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友蘭 , 高祥斌, 康儀芳, 莫曾敏
(聊城大學 農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干燥花(Pressed-Dried Flower)也稱為壓花,因其保留了花材的天然形態(tài)且延長了可供觀賞的時間,日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同時實現(xiàn)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觀賞價值,壓花產業(yè)在國內外均得到迅速的發(fā)展[1]。丁香(SyringaoblataLindl)為木犀科丁香屬植物[2],花瓣淡紫色,花型獨特精巧,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在壓花花材的壓制過程中,其色澤經常會因為自身的不確定因素等原因而發(fā)生變化[3],需要通過染色、保色的方法來還原其原有色彩或加以改造而得到更具觀賞價值的干燥花。國外的干燥花更偏向于展示植物自然的一面,近年來,國內的月季平面干燥保色技術和菊花干燥花的研究有較大的進展[4-5],但未見有關丁香干燥花的報道。為豐富市場上的干燥花品種,筆者等對丁香干燥花進行多種方法的染色、保色以及干燥處理,探討丁香干燥花最佳的染色和保色工藝,以期可長時間保留丁香花的觀賞性,為丁香干燥花制作提供技術支持。
丁香花:采集于聊城大學校園,采集時間為上午9:00前后,選擇新鮮、健全、花型大小一致的整枝丁香花,花材顏色為紫藍色。
試劑:檸檬酸(AR),硫酸鋁(AR),蔗糖(AR),鮮花干燥劑,H2O2溶液,食用色素亮藍(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儀器設備:電子天平、耐熱容器、保鮮盒、量筒(50 mL和100 mL)、玻璃棒、鑷子、燒杯(杭州雷琪實驗器材有限公司)和微波爐(格蘭仕G70F20CN3L-C2,格蘭仕有限公司)。
1.2.1 亮藍染液染色處理 篩選15枝丁香花置于30%的H2O2溶液中浸泡30 min后取出,將其分成5份,每份3枝丁香花。采用2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考察不同亮藍染色濃度及染色時間對丁香花染色效果的影響,各處理3次重復。亮藍染色濃度分別為1%、5%、10%、15%和20%,染色時間分別為1 h、2 h、3 h、4 h、和5 h。染色后進行總體感官評價,評價標準:花材淺藍色,花瓣枯萎,著色不均勻,1~4分;花材淡藍色,較暗淡,有大面積著色,4~7分;花材藍色,色澤較4~7分的亮,著色較均勻,7~9分;花材深藍色,光彩美麗,著色均勻,9~10分。
1.2.2 保色劑保色處理 試驗共設5個處理,以蒸餾水作為對照(CK),處理1,12%檸檬酸+6%硫酸鋁;處理2,16%檸檬酸+9%硫酸鋁+12%蔗糖;處理3,8%硫酸鋁;處理4,16%硫酸鋁;3次重復。將未經任何處理的丁香花分別置于不同保色溶液中浸泡4 h。將處理后的丁香花材保色效果進行分級,分級標準:花材光鮮美麗,質地變軟為1級;花材色澤較1級稍差,形態(tài)未產生較大的變化為2 級;花色澤暗淡、花瓣邊緣小范圍萎蔫為3級;花褐變,總體失去活力,大范圍萎蔫為4 級;花褐變程度加重,徹底萎蔫為5 級。測定處理后丁香花在自然風干下的失水率(X),結合保色分級探討最佳的保色處理。X= (W1-W2)/W1×100%[6],式中,W1為丁香花材鮮質量,W2為倒掛干燥處理后質量。使用SPSS18對不同處理倒掛干燥的丁香花失水率均值變化及差異顯著性進行比較分析。
1.2.3 干燥方法 將經過最佳染色處理后的丁香花分別采取以下4種方法進行干燥,探討最佳的干燥方法。
1) 鮮花干燥劑埋沒法。 準備一個保鮮盒(20 cm×20 cm×15 cm),在其盒底鋪上一層鮮花干燥劑,以覆蓋盒底。用鑷子將丁香花鋪于保鮮盒里的干燥劑上,擺正花形,輕輕覆蓋上鮮花干燥劑,以埋沒花朵為準。最后,將保鮮盒密封,待花材干燥后,小心地清理花瓣上的干燥劑,將花材取出即可。
