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笑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威海市長征路小學確立學校的德育特色為“生活德育”。研學旅行,為德育特色的落實打開了一扇窗,幫助學生在德育與實踐的路上架起探究的橋梁,在校園與社會的擺渡中感悟生活,培養(yǎng)社會小公民所必需的智慧、品德及態(tài)度,成為德育路上最美的風景。
一、課程開發(fā)
學校德育工作特色“生活德育”意求德育來源于生活,又高品位地回歸生活,確定了“尊重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的特色培養(yǎng)目標,構建全方位、浸潤式、立體化的生活德育體系?;谶@種人本的理念與思考,研學旅行課程確立了“生活之旅”“生存之旅”“生命之旅”三大版塊,把“生活德育”的工作理念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滲透到課程建設與實施中。其中,劉公島之旅屬于“生活之旅”版塊下的“生活與追循”主題活動。
二、活動實施
研學實施過程中,以“全員參與”“全科德育”“全面發(fā)展”為原則,主動探索德育研學主題與三級課程、學校特色項目、實踐活動等充分整合,在學校“培——探——研——展——評”五步研學法的指導下,扎實開展活動,落實學生素養(yǎng)與能力的德育目標。
(一)培——提升認識 指導方法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研學培訓,提升教師對研學旅行的認識,指導教師如何挖掘學科德育與研學主題相契合的素材,做好教師研前指導課、研中跟進課、研后匯報課的培訓。
(二)探——制定方案 明確目標
研學前,各科骨干教師先行到研學基地進行實地考察、探究,對學生即將研學的路線進行詳細了解,找準研學實踐與學科德育的契合點,確立每學科的德育研究小課題,厘清研學目標,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等,確保研學有的放矢。
(三)研——縱橫聯(lián)動 全面推進
以德育研學主題為中心,進行“縱向挖掘”“橫向聯(lián)合”,積極開發(fā)課程內容,拓寬活動廣度,幫助孩子深度研學,串起校內外一體化的德育研學大課堂,將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縱向挖掘——探索“生活與追循”的劉公島之旅,將歷史學習與現(xiàn)實體驗有機整合,打造系列研學德育課程,從多維度追循愛國情懷:學生通過聆聽定遠大講堂,初探甲午歷史;觀影《甲午大海戰(zhàn)》,重溫戰(zhàn)爭風云;登上劉公島,親歷戰(zhàn)爭故地;閱讀《甲午風云》書籍,觸摸英雄靈魂;創(chuàng)編《夢回甲午》節(jié)目,抒發(fā)報國情懷。由聆聽到親歷到抒懷,學生由淺入深地追循歷史,愛國教育的主題目標落地生根。
橫向聯(lián)動——研學課程與三級課程、特色項目等有機整合。結合各學科教材,開展德育主題教學,如:結合品社教材,學習《不能忘記的屈辱》和《黃海海戰(zhàn)》兩課,了解黃海海戰(zhàn)歷史;數(shù)學運用統(tǒng)計知識,調查統(tǒng)計甲午戰(zhàn)爭前雙方軍費、兵力等投入狀況;語文課本現(xiàn)代詩《中華少年》,學習當今少年的雄心壯志,抒發(fā)自己的研學感悟,讓學科學習與實踐運用相輔相成。融合“八會”習慣培養(yǎng),如:結合數(shù)學“會思考”習慣,借助思維導圖梳理研前準備、研后收獲;結合音樂“會傾聽”習慣,感受《七子之歌——威海衛(wèi)》的游子情懷,并選擇旋律創(chuàng)編《美麗威海》歌詞。整合裝置藝術、木工社團等特色項目,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特色創(chuàng)造;創(chuàng)客社團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創(chuàng)意制作等。
全學科滲透,校內外互動,讓學生的德育生活擁有更廣闊的實踐舞臺,讓德育研學實踐因為有學科指導而收獲頗豐,德育研學成了一部立體的、豐富的百科全書。
(四)展——搭建平臺 匯報交流
研學旅行后,打造各種比賽、展示平臺,通過征文演講、繪畫制作、交流匯報、創(chuàng)客作品等各種形式,讓學生整理展示、分享收獲,如開展了《崇尚英雄 立志報國》演講比賽、劉公島研學匯報活動,以賽促思,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交流的舞臺,分別面向班級同學、級部家長、參觀老師等進行匯報。孩子們圍繞自己小組的研究課題,展示不同學科研學收獲。
學生的作品也是豐富而有思考的:有品德老師帶領學生觀看《甲午大海戰(zhàn)》電影后的觀后感,有語文學科仿《中華少年》寫的現(xiàn)代詩《劉公島之戀》系列,有了解英雄事跡后所做手抄報《甲午殤思》系列,有科學學科調查雙方作戰(zhàn)實力,并做出的調查報告;有音樂學科現(xiàn)場吟唱、感受《七子之歌——威海衛(wèi)》并創(chuàng)編歌曲系列,有英語組同學的英文版研學收獲,數(shù)學組同學所畫游覽路線圖、劉公島平面圖和收獲思維導圖。除此之外,還有小組間合作的作品,如英語組和美術組同學合作所畫戰(zhàn)船結構中英文雙解,美術創(chuàng)客組、美術木工組同學合作的部分作品等,孩子們展示出驚人的探究能力,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其中,由多學科老師共同指導的經典誦讀節(jié)目《夢回甲午》在威海市中小學生經典誦讀比賽活動中,榮獲市級一等獎,廣受好評。
(五)評——師生評價 以評促研
教師方面,開展研學成果展評活動,組織骨干教師對各班級、各學科的研學成果進行等級評價,以展促思,以評促研,展評訓一體,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指導能力,考核結果納入績效管理。學生方面,實行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雙軌并行,活動后由教師、同伴從四維度十具項進行評價,頒發(fā)“合作小明星”“文明小游者”等單項榮譽稱號。年終在學校榮譽超市的評比中,給予班級和校級不同等級的綜合榮譽獎勵等。
隨著研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全科德育、全員育德的理念融入到各學科領域,學生在親歷旅行的過程中,參與體驗、深入思考、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打破學科界限,運用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服務生活實踐,學生的道德素質獲得了真正的成長,人文底蘊、責任擔當意識等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人”的價值。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的工作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鑼圩鎮(zhèn)舊圩小學 潘福美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lián)系班級與科任老師,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要管理好班級,必須得分析農村小學的班級的現(xiàn)狀,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相關的措施,力求做好農村小學的班主任工作,使得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走上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的道路。
我在農村教學的二十多年中,我認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經驗,總結得失,在這里淺談自己的擔任班主任中的一些看法:
