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潘緒偉 成志超 仝妍妍
(1.宿遷市水務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宿遷 223800 2.合肥凱泉電機電泵有限公司 合肥 230000 3.江蘇省皂河船閘管理所 宿遷 223800)
船行二站泵站位于宿遷市宿城區(qū),泵站安裝4 臺1400QZ-70-(-2)-560 的潛水軸流泵機組。泵站的裝置效率與進水前池的形狀、泵放置的位置、泵的流道及出水池有密切的關系,進出水流道約束進出水水流流速、流態(tài),如果設計不合理,水流會在逆壓力梯度作用下,產(chǎn)生脫流和回流,造成水流紊亂和不必要的損失,進而影響泵站的裝置效率。本文探討利用CFD 技術模擬計算,預測泵站的內(nèi)部流態(tài)并優(yōu)化進出水流道結(jié)構(gòu)。
船行二站泵站單泵設計流量5.6m3/s,揚程7.61m,泵轉(zhuǎn)速370r/min,單機功率560kW,泵站選用矩形進水前池與出水池,進水流道采用簸箕式流道,圓管接出水池出水。
由于泵站幾何復雜,相互間存在配合問題,為了在造型過程中減少幾何損失,準確模擬泵站真實形狀,采用cero2.0 對全流道三維建模,用ICEM 對其進行網(wǎng)格劃分,進而對泵站進行三維定常數(shù)值模,計算軟件采用CFX14.0。物理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
網(wǎng)格劃分是CFD 前處理中舉足輕重的一步,ICEM CFD 能實現(xiàn)邊界自動加密及網(wǎng)格自查,故采用自適應性較強的四面體網(wǎng)格對各個部件(除導葉外)部件進行網(wǎng)格劃分計算域,為了準確模擬內(nèi)部流動,提高計算精度,并對局部區(qū)域做加密處理,網(wǎng)格數(shù)量見表1。
流體的流動控制方程是模擬泵內(nèi)部流動的基礎。
連續(xù)性方程:
動量方程:
定義流體湍動耗散率ε為:
與湍動能、耗散率對應的運輸方程:
圖1 整體計算物理模型圖
表1 網(wǎng)格數(shù)量表
圖2 泵站流線俯視圖
圖3 泵站流線仰視圖
圖4 泵組流道流線圖
圖5 泵組的壓力云圖
在數(shù)值計算之前,對水泵進行邊界條件的設置,將流體域網(wǎng)格導入CFX15.0,泵壁面粗糙度采用0.05mm,對動靜交界面采用“凍結(jié)轉(zhuǎn)子法”進行耦合。殘差值是衡量數(shù)值計算是否收斂的重要指標,殘差值設置越小則計算結(jié)果越準確,且同一網(wǎng)格文件在不同工況下的收斂速度有差別,故設置殘差值的收斂精度為10-4以下。計算邊界條件見表2。
由于該泵站對泵組的使用方式為用3 備1,所以將這4 組泵進行編號,分別為1,2,3,4。本次在設計流量點進行了4 種方案計算,方案1 為編號1,2,3 的泵運行,4 號泵留作備用;方案2 為編號1,2,4 的泵運行,3 號泵留作備用;方案3 為編號1,3,4 的泵運行,2 號泵留作備用;方案4 為編號2,3,4 的泵運行,1 號泵留作備用。
從圖2和圖3的泵站流線俯視圖和仰視圖可以看出,不同機組的運轉(zhuǎn)方案下泵站流線分布呈現(xiàn)完全不同的規(guī)律,其中在方案4 的運行方式下,泵站的前池和出水池流體的流態(tài)較方案1、2、3 的要平順的多;方案2 和方案3 機組的運行方式對泵站前池和出水池流體的流態(tài)產(chǎn)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不建議采用這兩種組合方式起泵運轉(zhuǎn);出水池無論在哪種方案下運行機組都會使其中的流體流動紊亂,有大量渦存在。
從圖4泵組流道的流線圖可以看出,無論采用哪種方案運行機組,泵站的簸箕型進水流道流線分布均勻,水流平順,規(guī)則有序;泵組的出水流道整體上流動平順,但在流動在改變方向時有漩渦存在,越過三通位置時存在空白區(qū)域,建議在水流改變方向的三通處倒大圓角。
圖5為設計流量工況下的泵組的壓力分布云圖。從中可以看出泵站的壓力分布規(guī)律基本相同,在泵站前池的壓力最低,泵組的壓力由于葉輪做功的緣故開始增大,在三通管拐彎位置處壓力達到最大值,流體流過拐彎位置后,壓力逐漸降低。從圖中可以看出泵站機組的不同組合的運行方式,泵體內(nèi)壓力分布不同,增壓效果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方案2、方案3、方案1 和方案4,說明泵組不同的組合運行方式對泵站流體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
圖6 泵站前池湍動能分布圖
圖7 泵站出水池湍動能
從圖6和圖7可以看出,運轉(zhuǎn)泵機組的組合方式不同,對泵站的前池和出水池的湍動能分布范圍有較大的影響。按其影響大小進行排序為方案2 的湍動能分布范圍大于方案3 的分布范圍,方案3 的分布范圍大于方案1 的分布范圍,方案1 的分布范圍大于方案4 的分布范圍;前池和出水池的湍動能分布范圍都較大,建議將泵站前池和出水池的導流板延長,用以減緩流體流動的紊亂程度。
(1)簸箕進水流道流動均勻?qū)ΨQ,規(guī)則有序,形態(tài)良好;在三通位置之前整體上流動較為平順,但在三通位置后,流動在改變方向時有漩渦存在,且一直延續(xù)到出水池;出水池流動紊亂,有大量渦存在,各流道之間有相互干擾。
(2)建議在進水前池及出水池對導流板進行延長。
(3)建議出水管路與泵體混凝土交接處用大圓角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