2017(12).
[3] 白濤. 3D打印在校園文化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基于在大連理工大學創(chuàng)新實踐[J].美術大觀,2017(4).
[4] 許力. 3D打印在創(chuàng)意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理論研究),2016.
作者簡介:張巖(1978—),男,北京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3D打印藝術設計)。
沈禹含(1994—),女,北京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3D打印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