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偉 黃輝紅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為高流行疾病,國內CHB患者中約25%進展為肝硬化與肝衰竭[1]。拉米夫定為CHB常用治療藥物,全世界范圍內HBsAg陽性CHB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后可獲得病毒學、生物化學(肝功能)和肝組織學的明顯改善[2]。近年發(fā)現(xiàn),拉米夫定停藥后會發(fā)生肝衰竭,ALT、總膽紅素、HBV DNA異常升高。目前認為,拉米夫定停藥后的肝衰竭與野毒株重新復制有關,但發(fā)生肝衰竭的影響因素則尚無定論[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7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療后停藥的CHB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停藥后發(fā)生肝衰竭的危險因素并建立預測模型,現(xiàn)報道如下。
對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yī)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76例CHB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由??漆t(yī)師匯總患者信息。納入標準:①既往采用拉米夫定進行治療;②服藥時間≥24周;③停藥時取得完全應答或部分應答;④治療及隨診記錄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者;②伴艾滋病者;③服藥期間或停藥后使用過干擾素、胸腺肽或其他核苷類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藥物者;④肝臟腫瘤或接受肝移植患者;⑤伴腎功能不全者。
肝衰竭判定參照《肝衰竭診治指南(2012年版)》[4]。根據(jù)停藥后是否發(fā)生肝衰竭將患者分為肝衰竭組與未衰竭組。比較2組患者一般情況、服藥前病程、拉米夫定療程、停藥時應答情況、代償期肝硬化、失代償期肝硬化、ALT、總膽紅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動度、HBsAg、HBeAg、抗-HBe、HBV DNA。
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理論頻數(shù)<5時采取連續(xù)校正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建立肝衰竭預測模型。
76例患者中,共33例(43.42%)出現(xiàn)肝衰竭,余43例患者納入未衰竭組。肝衰竭組中年齡>40歲、服藥前診斷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服藥前總膽紅素高于正常水平、服藥前凝血酶原活動度<40%、停藥時抗-HBe未轉陽、停藥時HBV DNA>1108拷貝/mL的患者的占比顯著高于未衰竭組(P<0.05)。見表1。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40歲、服藥前診斷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服藥前總膽紅素偏高、停藥時抗-HBe未轉陽、停藥時HBV DNA>1108拷貝/mL為拉米夫定停藥后CHB患者發(fā)生肝衰竭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肝衰竭組與未衰竭組的比較
續(xù)表1
表2 慢性乙型肝炎停藥后發(fā)生肝衰竭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年齡預測肝衰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0.68與0.89(曲線下面積0.790);服藥前失代償期肝硬化預測肝衰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0.82與0.76(曲線下面積0.750);總膽紅素預測肝衰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為0.86與0.83(曲線下面積0.840);停藥時抗-HBe預測肝衰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0.81與0.75(曲線下面積0.8 0);停藥時HBV DNA預測肝衰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0.98與0.94(曲線下面積0.970)。
圖1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停藥后發(fā)生肝衰竭的ROC預測模型
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已獲得認可,但停藥后的肝衰竭問題也引起重視[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7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療24周以上后停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是停藥后肝衰竭的危險因素:①年齡>40歲與服藥前診斷為失代償期肝硬化:年齡較高患者與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下降,停用拉米夫定后病情一旦復發(fā),炎癥壞死會使肝功能破壞更趨嚴重,造成實質損傷與門脈高壓不斷加重[6],增加了肝衰竭的概率。②服藥前總膽紅素偏高:血清總膽紅素的臨床意義非常復雜,涉及肝臟炎癥、排泄、解毒功能等,在反映肝功能方面被認為是相對全面的指標[7]??偰懠t素基線水平偏高,往往提示肝臟儲備功能較差,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現(xiàn)肝衰竭的危險性也會相對增大。③停藥時抗-HBe未轉陽:有報道發(fā)現(xiàn),拉米夫定治療后患者一旦出現(xiàn)抗-HBe血清轉換,基本可獲得持續(xù)的病情穩(wěn)定[8]。而停服拉米夫定時仍未發(fā)生抗-HBe血清轉換的患者,更易出現(xiàn)肝損傷,故停用拉米夫定時若仍未發(fā)生抗-HBe轉陽,患者極易因再次肝損傷而發(fā)生肝衰竭。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停藥時會出現(xiàn)僅HBeAg轉陰而未見抗-HBe的情況,該種狀態(tài)非常不穩(wěn)定,在肝衰竭發(fā)生后HBeAg極易再次轉陽,故拉米夫定停藥時僅HBeAg轉陰是不夠的。本研究證實,停藥時抗-HBe未轉陽是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之一,在停藥時確認抗-HBe轉陽可大幅降低肝衰竭發(fā)生風險。④停藥時HBV DNA>1108拷貝/mL:拉米夫定主要通過抑制HBV聚合酶的途徑阻斷HBV增殖,而無法消除肝細胞內的HBV共價閉合環(huán)狀cccDNA[9]。停用拉米夫定后,對HBV DNA的阻斷作用被解除。停藥時,若仍存在足夠載量的HBV DNA,HBV可再次以共價閉合環(huán)狀cccDNA為模板進行復制,使病毒再度活躍,造成肝細胞損傷與感染,加重肝臟炎癥活動,使肝臟組織大面積壞死,最終誘發(fā)肝衰竭。
綜上,年齡>40歲、服藥前診斷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服藥前總膽紅素偏高為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停藥后發(fā)生肝衰竭的危險因素,該類患者應慎用拉米夫定。對于已經(jīng)采用拉米夫定進行治療的患者,若抗-HBe未轉陽、HBV DNA>1108拷貝/mL,不可輕易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