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生嬌慣脆弱,受不得點滴委屈,很多家長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識丁的爺爺奶奶帶。由于嬌慣,疏于管教,養(yǎng)成了一些壞習氣,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覺性,學習馬虎,紀律松散,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從各方面去了解學生情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不僅抓好所教科目的學習成績,還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一、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育人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要教育好學生,使得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那么,愛就是根本,農村小學教師尤為重要(因為父母外出打工,缺乏關愛)。愛學生,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美的人格。正如,在2014年工作中,我擔任鑼圩鎮(zhèn)舊圩小學的三年級的班主任及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這個班級有11人,男4人,女7人。從一年級以來,每次段考或期考成績都排在鎮(zhèn)的前五名,是個優(yōu)秀班級。三年級的上學期開學初,從里建小學轉回本村校就讀的一名學生,名叫黃楹惠,由于在里小,學習作息的時間跟我們有所差別,比如早上8點才回校,而我們學校7點半回校,并要自覺地打掃本班負責的清潔區(qū)。剛轉回來的她,每天早上都遲到,也不能參加本班同學打掃衛(wèi)生的活動。同學們意見很大,再加上成績很差,自身的生活衛(wèi)生也不講究,衣服不常換勤洗,手指甲又長又臟,同學們都討厭她,不跟她玩在一起,有時甚至找碴兒去欺負她。她在校的生活很孤單、寂寞。我了解這個情況后,找她來談心,得知她父母在里建打工,一個月才偶爾回來一兩次,她的生活都是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照顧。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一是我?guī)退I回一個小鬧鐘,讓她放在床頭,定好時間起床,并囑咐她每晚早睡早起,爭取回校不遲到。二是本人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把衣服洗干凈。語重心長地教育她平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同時又找來本班班長頗有組織者的女同學潘肖琳來談心,做她的思想工作;一個優(yōu)秀的班干部應該積極地去幫助同學,關心同學,而不應該帶頭去歧視她,應該讓她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光有好成績而不團結的班級是不完美的。通過這次談心后,那個差生有所進步了,而班里的這種鬧不團結的現(xiàn)象也蕩然無存了。
二、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嚴愛相濟
人無完人,尤其是小孩子。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書育人時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學生,應該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念。但是寬容并不是縱容放任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評和指導?,F(xiàn)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強,嬌生慣養(yǎng),很容易走向極端。去年我在任五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中,就碰到這么一回事:本班的潘肖琳等幾位女同學記得每周二營養(yǎng)餐有鴨肉,一到吃午餐時,馬上沖到取菜的窗口,搶要盛有鴨腿的那碗,如此來回幾次后,被何乃瓊校長知道情況后,何校長就罵了她們幾句話,但是她們還是不服氣,特別是潘肖琳同學還自以為是,把被校長罵的事情來向我告狀:潘老師,老“乃乃”罵我了,現(xiàn)在我是叛逆期哦,罵不得,萬一……,如果他再罵我的話,我就回去告訴我爸,或他來我家喝酒時,我故意拿三腳板凳來給他坐,讓他出洋相。面對這樣的學生,明顯是錯了,卻還有理來告狀。如果我沉不住氣早就火冒三丈了。但是,我沒有這樣做,反之,我沉住氣,告誡自己,一定要冷靜處理。我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潘肖琳,何校長罵你是沒有理由的,是嗎?其次,你給校長取了個外號,對嗎?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就不應該教育了嗎?就得讓他們隨心所欲了嗎?你回去反省反省吧?!彪S后當天晚上,我又跟她家長取得聯(lián)系,反映她在校的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從而達到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目的。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做教師的不能寬容。同時也不過分苛求,違背他們生理成長規(guī)律。第二天早上學生回校,潘肖琳交來了一張字條:班主任,我錯了。
冰心說:“有愛便有了一切”。嚴厲中不失去對學生的關愛,關愛中不缺乏嚴格的教育,嚴愛相濟是我教育學生的一種方式。
三、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是老師對學生的人格示范,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公正、愉悅、安全感,對老師產生一種信賴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首先表現(xiàn)為一視同仁,表揚批評學生從教育的目的出發(fā),而不是從成績、家境、往日的表現(xiàn)主觀判斷,造成“冤假錯案”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同等對待,視為知己,不分厚薄,學困生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心理脆弱,自卑感強,行為習慣不良,,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更需要老師的啊護和關心。因為, 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又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堅守高尚的情操,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只講付出,不求索取,不借職責之便謀求私利,才能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的真情,從而對教師形成尊重和愛戴。
農村小學的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比較復雜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誠地去關愛學生,真心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和任務,是完全能夠干得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