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男 蘇志軍
(遼寧陸平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鐵嶺,112001)
野外環(huán)境下供工作人員使用的封閉式廂式試驗平臺、指揮控制平臺等裝備,通常是以單一的方艙或車廂作為載體。此種方式受單一方艙或車廂的尺寸限制,當設備、人員較多時,在整體布局上會受到諸多的限制。本文闡述了通過方艙對接組合這種新的模式,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針對這種組合模式,對設計過程中的重點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移動式快速對接綜合試驗平臺系統(tǒng)為試驗操作人員在野外環(huán)境下提供操作空間,為各測試設備提供集成工作環(huán)境,并提供動力和環(huán)境保障。見圖1、圖2。
系統(tǒng)主要由兩個12m方艙組合而成,兩艙之間通過長度5.5m的拉門實現連通。兩艙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組合使用。
主要配置有方艙及附件系統(tǒng)、調平行走系統(tǒng)、方艙對接密封系統(tǒng)、配電照明系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艙內機柜、裝飾墻、儲物柜、會議桌等。
本文由于篇幅有限,故僅對系統(tǒng)中的內、外部布局,關鍵的分系統(tǒng)結構進行論述,其它方面如配電照明系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環(huán)境調節(jié)與方艙內飾系統(tǒng)、附件等本文略。
圖3為系統(tǒng)展開工作狀態(tài)外部布局圖。兩艙橫向并排擺放,通過調平行走系統(tǒng)實現兩艙對接,通過方艙兩端側的對接密封系統(tǒng)及調平行走系統(tǒng)的鎖定機構實現鎖定限位。
兩艙對接面均設置有5.5m長外拉式對開門,門打開后可使兩艙內部連通,形成一體。為保證對接工作狀態(tài)下的密封、保暖等要求,在口框處安裝有密封、保暖組件。
兩艙外部主要配置有調平行走系統(tǒng)、整體式空調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外部照明系統(tǒng)、通信天線及各種功能孔口。
圖4為系統(tǒng)展開工作狀態(tài)艙內布局圖。兩艙對接后,中間形成一個(長×高)5500mm×1900mm的通道,使兩艙內部空間形成整體,人員乘坐于會議區(qū)域時有很好的視野,可以通過連通門觀看到顯示區(qū)域。
圖1 系統(tǒng)外部對接狀態(tài)圖
圖2 系統(tǒng)內部對接狀態(tài)圖
圖3 系統(tǒng)展開狀態(tài)外部布局圖
兩艙內部主要配置有供配電系統(tǒng)、LED照明系統(tǒng)、顯示屏、機柜、空調、會議桌、航空座椅、折疊椅、攝像頭、儲物柜等。
移動式快速對接綜合試驗平臺系統(tǒng)的關鍵分系統(tǒng)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a)兩方艙為系統(tǒng)的承載體,長度12m,屬超長方艙,且每個方艙單側都開有(長×高)5500mm×1900mm的通道口,剛強度較差,易變形,對方艙移動行走、吊裝等影響大,因此方艙主體結構是設計重點;
