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萬勇
豬場內部培訓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出現了什么問題,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培訓,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滯后性。真正要使企業(yè)知識結構不斷更新,人才儲備更為完善,還是需要引入外部的系統(tǒng)培訓或者專題培訓。
現在非瘟形勢還是很嚴重,豬場進不去也出不來,但不能因為防控非洲豬瘟,而使學習知識的途徑或通道關閉了,使豬場的知識體系出現停滯或者倒退現象。通過互聯網平臺去學習或獲取一些信息是可取的,但不能用碎片化的資訊代替系統(tǒng)培訓,而且互聯網信息沒有鑒別,很容易傳達錯誤信息,還是需要借助專業(yè)的培訓機構或平臺。
非洲豬瘟的流行會倒逼豬場去重新思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健全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
有三類豬場的生物安全會相對較好,第一類是起步比較高,規(guī)模比較大的場,相對防控意識更強;第二類是接受過專門外部培訓指導的豬場,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安全習慣,能聽進去意見;第三類是曾經在疾病或管理上存在問題導致生產上出現過重大損失的豬場。
生物安全體系不僅包括外部生物安全,也包括內部生物安全,它既有技術上的問題,也有管理上的漏洞。但很多豬場對外部生物安全足夠重視了,對內部生物安全卻比較放松,關注度并不多??赡芤恢v到內部生物安全,就覺得是人員的管理、消毒等,但其實重點在于飼養(yǎng)豬群的管理,如何評價現有豬群,疾病是如何在豬群中傳播的等等。
診斷有不同的層面,也經過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早期主要是臨床解剖進行病理診斷,主觀性比較強。同一個肺,不同的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判斷,準確性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隨著規(guī)模豬場的發(fā)展,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診斷等發(fā)展到現在十多年了,但它比較滯后,準確性仍有所欠缺,還是不能直接判斷,臨床通過評價抗體消長的規(guī)律,評估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者野毒的感染狀況等。
而在當前豬場規(guī)模以及飼養(yǎng)密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要在大規(guī)模的群體當中,能夠快速精準的實現診斷,依靠前面的方法很難,也不適應我們現有生產的需求,必須要有新的病原學檢測或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