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菲 導師:楊 冰(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磁州窯指在宋元時期河北境內磁州的窯場,是宋代北方民間瓷窯之一。所燒造的瓷器由于胎質較厚,具有濃厚的民間生活特色,其質樸的民俗風格,并不為上層人士所賞識。吉州窯是位于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zhèn),在唐宋時期是廣州南海北上京都的交通要道,制瓷技術力量大,燒制瓷器品種繁多,而以黑釉貼花最為出色。吉州窯的產品也由贛江銷往各地,因此陶瓷生產市場繁榮。兩窯的裝飾紋樣開始沒有固定的形式,都是由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人民喜聞樂見的題材為畫師所創(chuàng)作,人們對這類裝飾題材感到親切。尤以白地黑彩、白地醬褐彩為裝飾紋樣的最有特色。
磁州窯和吉州窯的裝飾題材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常見的景物,裝飾題材上多有相似之處。如人物、山水、鳥獸、花卉、嬰戲等,畫面大多表現(xiàn)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詩文詞曲等,均具有濃厚的民間特色和生活氣息,質樸粗獷,富有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景象。
磁州窯的裝飾紋樣水墨畫筆法運用成熟,畫風活潑,筆法飄逸自由,線條粗獷。黑與白的色彩對比,是我國制瓷工藝和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也直接為元代青花瓷做準備。磁州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又以人民喜聞樂見的生活題材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的釉下黑彩瓷器,充分反映了宋元時期千姿百態(tài)的民俗風情。這不僅保存了宋代民間繪畫史料,也保存了宋代名俗學的資料。瓷器畫面題材多為馬戲、熊戲、嬰戲等。而嬰戲題材獨具匠心,即以孩童為主角,描繪小孩的各種活動,有的為兩個孩兒嬉戲,一小孩因頭落一小鳥而顯得驚異的姿態(tài),另一小孩則拍手嬉笑,畫師把小孩天真無邪的內心活動和表情動態(tài)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類似兒童題材當時甚為豐富,許是當時人們把兒童視為人類延續(xù)生命的象征。同時,在瓷器上寫通俗的詩句或諺語的裝飾是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的傳統(tǒng)。在器皿上多題寫當時流行的詞牌或曲牌名,如《滿庭芳》《朝天子》《普天樂》等。臨水縣曾出土一件題詩枕:“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眾中無語,無事早歸”,這些書法題詞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及民俗愛好,同時也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寶貴文物。吉州窯最具特色的是將民間的剪紙工藝移植到黑釉瓷器上面,這種成功移植既豐富了吉州窯的瓷器裝飾,也使我們了解到江西有關地區(qū)的剪紙內容。此類題材一般有梅花,即折枝梅等,還有用以吉祥祝福語,如“福壽康寧”、“金玉滿堂”和“長壽富貴”等。此外還有在淺黑釉地上飾以一片樹葉,或一片大葉居中,或一片小葉居側,也有在碗口飾以半片樹葉的,通過特殊工藝燒造,燒制出來的器皿內有清晰可見的葉脈,這是工匠們又一個新的創(chuàng)造。從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當?shù)孛耖g藝人的思想意識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裝飾形式和裝飾技法上,兩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各自不同特點。磁州窯的白地釉下黑彩是最主要的裝飾方法之一。其裝飾技法就是在瓷胎上施以潔白的化妝土,然后用黑色顏料進行繪畫圖案花紋,再用尖狀工具在黑色的紋樣上勾勒出花紋輪廓和葉筋,劃掉黑彩,顯出白色的化妝土,入窯前再施薄薄的透明釉,最后燒制出來的圖案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在進行刻、劃、剔、畫等工藝中,常見的還有白地釉下醬彩。醬色和黑色的配方相似,應該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傳世品也極少;珍珠地劃花、釉下綠彩、白釉褐斑、三彩釉陶等等。由于南宋時期的靖康南渡之戰(zhàn)后大量的北方人民遷往南方,使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這也為南方的生產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和生產技術上的相互交流。吉州窯吸收和學習了北方磁州窯工匠們的白釉彩瓷的裝飾技法,因吉州窯的胎質潔白堅硬,所以直接在施釉胎體上進行剔刻,并在花蕊細節(jié)處用以褐色顏料進行彩繪,燒成后雖光亮度不如磁州窯,但它將刻、劃、畫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新創(chuàng)造出的木葉貼花和剪紙貼花的裝飾技法,也是形成其獨特風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磁州窯和吉州窯都是我國宋代重要的民間窯場,一個代表北方,一個代表南方。二者的裝飾藝術既有相似之處,又展示了各自地方特色的藝術風格,這也和當時時代審美有很大的關系。兩窯生產消費的主體都是來自于當?shù)孛癖?,所以其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都具有民間藝術中的淳樸、率真、熱烈。兩窯雖是民間窯,但在宋代道家理學思想的影響下,裝飾紋樣意蘊自然祥和,線條干凈利落,動中有靜,巧妙地將道教的雖動而靜的宇宙觀結合和天人合一的審美,在有限的空間表達了無窮的意境。充分體現(xiàn)了單純、清逸、平易的藝術效果,尤其磁州窯將中國繪畫的技法生動形象地繪制在瓷器上,更是為元代青花奠定了基礎。因此,磁州窯和吉州窯的裝飾紋樣中既有自然界的景,也有人類自身,在人與自然中找到的和諧與統(tǒng)一,這與宋代道教精神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和該時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相一致。所表現(xiàn)的人文精神,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宋代是中國陶瓷生產的鼎盛時期,不管是制瓷技術還是生產發(fā)展,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陶瓷種類繁多,裝飾紋樣也豐富多樣,根據(jù)美學的特征,都是與當時宋代的社會心理和思想意識有很大的聯(lián)系。在裝飾藝術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宋元時期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格調雖樸拙,卻耐人尋味。裝飾題材大多來源于生活,樸素的畫面上傾注了工匠們最淳樸的情感,因而對廣大觀者有很大的感染力,也是值得我們后世所學習的簡單質樸和專注的工匠精神。藝術源于生活,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多觀察身邊的景物、人情,一件小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