b)每個方艙一側都安裝有推拉門,外形尺寸達到了(長×高)6000mm×2100mm,如何保證單人實現省力的推移,如何保證單艙工作時推拉門的密封防雨是結構設計上的重點;
c)單艙要求能夠實現短距移動、調平,兩艙要求能夠實現對接,則設計的調平行走系統(tǒng)是關鍵;
d)方艙對接密封系統(tǒng)是保證整個系統(tǒng)實現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如何實現兩方艙可靠穩(wěn)定的對接,如何保證對接后兩艙的密封防雨性及如何實現保溫功能,是設計重點。
圖4 系統(tǒng)展開狀態(tài)艙內布局圖
1.4.1 方艙主體設計與剛強度分析
1)方艙主體設計
艙體為12m直角方艙,外形尺寸(長×寬×高)為12192mm×2438mm×2438mm。要求在工作狀態(tài)及吊裝狀態(tài)下,無撕裂、永久變形等破壞性問題,產生的彈性變形不影響方艙正常使用。
根據艙體的外形尺寸、載荷情況,結合使用工況,確定艙體采用鋼框架整體復合結構。主框架采用型鋼焊接而成,拼裝前、后、左、右、頂、底壁等壁板組成一個封閉保溫的艙體結構。
艙體各壁板骨架采用型鋼焊接而成,中間填充硬質聚氨酯泡沫,內外表面粘貼防銹鋁板做蒙皮,各壁板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組合、拼裝,拼接處再鉚接鋁包邊,此結構轉變了方艙艙體由單一壁板承載的設計思想,實現了壁板與骨架相結合的整體復合承載模式,比傳統(tǒng)的標準方艙在承載能力、整體剛強度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2)方艙剛強度分析
通過對方艙工作全過程進行分析,選取方艙吊裝狀態(tài)、短距移動狀態(tài)及調平工作狀態(tài)進行基于有限元的剛強度分析計算。
方艙吊裝狀態(tài)
方艙及內外部設備總質量為11648kg,針對方艙在吊裝狀態(tài)、調平工作狀態(tài)下的剛強度滿足情況進行三維有限元受力分析。
方艙吊裝時,采用吊架與吊帶組合形式進行,吊裝點設置在底部兩側面,單側三個,跨距8000mm。經過三維有限元受力分析計算,艙體最大應力位于艙體底部6個吊裝點附近,大小為37.9×106 N/m2,小于許用應力163×106 N/m2,強度滿足要求,無破壞。艙體最大變形量為1.485mm,位于推拉門口筐中部,不影響方艙正常使用,滿足使用要求。見圖5、圖6。
方艙短距移動狀態(tài)及調平工作狀態(tài)
方艙在調平工作狀態(tài)及短距移動狀態(tài)下,受力點為方艙底部4個包角處,經過三維有限元受力分析計算,艙體最大應力位于艙體底部四個包角處,大小為33.24×106 N/m2,低于材料許用應力157×106 N/m2,強度滿足要求,無破壞。艙體最大變形量為4.7mm,位于對開門口筐中部,不影響方艙正常使用,滿足使用要求。見圖7、圖8。
1.4.2 方艙推拉門設計
方艙對開拉門凈口尺寸為(高×寬)1900mm×5500mm,采用外開式拉門結構。設計時,將方艙側壁內移,對開拉門包含在艙體外形尺寸內。對開拉門外形圖見圖9,縱向剖視圖見圖10。
圖5 艙體吊裝時等效應力云圖
圖6 艙體吊裝時變形云圖
圖7 艙體行走及工作狀態(tài)等效應力云圖
對開拉門安裝在上、下滑道內,通過門上、下安裝的導向滾輪實現向兩側滑動。上滑道與側壁連接固定,下滑道與底壁固定。
對開拉門關閉時,在其中一扇拉門下部安裝兩個定位鎖銷,以實現定位、鎖固作用。兩扇拉門之間采用上、中、下三個橫向拉鎖實現鎖固。拉鎖鎖鉤長度可調節(jié),以便更好的實現鎖緊、密封作用。
