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薇
(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西藏 拉薩 850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類型,患者以心肌缺血缺氧性損傷為主要發(fā)病特點,治療不及時將引起嚴重心血管并發(fā)癥,致死率高。及早治療冠心病在改善患者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診斷冠心病的方式較多,心電圖檢查是常用的方式。ST-T段改變是冠心病患者心電圖的常見表現(xiàn),但部分患者可無明確ST-T段改變狀況,因此ST-T段改變在冠心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仍待探討。因此,本研究在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實施了心電圖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現(xiàn)行報道。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6.7±11.6)歲,男33例,女27例。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區(qū)疼痛、心律不齊等癥狀。此課題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心電圖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颊呔扇”本湹峡怂箍萍加邢薰旧a(chǎn)的MAECG-200心電圖實施檢查,檢查時使患者采取仰臥位,連接心電圖,了解患者心率、Q波、P波、ST-T段狀況,隨后對患者實施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根據(jù)患者實際狀況實施雙側(c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定患者實際冠狀動脈病變及梗阻狀況。
①分析兩種方式對冠心病的診斷結(jié)果。ST-T段陽性:心電圖上有2個及以上導聯(lián)ST段出現(xiàn)下斜或水平壓低0.1 mV以上;兩次缺血間隔時間1 ms以上;下移持時間續(xù)1 ms以上。冠狀動脈造影陽性:存在至少一處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以上。
②分析不同心電圖ST-T段改變患者的冠心病診斷效果。將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結(jié)果作為金標準。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心電圖檢查檢測的陽性率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式對冠心病的診斷結(jié)果分析[n(%)]
心電圖ST-T段改變患者中冠心病檢出率顯著高于ST-T段未改變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電圖ST-T段改變患者的冠心病診斷效果分析[n(%)]
冠心病患者主要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阻塞引起,患者發(fā)病后將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心肌細胞損傷,最終引發(fā)冠心病。目前臨床診斷冠心病方式多,冠狀動脈造影多作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該診斷過程具有創(chuàng)傷,且診斷費用較高,臨床應用受到顯著[1]。心電圖檢查在心血管疾病中運用較多。本研究中實施心電圖檢查檢測的陽性率51.7%與冠狀動脈造影55.0%對比無明顯差異,說明采取心電圖檢查也可有效輔助冠心病患者的診斷。ST-T段改變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時的常見表現(xiàn),且不同部位肌缺血患者ST段也存在不同變化[2]。本研究中心電圖ST-T段改變患者中冠心病檢出率66.7%顯著高于ST-T段未改變者27.8%,說明實施心電圖ST-T段診斷冠心病時具有一定意義,但非冠心病者也可出現(xiàn)ST-T段改變,診斷特異性不高,部分冠心病患者發(fā)病時也可無ST-T段改變,因此無法將ST-T段改變作為冠心病診斷的單一標準,需采取其他方式配合診斷。
綜上,冠心病中心電圖ST-T段改變可為疾病早期診斷提供參考,但仍需采取其他方式輔助以保證診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