2) 標本夾壓制法。用鑷子將丁香花置于3張干燥紙上,每層放置5~6枝花材,適當調整好花材的位置后,在其上方覆蓋上3張干燥紙,再將余下的花放置在干燥紙上,重復以上步驟直至花放置完畢。最后,將放好花的干燥紙移至標本夾上,用繩子綁扎好置于通風透氣處,每隔1 d給花更換干燥紙,防止花霉變[1]。
3) 鮮花干燥劑+微波爐法。將干燥劑置于耐熱容器上,覆蓋容器的底部,將花置于其上,再覆蓋上鮮花干燥劑,將耐熱容器置于微波爐處理1 min,待容器降溫后取出,置于通風處,待其干燥,可用小毛刷將花上的干燥劑清除[7]。
4) 倒掛干燥法[8]。將丁香花分別捆扎好,倒掛在陰涼地方,待其干燥。
1.2.4 干燥效果考察 將干燥好的花置于太陽下照射5個月,觀察比較不同干燥方法干燥的保色效果,每月記錄花的色相、質地和完整度變化。對花的總體感官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花材大部分褪色、褐變,2/3花瓣被破壞,不完整,1~4分;花材邊緣小部分褪色、褐變,質地干脆,1/3花瓣被破壞,完整度低,5~7分;花材色澤較好,未發(fā)生明顯褪色、褐變,花瓣完整度較好,8~9分;花材色澤接近原色,未發(fā)生褪色、褐變,花瓣完整,10分。分數(shù)越高,效果越好,即10分保色效果最佳[9]。
丁香花在各濃度的亮藍色素染液中浸泡10 min后,均開始顯色,首先是浸于20%亮藍色素染液的花開始泛藍,1%亮藍染液的花最后泛藍,花泛藍的快慢取決于染液濃度的大小,濃度越大,花越早開始泛藍。由表1可知,丁香花浸泡于10%的亮藍色素染液中2 h后,花著色均勻,花色為深藍色,色澤較為艷麗,感官評分最高,為10分;其次是在15%的染液中浸泡2 h后的花,顯色次于浸泡時間相同的10%亮藍染液,著色也較為均勻。而20%染液浸泡5 h后,丁香花著色不均勻,花瓣局部的顏色出現(xiàn)明顯的對比,花瓣枯萎下垂,其感官評分值最低??偟膩碚f,不管浸泡花材的染液濃度為多少,當浸泡時間超過5 h后,花材的總體感官均會降低,花失去活力,出現(xiàn)萎蔫、著色不均勻的現(xiàn)象。綜合考慮,浸泡于10%亮藍色素染液2 h的染色效果最佳。
表1不同亮藍染色濃度和染色時間丁香花的感官評分
Table 1 Sensory scores ofS.oblataunder different brilliant blue pigment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分
染色時間/h Dyeingtime亮藍溶液濃度Brilliant blue pigment concentrations1%5%10%15%20%1348872361098368876446664533442
保色劑使丁香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質感發(fā)生變化,質地過硬、過軟都給花的壓制帶來不便。從表2的分級可知,經保色劑浸泡后,處理1的花總體形態(tài)較好、但色澤偏暗淡;處理2的花色澤艷麗,同時質地變軟,有利于后期的處理,總體形態(tài)最好。而處理3和處理4的花質地最差,出現(xiàn)褐變、萎蔫的現(xiàn)象。未經保色劑處理的花(CK)從一開始就迅速萎蔫,花整體缺少活力,褐變的速度加快,色相極差。不同處理花的失水率有較大差異,對照組與處理1~4的失水率存在顯著差異;處理1、處理2與處理4差異顯著;而處理1、處理2與處理3差異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4差異不顯著。結合保色分級觀察可知,空白處理(CK)失水率最低,花的含水量相對較高,萎蔫速度快,經過保色劑處理的花失水率均有上升,而處理4失水率與CK相比顯著上升,失水率過高導致花的質地變硬,且色相極差;處理1和處理2失水率適中,且處理2的花色澤艷麗,形態(tài)最佳。因此,綜合考慮,保色效果處理2較好;處理1次之。
表2不同處理的自然風干下丁香花的失水率與保色分級
