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良,李 達,馮振宇,閆建玲,袁長玲,楊園園
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痙攣或循環(huán)血量減少的基礎上受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寒冷等因素刺激使心肌負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劇、暫時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征,以胸部悶痛為主,常伴氣短、心悸、自汗等癥,是冠心病最主要和最常見的類型[1]。近年來,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現(xiàn)逐年增高趨勢,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認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心血管疾病[2]。鑒于此,2015年4月—2017年8月,本課題組選取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120例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陽虛脈阻證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1.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參照《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3],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情況下誘發(fā)短暫胸痛發(fā)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可消失。心絞痛分級參照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CS)勞累性心絞痛分級標準。
1.1.2 中醫(yī)辨證標準 胸痹陽虛脈阻證參照《中醫(y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主癥:胸悶(憋氣),胸痛、痛有定處;兼癥:氣短,心悸,汗出,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酸無力;舌脈:舌質(zhì)淡胖,或舌質(zhì)紫暗或舌下脈絡紫脹,苔白,脈沉細或沉弱或脈澀。具有主癥及兼癥2項或以上參考舌脈即可診斷。
1.2 病例選擇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年齡40~79歲;②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CCS分級Ⅰ~Ⅲ級;③符合胸痹陽虛脈阻證辨證標準;④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其他心臟疾病、重度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膽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胃及食管反流、頸椎病所致胸痛者;②心絞痛CCS分級為Ⅳ級者;③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肺功能不全,腫瘤等疾病終末期,嚴重貧血,精神病病人;④半年內(nèi)曾患腦血管意外,嚴重創(chuàng)傷或重大手術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依從性差,難以完成觀察者。
1.2.3 剔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而誤納入者;隨機化分組后未使用過試驗藥物者。
1.2.4 脫落病例標準 病人因任何原因自行退出者;主要研究者認為受試者不適宜繼續(xù)本研究者。
1.3 臨床資料 選取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4組:阿司匹林組(A組)、阿司匹林+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組(B組)、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組(C組)、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組(D組)。剔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病例2例(B組1例,D組1例),最終入選病例118例。A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齡(60.10±8.47)歲;CCS勞累性心絞痛分級Ⅰ級10例,Ⅱ級13例,Ⅲ級7例。B組29例,男22例,女7例;年齡(58.45±8.48)歲;CCS勞累性心絞痛分級Ⅰ級8例,Ⅱ級15例,Ⅲ級6例。C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61.80±7.12)歲;CCS勞累性心絞痛分級Ⅰ級12例,Ⅱ級12例,Ⅲ級6例。D組29例,男26例,女3例;年齡(58.66±9.96)歲;CCS勞累性心絞痛分級Ⅰ級9例,Ⅱ級13例,Ⅲ級7例。4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療方法 A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B組:在A組基礎上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組方:黃芪45 g,桂枝15 g,薤白15 g,淫羊藿15 g,白芍15 g,川芎10 g,丹參30 g,三七10 g,紅花6 g,瓜蔞20 g,生姜20 g,炙甘草10 g,大棗10 g。由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制成顆粒劑,150 mL水沖服,早晚各1袋;C組:在A組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片(舒降之片)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D組:在A組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片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辛伐他汀片服用方法同C組,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服用方法同B組。合并用藥:病人心絞痛發(fā)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0.5 mg;避免使用其他中藥制劑。各組觀察期均為2個月。
1.5 療效判定標準
1.5.1 心絞痛療效標準 心絞痛評分包括胸痛發(fā)作次數(shù)、胸痛持續(xù)時間、胸痛程度及硝酸甘油用量。心絞痛療效評判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顯效:心絞痛積分減少≥2/3;有效:心絞痛積分減少1/3~<2/3;無效:心絞痛積分減少<1/3;加重:疼痛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有所加重,心絞痛積分增加。
1.5.2 中醫(yī)療效標準 中醫(yī)癥狀評分包括胸痛、胸悶(憋氣)、心悸、氣短、乏力、汗出、舌脈等;中醫(yī)療效評判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醫(yī)癥狀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療效指數(shù)70%~<90%,有效:療效指數(shù)30%~<7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
1.5.3 心電圖療效標準 心電圖療效評判標準參照《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標準》[5],顯效: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被蜻_到“正常心電圖”;有效:治療后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改變變淺,或T波變平坦為直立,房室或室內(nèi)傳導阻滯改善;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治療后ST段降低加重,T波加深,或T波由平坦變?yōu)榈怪谩?/p>
1.5.4 硝酸甘油停減情況 停藥:治療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減量:治療后較治療前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以上;不變:治療后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不足50%。
1.5.5 不良反應 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有害反應。
2.1 病例失訪情況 隨訪脫落病例11例,其中A組4例,B組2例,C組3例,D組2例,最終進行療效分析病例107例。
2.2 各組心絞痛積分及心絞痛療效比較 治療前4組病人心絞痛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組間心絞痛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組治療后心絞痛積分明顯低于A組(P<0.05)。治療后B組、C組、D組心絞痛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1),D組心絞痛療效總有效率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各組心絞痛積分及心絞痛療效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A組比較,2)P<0.05,3)P<0.01
2.3 各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及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前4組病人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C組、D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B組、C組、D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1),D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C組(P<0.01)。詳見表2。
表2 各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及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A組比較,2)P<0.01;與B組比較,3)P<0.01;與C組比較,4)P<0.01
2.4 各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后C組、D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1),D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4組病人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與A組比較,1)P<0.01
2.5 各組硝酸甘油停減情況 治療后B組、C組、D組硝酸甘油停減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A組(P<0.05),D組硝酸甘油停減有效率優(yōu)于C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4組病人硝酸甘油停減情況 例(%)
與A組比較,1)P<0.01
2.6 不良反應 觀察過程中4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中醫(yī)學中雖無冠心病心絞痛一詞,但根據(jù)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等臨床癥候,歸屬于中醫(yī)學“胸痹”“心痛”等范疇。胸痹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靈樞·本藏》,漢代醫(yī)家張仲景《金匱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病名,認為心陽不足或痰濁、瘀血、寒凝等陰邪阻滯脈道而致胸痹,創(chuàng)立“陽微陰弦”理論[6]。黃芪桂枝五物湯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篇》,是振奮陽氣、溫運血行、調(diào)暢營衛(wèi)治法的代表方,組成包括黃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棗。本研究在黃芪桂枝五物湯基礎上根據(jù)臨床進行加減,方中黃芪補氣行痹,桂枝溫通心陽,白芍調(diào)血和營,生姜宣氣和胃,大棗助其溫陽行痹;加用三七、川芎、紅花、丹參活血通絡,薤白、瓜蔞通陽散結,淫羊藿補腎溫陽,炙甘草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達溫陽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桂枝、桃仁、紅花和丹參等可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保護心肌細胞,同時還可有效改善心室舒張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穩(wěn)定斑塊等[7]。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較單用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心絞痛癥狀、中醫(yī)證候積分。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陽虛脈阻證病人療效更好,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較好,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