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考語文總復習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最后一公里”,其作用就四個字:查漏補缺。在時間緊又任務重的沖刺階段,到底怎樣來進行復習才更高效,是每個畢業(yè)班老師都會去重視并認真對待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先生曾提出“三境界說”的論斷,我想中考語文總復習亦然。
關鍵詞:語文;中考;境界
現(xiàn)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尤其是自2017屆首屆省考中考以來連續(xù)三年就教畢業(yè)班),來談談中考語文總復習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界,即目標階段——勵志中考。
由于急功近利的浮躁時代洪流的沖擊、“讀書無用論”錯誤觀念的流毒、智能手機或網(wǎng)絡游戲的誘惑,再加上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據(jù)統(tǒng)計,我校約98%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種種因素致使這些孩子成為典型的“迷惘的一代”,不知讀書有啥用,對中考更是無所謂。這就急需學校、老師孜孜不倦地對其進行“洗腦”——勵志教育,讓勵志為中考保駕護航。如果沒跨過這道坎,我們老師花再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運用再好的復習策略都只是一廂情愿。
正因如此,在九年級下學期結束新課教學之后,我并不急著立刻就進入總復習,通常都會安排幾節(jié)課專門進行人生教育、勵志教育,并讓勵志成為整個總復習的忠誠伴侶,竭盡所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全力以赴地來應對中考。
一、 開展勵志中考的主題教育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教學的真正本領并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通過有目標的人和沒有目標的人的不同命運不同結局對比(今天的努力決定了你明天所處何處),激勵學生從現(xiàn)在開始就得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只能為有目標的人打工;通過人才市場人山人海競爭激烈的圖片(為了自己的將來,一貫嬌生慣養(yǎng)的你也不得不冒雨來為自己的人生打拼),明白勤奮的意義:人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拼出來的美麗。
這節(jié)課還會布置一道特別的作業(yè):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自己未來人生的樣子,下節(jié)課把作品帶來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交流,然后各組選派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既是一次想象作文的寫作訓練,也是一次有關理想的勵志教育——你如何對待今天,也就意味著你將會有怎樣的明天。
二、 分享勵志的故事、美文歌詞和語錄
“給點陽光就燦爛”,可是由于本來基礎就較薄弱以及七八年級時的虛度,大多會開始“懷疑人生”啦——“像我這樣,還有機會嗎,還來得及嗎?”我認為此時給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通常會給學生介紹一兩個勵志的故事,如703分中考黑馬馬泓旭,從曾經(jīng)的“學渣”到后來的“學霸”,含淚親述逆襲之路《拒踩這些坑,現(xiàn)在努力肯定行》,給其榜樣、給其信心:其實每屆都有“黑馬”,人人都有可能是“黑馬”。
我還會時不時地給學生推薦一些勵志的美文歌詞(有時印發(fā)給他們),不僅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放松,同時還可以作為專題的寫作素材積累。美文如《致即將中考的孩子》《讓我們創(chuàng)造奇跡》《初三學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請你加油》《熬得住,柳暗花明;熬不住,回家種田》等;勵志歌曲如《相信夢想》《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真心英雄》《壯志在我胸》等等。
但愿在老師的“狂轟濫炸”中,這些勵志的故事、美文歌詞和語錄能產(chǎn)生一種神奇的力量,激發(fā)出其潛能,砥礪前行,奮斗不息,無怨無悔地交上一份漂亮的中考答卷!
三、 撩開中考的神秘面紗
讓學生心中有“中考”。學生對中考是陌生的,中考是什么,中考要考什么都是未知的,老師就責無旁貸地要充分發(fā)揮答疑解惑的作用:中考即是選拔考試,也是水平考試;是一次人生的挑戰(zhàn),投入的是努力、汗水,收獲的將是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將得到豐富的知識及一段難忘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一次激烈的角逐,失敗者被淘汰出局,勝利者將開啟新的學習征程;還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無論成敗,你都將踏進一個全新的人生旅程。
讓學生心中有“考點”。中考考什么呢?學生也是茫然無知,老師也得不可推卸地予以解答:中考,考學習素質(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這些占80%以上);考身體素質(好身體是本錢,有了它才有好的精力、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心態(tài));考心理素質(就是考察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還考策略技巧(復習備考和應試兩方面的策略技巧)。
讓學生心中有“卷”。那中考語文到底會怎么考呢?學生依然會很迷惑。我會利用往屆的中考語文試卷(提前印發(fā)給他們或通過考試的方式),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分析考點(結合考綱)、題型設置、試卷結構、賦分情況、難易度等。通過與中考語文試卷的親密接觸,接下來的總復習就有了更明確的指向,知道該復習什么,要怎么復習。
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司辰纾磰^斗階段——沖刺中考。
有了前階段的動員、感召和激勵,接下來比拼的是全身心的努力、是做題的熱情、是永不言棄的毅力。當然也不能蠻干,否則,事倍功半。在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要最大限度地補缺補漏,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就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總復習。