Table 2 Water loss rate and color preservation grading of naturally driedS.oblata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處理Treatment失水率/%Water loss rate保色分級/級Color retention gradingCK66.220±1.607 c3172.913±1.161 b2272.333±1.155 b1375.317±1.334 ab3477.840±1.321 a5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經過鮮花干燥劑干燥的花材置于陽光下照射1~5個月的總體感官值分別為9.0分、9.0分、8.5分、6.5分和5.0分,前3個月內,花材色澤較好,未發(fā)生明顯褪色、褐變,花瓣完整度較好,總體感官評分值較佳;4~5個月,花材邊緣小部分褪色、褐變,質地干脆,1/3花瓣被破壞,完整度低。綜合考慮,采用鮮花干燥及干燥的丁香花可保存2~3個月。
經過標本夾干燥的花置于陽光下照射1~5個月的總體感官值分別為9.0分、8.5分、6.0分、5.0分和4.5分,在陽光下照射1個月時,花的質感仍較好,未發(fā)生明顯褪色、褐變,花瓣完整度較好;從第2個月開始,花邊緣小部分褪色、褐變,質地干脆,干花的總體感官值也隨之降低,3~4個月時花邊緣小部分褪色、褐變,質地干脆,1/3花瓣被破壞,完整度低;5個月時花大部分褪色、褐變,2/3花瓣被破壞,不完整。所以,標本夾壓制的丁香花只適合較短時間的保存。
經過鮮花干燥劑+微波爐干燥保色法的花置于陽光下照射1~5個月的總體感官值分別為10.0分、9.5分、9.0分、8.5分和7.5分,1~2個月,花色澤接近原色,未發(fā)生褪色、褐變,花瓣完整;3~4個月,花色澤較好,未發(fā)生明顯褪色、褐變,花瓣完整度較好;第5個月時,色澤稍有褪去,但不影響整體的觀賞效果。所以,鮮花干燥劑結合微波爐干燥的方法適用于較長時間的保存干花,其干花的總體感官值保持較高水平。
經過倒掛干燥的花置于陽光下照射1~5個月的總體感官值分別為7.5分、6.0分、4.5分、4.0分和3.5分,倒掛干燥的操作最簡便,但是其干燥的丁香花效果最差,在陽光照射前2個月內,花邊緣就有小部分褪色、褐變,質地干脆,1/3花瓣被破壞,完整度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到第3個月時,花大部分褪色、褐變,2/3花瓣被破壞,不完整;4~5個月時,花材已經失去了觀賞價值,總體感官值極差。
由圖1可知,4種干燥方式中,干燥效果為鮮花干燥劑+微波爐法>鮮花干燥劑法>標本夾法>倒掛干燥法,即鮮花干燥劑+微波爐法保色效果最佳,適用于長時間的干花存儲;鮮花干燥劑法次之;而倒掛干燥的效果最差。
注:a,b,c,d分別代表鮮花干燥劑、標本夾、鮮花干燥劑+微波爐、倒掛干燥法。
Note: a, b, c and d represent flower desiccant, specimen holder, flower desiccant + microwave oven, upside-down drying method respectively.
圖14種干燥法的丁香花感官評價
Fig.1 Sensory values evaluation of four drying methods
研究結果表明, 10%的亮藍染液對丁香花染色2 h后的染色效果最強,當染色超過5 h,各濃度的染液都會使花的整體萎蔫。在不同的保色劑中,9%硫酸鋁+16%檸檬酸+12%蔗糖混合試劑處理丁香花4 h后的花色澤艷麗,質地較好,有利于后期的處理,整體形態(tài)最好;而8%硫酸鋁、6%硫酸鋁處理后的花快速發(fā)生褐變、萎蔫。干燥花經過5個月的陽光照射后,在倒掛風干1個月后明顯褪色,保色效果最差;在鮮花干燥劑+微波爐混合處理5個月后色彩觀賞價值仍較高,適合長時間的干花保存,保色效果最佳。
綜合考慮,丁香干燥花的最佳制作工藝為10%亮藍染液染色2 h,16%的檸檬酸+9%硫酸鋁+12%蔗糖處理4 h,鮮花干燥劑+微波爐處理進行干燥,該條件下的丁香干燥花花色澤艷麗,質地較好,在陽光下照射可保色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