對開拉門上部及兩側安裝有密封毛條,壁板口框兩側面安裝有擋水角件,兩門對接處安裝有防水密封條,可實現拉門關閉狀態(tài)下的防雨密封功能。同時拉門下部及下滑道低于艙內底板高度,滑道上設置有排水槽,雨水不會因為匯集而流入艙內。
圖8 艙體行走及工作狀態(tài)變形云圖
1.4.3 調平行走系統(tǒng)設計
調平行走系統(tǒng)主要實現的功能包括承載、短距移動、調平及人力推移省力等功能。
本短距離移動裝置見圖1,主要由四只獨立支腿及牽引桿、搖把組成,平時安裝在方艙四角前后端面,無需拆卸。
每只獨立支腿額定承載載荷為5000kg,四只同時承載時其額定載荷可達15000kg,方艙及設備總質量為11648kg,可滿足使用要求。
每只獨立支腿下部均設有萬向輪,可實現各方向的移動。為更好的實現移動功能,同時配有可快速連接的牽引架,牽引架可將前部兩組萬向輪連接在一起,使前后方向的移動和轉向更加靈活、方便。
獨立支腿主要由減速箱、調平升降套筒、傳動機構、滾輪、制動裝置等組成,采用手動方式操作,快慢兩檔速度,升降行程為200mm。最大行程時,萬向輪底部可凸出艙體下平面160mm,可滿足方艙在移動過程中跨越障礙物的需求及兩艙拼接調平功能。同時萬向輪配有制動裝置,可實現定位鎖固功能。
圖9 對開拉門外形圖
萬向輪選用直徑為300mm的澆鋼聚氨酯輪,聚氨酯輪具有強度高,滾動摩阻系數小,耐沖擊等特點。滾輪安裝軸兩端用螺母固定,維修更換方便。
對人員推移方艙的推力進行計算,推拉方艙所需力為:F=N*μk/r,式中N為作用在輪軸上的壓力,單位為N(方艙及設備總質量為11648kg);μk為滾動摩阻系數,單位為mm (聚氨酯與地面間μk為2mm);r為滾輪半徑,單位mm。
經計算,推拉方艙所需力為1553N。根據人機工程可知,人的推、拉力為285N,故推拉方艙時需要6~8人即可實現操作。
1.4.4 方艙對接密封系統(tǒng)設計
1)兩艙對接設計
配備短距移動裝置
本短距離移動裝置利用方艙底部四角角件進行快速安裝,單套(4只)額定載荷15000kg,能夠滿足方艙及設備總質量11648kg的使用要求。
安裝限位塊
兩艙對接時為防止人員在推移過程中移動過位,撞壞對開拉門外側拉手等構件,在兩艙對接面的包邊上設置限位塊。該限位塊為橡膠材質,以起到到位保護及緩沖作用,見圖11。
圖10 推拉門縱向剖視圖
安裝拉緊機構
兩艙拼接后,為防止出現意外的相對移動,影響密封、防雨性能,在兩艙端面處安裝拉緊機構。此機構為通過搬轉兩端角輪,使螺紋拉桿帶動兩艙相互拉緊,結構見圖11。
2)密封防雨設計
艙外安裝防雨組件
每個方艙對開拉門上方安裝有擋雨角件,同時配有防雨布,防雨布兩側均帶有拉繩。兩艙對接后,將防雨布罩在擋雨角件上,拉緊兩側拉繩,將繩子系固在方艙側端面上的掛環(huán)上,即可實現防雨功能。見圖12。
艙內安裝密封、保溫組件
2號艙對開拉門口框處的底壁上安裝有通道踏板,通道踏板與底壁通過鉸鏈連接,可實現沿鉸鏈軸翻轉。當兩艙拼接時,將踏板翻轉180度,搭接在1號艙口框上,上表面與底壁保持一平,既起到密封保溫作用,同時又可形成通道,方便人員通過;單艙使用時,踏板翻轉收藏在會議桌下,不影響人員工作。
沿頂壁及兩側壁安裝密封保溫布,密封保溫布兩端采用粘扣形式與兩艙內壁連接,實現其口框通道處的密封保溫功能。
圖11 兩艙對接示意圖
圖12 艙外防雨組件安裝狀態(tài)圖
圖13 艙內密封、保溫組件安裝狀態(tài)圖
艙內安裝密封、保溫組件圖見圖13。
移動式快速對接綜合試驗平臺系統(tǒng)技術方案在該項目的招標活動中脫穎而出,在完成產品實物生產后,進行了系統(tǒng)對接、單艙短距移動、吊裝、淋雨密封、功能操作等各種試驗,均達到了系統(tǒng)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