(一) 制定行之有效的復習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指南,復習計劃越明確越具體,效率就越高。這里包括老師整體的計劃和學生自己的計劃(具體到每天要騰出多少時間讀語文,每天要讀什么等)。我通常是以市質檢為節(jié)點分為兩輪復習:
第一輪我稱之為“系統(tǒng)復習”(從結束新課教學到市質檢,大概有6周時間),按照省考中考語文三大板塊,即“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針對必考的各種題型進行系統(tǒng)、全面地復習,狠抓61篇古詩文背誦默寫、病句修改專題、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專題、作文訓練專題等,確保到市質檢能復習一遍。
第二輪我稱之為“重點復習”(從市質檢直到中考,大概也有6周時間),通過對市質檢比較全面深透的質量分析,梳理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參照各地市質檢卷(一般挑選福州卷、廈門卷、泉州卷等進行考試,其余幾份則整理歸納較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精講訓練),做有針對性地重點復習;考前一周重點是考試心理輔導(如《中考必備的10種健康心態(tài)》、《中考注意事項:超常發(fā)揮小技巧》等),且系統(tǒng)梳理各種題型的應對策略答題技巧以及中考備用的作文素材的整理。
同時,我會把一個普通生在最后2個月才奮起直追到738分中考狀元《滿分就寫在這張學習計劃表上》推薦給學生,是一種激勵、一種希望、一種借鑒,不僅懂得“學霸”是如何練就的,更重要的是每人要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二) 學會合理使用復習資料
各學科的復習資料猶如洶涌的波濤短時間內(nèi)集中向學生襲來,如果老師不能及時科學地取舍與指導,那么學生就會有泰山壓頂?shù)闹舷⒏?,而且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會產(chǎn)生干脆放棄的念頭,因此,學會合理使用手中的資料至關重要。我校語文科的復習資料一般有兩份,即《中學生周報》和統(tǒng)一訂購的一份(如17屆《世紀金榜》、18屆《試題研究》、19屆《新起航》),該如何使用呢?我把它概括為三個字——背、看和做:
背:背中考61篇古詩文,按計劃一周就得背10篇,要求在背40篇古詩的同時要注意理解詩句的含義,而且養(yǎng)成邊背邊寫的好習慣,力求中考背默12分和詩歌鑒賞5分都能得滿分;在背21篇文言文時,要求譯文也要一起背,特別是重點字詞的解釋;另外還要背中考備考的寫作素材,包括范文(中考作文的主題無外乎:高尚美德、成長感悟、哲理思辨和初中生活)和佳句好段(作文開頭和結尾可用)。
看:看中考7部文學名著;看各個板塊的例題解析、考點解析和語文知識點;看積累運用部分的基礎知識(如易讀錯的音、易寫錯的字、近義詞辨析、成語的積累、病句修改等);還要多看美文尤其是中考滿分作文等。
做:即做題或叫強化訓練,是總復習的重中之重,也是復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最考驗老師的教學智慧,最容易犯的錯誤便是大搞題海戰(zhàn)術,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復習怪圈。因此,做題訓練必須講究少而精,重點并非做題本身,而是分析題型特點、解題思路,總結歸納解題技巧,揣摩命題規(guī)律(其實做題也有三重境界:一是做一題會一題;二是做一題會一類題;三是做一題會命一道題);還有就是要注意把握難易度,畢竟中考有百分之八十是基礎題,據(jù)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中考語文能得110分以上的考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基礎零失分”。我們不必好高騖遠,只要扎扎實實做好基本功,注重平時積累,把百分之八十的基礎分能拿下,這幾個月的總復習算是沒有白費了。
境界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司辰纾词斋@階段——從容應考。
經(jīng)過前兩個階段的勵志和拼搏,學生或多或少地有些提升了,在月考、縣質檢、市質檢以及模擬考中,一次比一次進步,掌握了各種題型的應對策略、答題規(guī)律和技巧,收獲了學習的成就感和對中考語文的信心。到了這個階段,臨近中考,最重要的是考前心理輔導和應考策略,坦然自信迎考、從容冷靜應考,確保在能夠得分的地方一分也不丟,在不容易得分的地方爭取盡可能多得分,笑對考場,笑對競爭,把自己的實際水平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就是勝利者。具體如下:
1. 時間安排策略
時間分配要服從考試成功的目的,語基部分(第1-22題)大概70分鐘,作文(第23題)大概50分鐘;按“分數(shù)時間比”的實用原則,分值大的題目多花些時間,分值小的題目則少花些時間。
2. 審題策略
審題是生命線,是正確答題的前導,甚至比做題更重要,題目審清了,解題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審題一定要倍加細心,方法是:放慢速度閱讀、抓住關鍵字眼、一遍看完還不懂就看第二遍直到題意清晰為止,以防因審題失誤而丟分,力求每分必爭。
3. 解答策略
審題要慢要細,做題要快。答題時一定要把答案的關鍵部分、關鍵詞寫出來(那是得分點),再考慮句子的質量,如用語規(guī)范、表達流暢、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卷面整潔等,這樣才能給閱卷老師平添一份好感,才有可能多拿分。
客觀題盡量不丟分,包括選擇題和名著判斷題。可利用命題者的命題“套路”幫助判斷,無非有:無中生有、以偏概全、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錯誤歸類、太絕對、邏輯錯誤或擴大縮小范圍等。
關于寫作。鼓勵學生要以一類文為目標,盡可能寫記敘文,書寫生活,表達人生感悟,立意構思時要發(fā)散思考、學會轉化,即把平時寫過的或看過的佳作轉化成考場佳作;基本范式是:(開頭)開篇點題、(中間)多角度選擇材料敘述、(結尾)照應深化;除了要寫得別出心裁、個性鮮明、出彩,還要注意外在的包裝,如卷面整潔、字數(shù)750字為宜、多分段、設計好開頭與結尾(包括精彩片段)、學會點題和扣題、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等。只有平時多多積累,加上考場上盡情發(fā)揮,才能寫出一篇能獲高分的考場佳作來。
以上便是本人套用“三境界說”來闡述中考語文總復習的拙見,是這些年來就教畢業(yè)班的一點心得體會。拋磚引玉,希望有機會與各位同仁就此話題不斷地探討交流。
愿我們的總復習“風雨之后見彩虹”!
愿中考語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作者簡介:
方耀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