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顏峰
本節(jié)課是小學《人文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一單中的一節(jié)課。本單元學習內容是尋訪黑龍江民族家庭,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生產、生活。本節(jié)課是走進鄂倫春族,通過學習鄂倫春族的特色房子“仙人柱”和“奧倫”,了解鄂倫春族的游獵生活,學習黑龍江游獵文化。
知識目標:
讓學生了解舊時過游獵生活的鄂倫春族人的住所“仙人柱”與倉庫“奧倫”。
能力目標:
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閱讀理解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鄂倫春族人運用智慧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激發(fā)學生愛生活、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鄂倫春族的游獵生活,學習游獵文化。
教學難點:
體會游獵民族運用智慧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神。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資料,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民族大花園,在我們家鄉(xiāng)黑龍江省就居住有五十四個民族,它們各具特色,民族習俗、風情各不相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奇異的民族風情中,去探尋他們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哪個民族的房子呢?(出示民族特色的房子)你們知道這個是哪個民族的住所嗎?這個就是我們要了解的鄂倫春族的房子。出示板書(“仙人柱”與“奧倫”)
我們先來看看鄂倫春族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黑龍江地圖,找到鄂倫春族居住的地方,鄂倫春族生活在我們黑龍江的大小興安嶺山林地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同樣居住在黑龍江,鄂倫春的房子為什么和我們的房子不一樣呢?
二、感受環(huán)境,走進民族(初步學習)
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到70多年前,看一看他們曾經生活的地方。(出示森林和動物視頻)
師: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诿C5拇笊种兄挥幸吧鷦游锱c他們相伴。他們的居住條件是和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的。
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鄂倫春族是怎樣生活的呢?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生活?(出示視頻)
觀看了這個視頻,這個民族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勇敢、聰明……)
三、探究住所,了解特色(進一步學習)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探究學習他們的住所“仙人柱”,了解鄂倫春族的建筑特色(板書:特色)。(出示仙人柱的圖片)
下面根據(jù)你課前收集的有關“仙人柱”的資料,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探究學習,自學提示:
其實,在歷史上,黑龍江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也是以游獵為主,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住所與鄂倫春族“仙人柱”有較相近的地方嗎?(出示游獵族住房圖片)
小結:各民族在同自然環(huán)境抗爭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成就和文化,這些文化和成就在繼承和發(fā)展中成為我們黑龍江人的寶貴財富。
四、拓展學習,深入了解(深化學習)
鄂倫春族他們靠打獵生活,如果這次的獵物打得多了,會怎么辦呢?對,們會拿到倉庫“奧倫”里儲存起來,下面我們再深入的探究鄂倫春族另外一個獨具特色的建筑——“奧倫”,同學們把書打開第6頁,閱讀書中內容,通過讀書你都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來解決?
謝謝同學們,這回老師明白了,原來鄂倫春族的人們,還有這么多的美德呢?。ò鍟好赖拢?/p>
五、課外延伸
看完了這段視頻你又有什么想說的呢?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鄂倫春族,了解了他們獨特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也感受到了他們優(yōu)秀品質,這構成了他們鮮明的民族文化。(板書:民族文化)。
我們各民族之間應該團結互助,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我們的聰明才智來發(fā)展,來建設我們的家園黑龍江。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黑龍江生活這么多的少數(shù)民族,你還想了解哪個民族呢?課前發(fā)給每個同學一張調查表,課后根據(jù)這張表格上的內容繼續(xù)收集你喜歡的民族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交流探討。
評析:
小學《人文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是以黑龍江民族和民俗為基本內容展開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黑龍江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本節(jié)課是通過認識鄂倫春族過去的房子“仙人柱”和“奧倫”,讓學生了解舊時鄂倫春族長期的游獵生活,來學習本省游獵文化。
這些黑龍江獨特的文化距離當代小學生是很遙遠的,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學習到、體驗到、感受到這些民族文化呢?首先,課前老師布置了這節(jié)課的探究任務。課前讓學生查找了“仙人柱”和“奧倫”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房子?查找了關于這個民族的吃、穿、用、住等民俗民風相關資料,讓學生比較我們的生活方式哪里不同?這樣既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為課堂教學中小組交流、匯報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課堂上老師創(chuàng)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課中老師播放了兩段視頻,一是舊時鄂倫春族人生活的地方;二是鄂倫春族人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利用視頻老師把學生帶入舊時鄂倫春族生活的原始森林中去體會、去感悟、去了解鄂倫春族人居無定所的游獵生活。這樣運用電教媒體技術拉近時空距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既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懷,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第三,課中老師組織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在教學“仙人柱”時,老師給出自學提示,讓學生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和同學分享、交流、討論、匯報來完成學習。在學習倉庫“奧倫”這部分,老師大膽采用開放式教學,師生共同解決核心問題,做到真實、有實效、有生命力的課堂。課堂教學的結束應該是能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索的。本課堂結束前老師布置調查表讓學生課后填寫,收集你喜歡的少數(shù)民族資料,這樣啟發(fā)學生課下再留心生活,獲取新的信息,達到新的認識。
小學《人文與社會》教學更關注學生獲得多少體驗性、生成性知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整理、選擇、判斷、探究、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學科參考、資料較少,老師們可適當降低難度,積極開發(fā)利用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會思考、有初步的探究意識就好,為今后的深入性探究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