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禾
央視很火,一直都很火。但對于書法圈的人來說,央視這兩年的“火”卻讓人哭笑不得,甚至大為光火。
黃金檔熱播的《歲歲年年柿柿紅》片名題字成為笑柄,被人稱為搞笑劇。央視《人物》節(jié)目報道了“書法大師——都本基”,節(jié)目中對都本基的書法用盡了溢美之辭,“中國精神”“氣勢如虹”“徐悲鴻再傳弟子”“書畫大家”等等,每一個稱呼都讓人炫目乃至瞠目結舌。不懂書法的人必然認為是書圣王羲之再世,然而在懂書法的人看來,卻是一片江湖,甚至連書法都算不上,筆法字法和章法一無是處。如果這種字也能代表中國精神,那筆者只能說,這是中國人的悲哀。
想我堂堂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流傳下來可以當作中國符號,給人以無盡美的享受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也不過那么幾千幅。當年唐太宗李世民以一國帝王之尊親自給王羲之立傳,不僅是因為王羲之書法有開創(chuàng)之功,而且王的書法水平確實非常之高,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自王之后,所有學習書法的人無不從他的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當代書法大家沙孟海先生說過,王羲之《蘭亭序》就像一副十全大補膏,對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說要選一幅書法作品代表中國精神,那只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不僅是因為他書法上不偏不倚的中庸之美,還因為文采飛揚,讀之令人心曠神怡。
作為中國最大的輿論媒體之中央電視臺,在書法上出的錯誤不是一次兩次了,筆者經常在想,皇城根下,文化之都,難道央視就找不到一個真正懂書法的人給把把關?不是找不到,而是根本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難怪有網友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央視到底要將書法引向何處?”
中央電視臺己亥歲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恭賀新春——奮進新時代,幸福中國年”這幾個字,且不說字的對錯問題,只拿出現的兩個新字,一模一樣。有心人一看就知道是電腦字庫打出來的。你用電腦字體,就別用書法體,既然用書法體,請個書法家隨便寫一下也比這個好看。筆者不禁要問,央視怎么了?北京沒有書法家了嗎?還是你央視對中國的書法根本就沒有放在眼里?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書法的繼承和復興不僅需要千千萬萬真正的書法人的共同努力,還需要輿論的正確導向。衷心希望央視在涉及到書法方面不要再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