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軍
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yè)生產大國,各類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而在這其中,大豆是我國的極為常見農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農業(yè)產品,對國家的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的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豆屬草本植物,每年七月前為開花季,七月到九月結果,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油原料,也是極為重要的糧食產物。從總體的角度來講,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和規(guī)模十分龐大,種植過程當中很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為嚴重的因素在于病蟲害,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勢必會極大的降低大豆產量,影響國家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本文以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主線,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描述。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農作物
社會各界對于國家農業(yè)生產和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密切關注,并且大多數的農民只是一味的注重經濟收益,對于大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所忽略,從而使得大豆產量始終受到病蟲害的嚴重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產量。同時也使我國大豆種植技術水平有所降低。從實際的角度來講,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對農作物的產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廣大農民和相關專家需要對此有所重視,對病蟲害積極防治,保證大豆能夠正常生長,為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一、大豆種植現狀
伴隨著我國農業(yè)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大豆的種植對于我國部分農業(yè)經濟區(qū)的發(fā)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從實際的角度來講,我國大豆種植水平相對有限,并不能有效的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在生產管理方式上也相對比較落后,投入的成本偏低,這些因素都會對大豆的種植產生直接的影響。不僅如此,在大豆種植的過程當中,豆苗的病蟲害也會對大豆植株產生直接的影響,使大豆的產量有所降低。
二、大豆種植技術
1.分層壟種植方法
通常情況下,在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人們會采用壟三種的方式。分層壟體種植法的有效應用,可以使農作物的種植實現機械化。前提使人們能夠對大豆的種植環(huán)境以及土壤情況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對其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的種植方法。除此之外,還應該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到了秋天的季節(jié),相關人員應該進行翻耕,如此可以有效的改變土壤的密度以及輸送程度,為大豆的正常種植和生長創(chuàng)造出有利的條件。在種植過程當中,可以使用適量的鉀肥,為大豆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進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產量。
2.窄行密種植法
與以往傳統的大豆種植方法相比較而言,這種種植方式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偟膩碇v,窄行密種植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種植人員的經濟收益,保證大豆的產量。但是這種方式的應用會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具體而言,大豆植株的高度以及發(fā)育限制等方面都會對窄行密種植法的應用效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大豆種植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保證種植的深度,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反之則會對大豆的生長情況造成直接的影響。在進行施肥之時,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對大豆種植的位置和環(huán)境有所重視,對種植方式進行嚴格的把控,根據其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和應用肥料,從根本上保證大豆能健康生長,否則勢必會對其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產量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3.種植技術實施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大豆種植的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全面仔細的考慮。在行間距的控制方面,需要根據不同大豆品種的特性確定其密度與行間距。由于玉米種植方式和大豆基本相同,人們可以根據玉米植株的分布方式確定大豆種植的密度,大力借鑒玉米種植的方法,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和提高大豆種植的質量和產量。
三、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1.大豆霜霉病
大豆病害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人們應該對常見的病蟲害進行積極的控制和預防,特別是在病蟲害的高發(fā)時期,人們更應該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以預防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此可以使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從具體的角度來講,大豆霜霉病對大豆生長過程產生的危害最大,同時具有極強的擴散性。如果在發(fā)病的初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則會使其以極快的速度蔓延,嚴重之時還會導致整個大豆種植區(qū)都會遭到病害的侵襲。從總體的角度來講,大豆霜霉病的主要表現在于病毒感染,使大豆葉脈的兩端出現墨綠色的斑塊。
人們可以采用化學治理法以及化學預防法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保證各類藥劑在配置上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具體來講,可以使用百分之四十的乙磷鋁配和百分之二十五的甲霜靈,用量控制在種子重量的百分之零點五即可,不能過高或過低。除此之外,還可以將乙磷鋁300倍的溶液噴灑到大豆的植株之上,如此可以達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2.大豆蚜的防治技術
大豆生長和種植過程當中最常見的病蟲害是蚜蟲,所產生的危害和影響程度也最大。如果病蟲害過于嚴重,且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和防治,勢必會對大豆植株的生長以及農作物的產量造成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國家農業(yè)經濟的增長和廣大農民的經濟收益。由此可見,蚜蟲病害對于大豆的種植和生產造成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同時具有極高的破壞能力。蚜蟲憑借吸收大豆當中的營養(yǎng)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勢必會導致大豆的植株受到嚴重的侵害。如果發(fā)現存在蚜蟲,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予以防治。通常情況下,可以向大豆植株噴灑濃度為百分之四十的樂果乳油八百倍的溶液,以此殺滅蚜蟲,避免其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從根本上保證和提高大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四、結語
前文以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主線,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描述。從總體的角度來講,在大豆種植的過程當中,相關人員一定要根據地質和氣候等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當的種植技術,保證種植技術應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能夠為大豆的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同時也應該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病蟲害問題進一步加劇,最大程度的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和質量,如此可以保障大豆的產量和質量,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寇海晶.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初探[J].區(qū)域治理,2018,(12):145.
[2]張繼民.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5):22.
[3]周嘉奇.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0):28.
[4]王曉燕,楊光元.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27.
[5]梁冰.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