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波
翻看一點古人筆記,常常會被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引起很大的興趣和感觸,與那些大部頭的歷史著作不同的,它們篇幅小卻常常能講出一些大道理,生動、有趣,又發(fā)人深省,這種小文字,某種意義來講,才是真正的“大文章”,大的不是篇幅,而是大的內涵,大的格局,大的道理。
《官場現(xiàn)形記》的作者李寶嘉在《南亭筆記》中講了一個關于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故事。作為理學大家的曾國藩,以善于發(fā)現(xiàn)使用人才著稱于世,并且有一套專門的識人方法,負責洋務工作的容閎說:“聚于曾文正之大營者……幾乎舉國人才之精華,匯集于此。”中國近代史上,不少人才出自曾國藩幕府。據(jù)統(tǒng)計,官至巡撫、總督的有左宗棠、郭松燾、李鴻章、沈葆禎、丁日昌、劉蓉、唐訓方、陳士杰等30余人出自曾國藩幕府,一時之間曾國藩成了以知人識人用人的清代最大伯樂。
然而下面的一個故事,卻生動講述了曾國藩被人用奉承、阿諛拍馬而捧暈,以至于把曾國藩氣得頓足嘆息的故事。當時曾國藩在對抗太平軍的前線,緊張作戰(zhàn)之余也不忘招攬各種人才,尤其對有才能的讀書人更是以禮相待。有一天,有客人來拜謁,曾文正公立即接見他,那個人衣冠古樸,談論的言辭精警。曾國藩很是傾心,引為奇士。這個客人滔滔不絕地談論當代人物說:“胡潤芝(胡林翼)辦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左宗棠)執(zhí)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
曾國藩聽了非常受用,挽留這人留在軍營,幫辦軍務,不久把巨額資金交給他,托他代為購買軍火的肥差。那個人拿到大筆金銀,離開之后,無影無蹤。曾文正公頓足嘆息說:“令人不忍心欺騙,令人不忍心欺騙!”真可謂終日彎弓打大雁,反被大雁啄了眼。
無獨有偶,清代大學者俞樾講了一個捧暈的笑話:有個京官外放地方官員,去和他老師告辭,并要聽幾句訓勉。老師說:“外官不易為,宜慎之?!边@個京官說:“某備有高帽一百,逢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齷齪也。”他老師聽了很不高興說:“我們這樣的讀書人是應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對人要以誠相待,何須要虛偽逢迎!”京官回答說:“天下有幾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老師聽后很高興地點點頭說:“嗯,你說的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分別后,這個京官跟別人說:“我一百頂高帽,現(xiàn)在就剩下九十九頂了?!痹静黄堁孕Φ睦蠋熉犃藢W生兩句美言后,頓時轉變了態(tài)度,可謂學生捧暈老師的經(jīng)典對白。
《大唐新語》中也記載了這樣一個片段:有一次唐太宗累了在一棵樹下休息,隨口說了句“此嘉樹”,站在一旁的宇文士及馬上接過話頭贊嘆起這棵樹來。唐太宗忽然很不開心地說,“過去魏征勸我遠離奸佞的人,我當時還不知道什么誰是佞人,倒是懷疑過你,今天看來果然沒錯?!庇钗氖考摆s忙跪倒謝罪說:“魏征他們經(jīng)常犯言直諫,經(jīng)常弄得陛下非常被動,甚至尷尬無地。如今我有幸在您身邊,不稍微順從您,陛下雖然貴為天子,又有什么樂趣呢?”李世民忽然覺得很開心,由此一直重用宇文士及。以唐太宗的英明,卻扛不住幾句好話,便被捧得暈暈乎乎,更何況他人。
逢迎說好話,把人捧得高高的,所謂巧言令色,能說會道常常懷著目的對于有用的人加以阿諛、拍馬,從而達到個人的目的。眾所周知,乾隆寵臣和珅就是由于會說話、會看顏色不斷獲得乾隆歡心,以至于靠著能說會道做到了文官所能做的最大級別。下面的一個小故事,頗能反應出和珅如何用花言巧語俘獲乾隆心思。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個大臣來到一個廟里,迎面是一個大肚子彌勒佛,乾隆便問和珅,彌勒佛為什么對著我笑啊。和珅說,這是“佛見佛笑”。乾隆聽了很是高興,當他往佛的側面走幾步之后,又回頭一看,見彌勒佛正對著和珅笑呢,于是又問說:“彌勒佛為什么也對你笑呢?”和珅趕忙回答說:“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鼻』蛟S是戲問,和珅的回應也是戲答,卻完整表現(xiàn)了和珅揣摩乾隆心思之透。
類似這樣的故事很多,旨在說明,說好話、拍馬屁能夠獲得一定的歡心,古往今來多少英明偉大的人物都往往被幾句好聽的話所迷惑,作為普通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才好,如果誰故意夸了自己,則不妨當作一個笑話聽聽,笑過之后,更能保持一顆清澈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