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怡
【案例呈現(xiàn)】
內容:
本案例選取的是上海牛津英語5A Module3Unit3第三單元,單元總目標為:要求學生能掌握表示家具的相關單詞(如cupboard, bookshelf, lamp等);能用相關的句型進行相互問答;能運用如There be/ To be/ To have等句型描述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新上海和老上海的變化。經(jīng)過這一單元學習引導學生能學會細心觀察生活周圍事物的變化,以及感受這些變化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和便捷。本文以第三課時為案例分析,教學目標要求如下(1)學習、感受如village, city等和上海新舊變化相關的詞匯;(2)能熟練朗讀課文;(3)能運用核心句型結合正確的時態(tài)較流利的介紹上海的新舊變化;(4) 在理解短文內容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
方法策略:
(一)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思維
教學第一部分引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觀看一段介紹上海城市風貌的視頻,引入Where is it? What can you see? What does it tell us? 這些問題,從師生的問答中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第二部分在學習課文中,通過閱讀故事文本,運用問題Is shanghai a big town now? What can you see in Shanghai now? 等,讓學生了解經(jīng)過巨變后新上海的風貌。并在 How are the villages? Is there more changes in Shanghai in the future? 問題的適當總結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很快地發(fā)現(xiàn)答案,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第三部分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所學文本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層挖掘。其中有小組以小劇本的方式,扮演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用他們的眼睛來看上海來描述上海,巧妙地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豐富了學習感受和體驗,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和發(fā)表不同見解中,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訓練。
本節(jié)課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究,把問題作為思維的起點,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讀圖能力,激活學生思維
在閱讀文本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本故事書,一本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學生在翻閱的同時,看到一幅幅舊上海和新上海的圖片,這些圖片在文本的學習的表意功能上起到極大的輔助功能,培養(yǎng)了學生將畫面轉換成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師在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讀圖能力。運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源,促進學生語言的逐步積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不僅內化了知識,形成了技能,更多的學生則懂得借助插圖這一資源來理解文本,在進行文本閱讀活動和自我體驗活動的雙線推進中,兼顧到文字內容的理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三)文本留白,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
“文本補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學生想象的時間與空間,走進文本、超越文本的教學活動。在Changes 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后設計了兩個部分的文本,一篇是根據(jù)課文文本設計的留白,另一篇是讓學生說說我們學校的變化。如 Changes in our school. One year ago, our school was small. Now, it is big and bright.
The library was … It is … now.
There was/ were
There is/are …
We like …We can …
…
利用文本的留白,學生發(fā)掘和填補這些“空白”的過程就是對文本進行了一次再創(chuàng)造,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
(四)思維導圖,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習。
Changes 的教學其一個目標是能較流利的介紹上海的新舊變化,為了幫助記憶,教師一開始設計的是表格填空,如下
Changes in Shanghai
Many years ago Today
village city
not many people many people
fishermen and farm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not many buildings tall buildings
學生很快完成了這張表格的填寫,并能進行復述,這只是鍛煉了學生的低階思維能力——理解力;之后,教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如下圖)顯示并要求填寫,
學生不但對many years ago有了直觀的理解,而且更能記住這個圖像,鍛煉了高階思維能力——分析力。
小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此時仍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思維導圖正是架起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橋梁,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思維導圖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編寫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輔助教學,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了英語思維習慣。
著名語言學家 Herbert H·Clerk 說 :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 英語課堂就是提供給我們這樣一個空間,在英語--這一語言的使用中發(fā)揮他的作用,改革我們的“教”和“學”方式,引導學生在知識間構建聯(lián)系,提升思維能力,形成學習策略,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自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