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萍
(南京市溧水區(qū)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1200)
胃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目前,臨床上常使用消化道造影和胃鏡的方式對患有胃部疾病的患者進行臨床檢查,但這兩種檢查方法均只能探查到其胃腔內(nèi)的病變情況,且無法對病變組織的大小和病變范圍進行準確地判斷。多層螺旋CT具有操作簡單、診斷率高等優(yōu)勢,其可通過掃描增強以及圖像后期處理技術(shù)對患者的胃部腫瘤組織的性質(zhì)、位置、大小程度等方面進行準確地判斷,進而可為臨床診斷提供價值較高的診斷依據(jù)[1]。本文旨在研究多層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
從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選取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2月)。
使用“隨機分組法”將這6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30例一組。
對照組:男女各占17例、13例;年齡:28~67(39.2±2.6)歲。
觀察組:男女各占16例、14例;年齡:26~65(41.8±1.7)歲。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對照組:電子胃鏡檢查。對對照組患者使用電子胃鏡進行病情檢查。具體的檢查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cè)臥位,然后將胃鏡自患者的咽喉部向其胃部進行置入操作,當胃鏡到達患者的胃部后,通過胃鏡對其胃內(nèi)部的病變情況進行觀察,并對其胃部腫瘤的具體位置、大小等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記錄。
觀察組:多層螺旋CT檢查。
(1)對部分進行平掃后發(fā)現(xiàn)存在胃壁增厚情況的患者,建議其進行CT增強掃描。使用Philips iCT 256螺旋CT對患者進行腹部CT增強掃描。首先,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隨后使用劑量為80~100ml的碘海醇對患者的肘靜脈進行靜脈注射,注射速度為3ml/s。之后,在患者的肘靜脈藥液注射完畢后的25s、60s、120s這三個時間段,分別進行動脈期、門脈期和平衡期的CT掃描。
(2)對其他患者直接進行腹部CT平掃+增強掃描。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使用Philips iCT 256螺旋CT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常規(guī)的CT平掃,并觀察其胃壁是否存在增厚的現(xiàn)象。隨后,使用劑量為80~100ml的碘海醇對患者的肘靜脈進行靜脈注射,注射速度為3ml/s。在患者的肘靜脈藥液注射完畢后的25s、60s、120s這三個時間段,分別進行動脈期、門脈期和平衡期的CT掃描。
以病理性檢查的結(jié)果為基準,對比兩組患者進行檢查后的胃癌檢出率和胃癌分型情況。胃癌的判斷依據(jù):患者的胃壁增厚數(shù)值超過10mm,則表示胃部存在異常情況;患者的胃壁厚度大于10mm,但無明顯的塊影,則記為胃壁增厚;患者的胃壁厚度大于10mm,且伴有明顯的塊影,則記為胃壁腫塊。
胃癌的分型情況:胃部的管腔狹窄,病灶部位凹陷,存在腫塊且表層部位不平整,該胃癌類型為腫塊型;病灶部位的局部存在潰瘍現(xiàn)象,潰瘍部位邊緣清晰但其潰瘍表面不規(guī)則,該胃癌類型為局部潰瘍型;病灶部位的潰瘍面不規(guī)則,邊緣模糊,且存在浸潤現(xiàn)象,該胃癌類型為浸潤潰瘍型胃癌;病灶部位存在附近管腔粘連及狹窄的現(xiàn)象,粗大粘膜出現(xiàn)皸裂的情況,該胃癌類型為彌散浸潤性胃癌。
文中計數(shù)(χ2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shù)據(jù)有很大差別。
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后,在對照組患者中,診斷為腫塊型胃癌的患者有12例,診斷為局部潰瘍型胃癌的患者有4例、診斷為浸潤潰瘍型胃癌的患者有5例,診斷為彌散浸潤型胃癌的患者有3例,其他6例患者在電子胃鏡檢查下無法對其進行胃癌類型診斷,該組患者的胃癌分型正確率為80.0%。
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后,在觀察組患者中,診斷為腫塊型胃癌的患者有11例,診斷為局部潰瘍型胃癌的患者有9例、診斷為浸潤潰瘍型胃癌的患者有4例,診斷為彌散浸潤型胃癌的患者有5例,其他1例患者在CT檢查下無法對其進行胃癌類型診斷,該組患者的胃癌分型正確率為96.7%。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胃癌分型正確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通過電子胃鏡或多層螺旋CT對胃癌癥狀進行了明確診斷,兩組患者的胃癌診斷率均為100%。
胃癌的病因主要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細菌感染、遺傳因素等,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2]。臨床上對胃癌進行診斷的方式主要包括胃鏡診斷、消化道造影診斷和多層螺旋CT診斷[3]。胃鏡檢查具有直觀性好、診斷結(jié)果準確性高等優(yōu)勢,因此臨床上常將胃鏡的診斷結(jié)果作為胃癌診斷的“金標準”[4]。但胃鏡檢查無法確定病變組織黏膜下的浸潤程度以及胃外的轉(zhuǎn)移情況,且該檢查方法在檢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區(qū),進而對病灶的位置定位亦存在一定的誤差。多層螺旋CT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操作簡單等特點,其對胃壁的受累程度、病灶的具體位置及病變范圍、鄰近臟器的病變浸潤程度以及遠處臟器的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均可進行較好地體現(xiàn)[5]。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使用電子胃鏡和多層螺旋CT對兩組患者進行胃癌診斷的檢出率均為100%;在胃癌分型的診斷過程中,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胃癌分型診斷正確率更高。由此可得知,多層螺旋CT在胃癌的檢查診斷過程中的良好作用。
綜上所述,對胃癌患者使用多層螺旋CT進行臨床診斷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胃癌類型診斷的正確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