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業(yè)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季羨林的弟子有次陪他散步時問道:“季先生,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年來,你有多少時間用于開會?”季答:“20 年。”然而,季先生善于應(yīng)對各種會議,尤其是沒有意義但又不得不參加的會議,他的許多文章就是在開會時醞釀成熟的。(《光明日報》2019 年7 月10 日)但像季先生這樣惜時如金善用時間的人又有多少?季先生的回答似乎有些夸張,但要說起文山會海對人們精力、財力和時間的巨量牽跘,卻沒有半點夸張之處,可以說要多驚人就有多驚人。而且從季先生的回答看,這一陋習(xí)由來已久,并非自今日始。
毋庸置疑,開會本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或方法。大凡要開會,是因為到了非開會就無法解決問題或是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的地步了,所以才開會,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或集思廣益、商討對策;或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或鼓舞士氣、整合力量,明確下一步工作的目標(biāo)和方向等等。解決問題的會議,不僅應(yīng)該開,而且還必開不可。
除了解決問題的會議,還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會議。這樣的會,參會者往往開了好一會兒,還搞不清楚主事者開這個會的目的究竟何在,想在這個會議上解決什么問題。多年前,筆者就參加過這樣一個會議。名為本科教學(xué)工作會議,但會議主事者事先根本就未做過任何調(diào)查研究,未能梳理出本科教學(xué)到底存在哪些問題,且哪些問題是亟須解決的瓶頸問題,當(dāng)然在會上也就提不出什么解決方案供大家討論。結(jié)果會議倒是如期召開了,但除了各位領(lǐng)導(dǎo)輪番啰啰嗦嗦地講了一大堆空話、套話外,什么內(nèi)容都沒有,誰都不知道他們講了些什么,且每個人講話的時間還很長。底下有不少參會的老師早就不耐煩了,一些人甚至拿腳投票——提前離開了會場??蓵h主事者在最后的總結(jié)講話中絲毫沒有為此少說點,照樣長篇大論不知所云的講了一大堆“廢話”——大有一副不把空話廢話進(jìn)行到底決不罷休的勁頭。把會議開成這樣,完全是形式主義的作秀,為開會而開會。你作秀倒也罷,還把大家拉來一起陪著你作秀。所以,這樣的領(lǐng)導(dǎo)想不使人反感都不行,又何談在群眾中的威信呢?
在某些基層單位,不少主事者把開會看成是一種必不可少的主要工作,甚至好像成了唯一的工作??墒侨绱艘粊恚l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抓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工作呢?開會本來只是工作的一種形式。但當(dāng)這種工作的形式異化成為形式的工作,那就淪為形式主義了。我想,這也是當(dāng)今某些本來很重要的工作卻總落不到實處,從而陷入“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怪圈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