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闖
頸椎病又可稱之為頸椎綜合征,其主要包括了椎動脈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以及脊髓型頸椎病等不同的類型。頸椎病主要是因患者頸椎發(fā)生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變、發(fā)育性椎管狹窄等而導致的[1]。頸椎病患者多表現為背部、頸部疼痛,同時伴隨有頭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癥狀。近年來,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日漸加快的影響下,生活習慣和勞動方式的轉變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呈現為非常顯著的持續(xù)遞增趨勢,為此,加強對頸椎病的診斷篩查成為了學界探討的重點[2]。多排螺旋CT與數字X線攝影是當前頸椎病診斷的常用方法,但為了能夠更好的明確兩種診斷技術的應用效果,我們對其進行了針對性的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接診的頸椎病患者64例,其中女28例,男36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3.25±10.45)歲;頭暈5例,頸部以及背部疼痛16例,癱瘓5例,暈厥5例,視力模糊9例,惡心、嘔吐24例。所有患者最終均根據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診斷確診為頸椎病,同時排除精神異常、合并有代謝性骨病、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處于哺乳期等特殊階段的患者。
2.1 多排螺旋CT 運用多層螺旋CT掃描儀(美國GE公司)進行掃描檢查,將管電壓設置為120 kV,并將管電流設置為120 mA,囑咐患者保持坐位,對頸椎病實施相應的掃描處理,其中層間距與層厚之間均設置為2~3 cm。掃描范圍從C1椎體上緣向T1椎體掃描,將獲得的數據傳輸至工作站進行重建處理,借助重建技術分析頸椎病病變特征、血管情況以及組織特點等。
2.2 數字X線攝影 運用數字X線攝影設備(萬東公司)進行攝像檢查,運用頸椎正側位片以及左右45°斜位片進行檢查。
2.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診斷方法的疾病檢出結果、定位診斷結果以及敏感度進行比較,敏感度計算公式為TP/(TP+FN)×100%(TP為真陽性,FN為假陰性)。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s)和率表示,用方差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種檢查方法疾病檢出結果比較(表1) 神經根型、混合型以及總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交感神經型、脊髓型、椎動脈型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 兩種檢查方法的定位診斷結果比較(表2)根據多排螺旋CT與數字X線攝影診斷定位情況來看,兩種方法在椎體后緣骨贅、鉤突增生、小關節(jié)突增生、骨性椎管狹窄、頸椎曲度異常、椎間隙狹窄中均表現出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疾病檢出結果比較[n(%)]
表2 兩種檢查方法的定位診斷結果比較[n(%)]
3.3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敏感度比較(表3)根據多排螺旋CT與數字X線攝影的診斷敏感度來看,多排螺旋CT診斷敏感度(90.63%)高于數字X線攝影(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敏感度對比(n)
在日常工作中,頸椎具有較高的活動頻率和較大的活動度,其能夠根據人體的需要進行相應的后伸、前屈、旋轉以及復合運動[3]。但因相較于胸椎、腰椎等器官,頸椎的支持結構相對較為薄弱,同時其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也相對較差,導致頸椎病發(fā)病率高[4]。而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其所表現出的病理變化又各有差異,在臨床中會呈現出不同的體征和癥狀特點,患者通常情況下,因屈伸受限、頸部不適、放射性疼痛或者局部疼痛、眩暈等癥狀而就診[5]。頸椎病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體征,再結合影像學診斷結果來進行綜合判定[6]。
多排螺旋CT與數字X線攝影是目前頸椎病診斷的最主要的兩種方法[7]。其中多排螺旋CT主要是借助三維對頸椎的具體結構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從而更好的展現神經根、側隱窩、后關節(jié)突、鉤椎關節(jié)等形態(tài)特點,并且能夠給予非常清晰的位置情況,通過多角度地呈現椎間孔的形狀及其與相鄰結構的解剖關系,這就能夠更加容易呈現出病變的范圍、程度,在評估椎間孔狹窄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8]。數字X線攝影則是最基本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其適用于普查和初步檢查,其中側位片能夠非常清晰的展現頸椎的生理曲度異常情況以及發(fā)育性椎管狹窄特點等。但與多排螺旋CT相比,多排螺旋CT能夠有效掌握其他影像學技術無法判斷的頸椎動態(tài)病變[9]。
為了能夠明確多排螺旋CT與數字X線攝影在頸椎病診斷中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多排螺旋CT的檢出陽性率為90.63%顯著高于數字X線攝影的檢出陽性率62.50%。但通過對比兩種方法的定位診斷結果來看,多排螺旋CT的椎體后緣骨贅、鉤突增生、小關節(jié)突增生、骨性椎管狹窄的診斷率均高于數字X線攝影,頸椎曲度異常、椎間隙狹窄小于數字X線攝影,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敏感度來看,多排螺旋CT的敏感度高于數字X線攝影。這就表明多排螺旋CT在頸椎病診斷中具有更高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頸椎病的診斷中,多排螺旋CT能夠較好的掌握頸椎病的病理類型[10]。而數字X線攝影具有價格低廉、快捷方便優(yōu)點,在頸椎病的初步篩查中,可將X線攝影作為主要技術,在發(fā)現存疑情況時,再運用多排螺旋CT做進一步的診斷,以此更好的實現對頸椎病診斷準確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