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祥 孫鴻鵬 潘渝 梅華鮮 葉八寧 施賢清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 貴州 貴陽 550002)
重癥膿毒癥是由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所引發(fā)的疾病,由于其發(fā)病過程中容易導致患者體內多種炎癥細胞和炎癥介質的產生,繼而誘導炎癥的級聯反應,導致患者易出現各器官功能紊亂和衰竭,嚴重的情況下會產生休克和死亡等惡性臨床事件。在最新的研究指出,重癥膿毒癥是炎癥反應中促炎和抗炎反應相互影響的結果[1]。然而在炎癥反應中,Th17細胞及其相關炎癥介質(IL-6、IL-17)的促炎作用和Treg細胞及其相關炎癥介質(IL-10、TGF-β)的抗炎作用被認為最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Th17和Treg細胞及其炎癥介質作為重癥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進行研究,為重癥膿毒癥的臨床研究提供依據和參考。
選取2016年2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癥膿毒癥患者35例作為研究組,同時選取健康人群(35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病程、年齡、男女性別比例、病歷等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其中準入標準為ACCP(美國胸科醫(yī)師學院)和SCCM(美國危重疾病醫(yī)學會)共識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其中排除標準:患有哮喘、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患者出現休克等意識不全的患者;患有艾滋病、急性冠脈綜合癥、腫瘤、肝炎的患者;患者在住院2個月內使用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類藥物的。
1.2.1 檢測樣本收集 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全部實施靜脈抽血(5ml)來獲得其外周血的樣本,其中重癥膿毒癥患者必須在確診1h內實施靜脈抽血,并將獲得的血液樣本滴加肝素做抗凝處理后,置于冰箱(-4℃)下保存?zhèn)溆谩?/p>
1.2.2 流式細胞技術檢測Th17與Treg細胞 在每個檢測的樣本中分別取出50ul、100ul分別用于檢測樣本中Th17與Treg細胞的含量。在50 ul血液樣本中添加IL-17APE(EB 公司、5ul),同時在100 ul血液樣本中添加CD-ECD-CD25-PC5-CD127-PE(EB 公司、10ul),常溫下避光培養(yǎng)15分鐘,添加紅細胞裂解液,并繼續(xù)避光培養(yǎng)10分鐘后,添加PBS(1.5ml)后離心5分鐘(1500轉/分)去上清(重復一次)。將獲得的產物置于流式細胞儀上檢測Th17和Treg細胞的含量,其中IL-17A+、CD4+、CD3+、CD3射門均為Th17細胞,而CD4+CD25+CD127為Treg細胞。
1.2.3 Th17細胞相關IL-6、IL-17和Treg細胞相關IL-10、TGF-β的檢測 對Th17細胞相關IL-6、IL-17和Treg細胞相關IL-10、TGF-β的檢測應用ELISA法,具體的實驗操作,參照ELISA試劑盒(上海極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操作指南進行。
數據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外周血液樣本中Th17和Treg細胞的含量顯著升高(較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Th17、Treg細胞的檢測結果()
表1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Th17、Treg細胞的檢測結果()
組別 樣本數 Th17(%) Treg(%)研究組 35 5.73±0.31 9.53±0.51對照組 35 2.35±0.26 5.98±0.26
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外周血液樣本中Th17/Treg值顯著升高(較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Th17/Treg的比值分析結果()
表2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Th17/Treg的比值分析結果()
組別 樣本數 Th17/Treg研究組 35 0.601±0.062對照組 35 0.393 ±0.029
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外周血液樣本中IL-6、IL-17、IL-10、TGF-β的表達量顯著升高(較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IL-6、IL-17、IL-10、TGF-β的檢測結果()
表3 重癥膿毒癥患者外周血液中IL-6、IL-17、IL-10、TGF-β的檢測結果()
TGF-β(Pg/ml)研究組 35 33.62±8.69 113.52±12.61 39.15±9.26 45.36±9.75對照組 35 11.39±3.95 35.41±7.51 12.33±4.26 18.32±5.11組別 樣本數 IL-6(Pg/ml)IL-17(Pg/ml)IL-10(Pg/ml)
在重癥膿毒癥的臨床和發(fā)病機理研究中,炎癥反應是導致其發(fā)生的核心病理變化過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促炎細胞為Th17細胞,及其相關的促炎因子IL-6、IL-17,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抗炎細胞為Treg細胞,及其相關的抗炎因子IL-10、TGF-β。國內外專家指出,Th17細胞和Treg細胞的動態(tài)平衡過程是決定重癥膿毒癥病變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當Th17細胞增多且功能增強時,往往會誘導體內激烈的炎癥反應,從而促進重癥膿毒癥的發(fā)生;而當Treg細胞增多且功能增強時,能導致Th17細胞失活和凋亡,從而抑制炎癥反應的進程,進而標志著重癥膿毒癥得到一定的控制。然而國內外報道中并沒有從患者外周血液的Th17、Treg和其相關炎癥因子的表達變化情況中尋找到直接證據,來充分說明Th17、Treg參與重癥膿毒癥的生物學機制。
因此,本文對Th17和Treg細胞及其炎癥介質作為重癥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外周血液樣本中Th1和Treg細胞的含量,IL-6、IL-17、IL-10、TGF-β的表達量、Th17/Treg值都顯著升高(較對照組)。而這一結果也表明了,體內的炎癥反應是重癥膿毒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Th17/Treg值的升高表明患者體內促炎反應(Th17)明顯強于其抗炎反應(T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