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幫助幼兒初步懂得與人和睦相處,感受與人分享是快樂的,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傾聽故事,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讓那些不善于言語的幼兒,通過動作等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來表現(xiàn)感受,從而讓每個孩子都獲得表達的機會。
關鍵詞:小班;故事;分享
一、 活動來源
在早上的區(qū)域游戲時,睿睿和優(yōu)優(yōu)又因為搶一個玩偶而爭吵起來……調(diào)解完后。我仔細回憶了一下,在我們小班這種爭搶行為時常發(fā)生,那該如何去避免呢?小班的幼兒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就有了這次“我會分享”的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 能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對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
2. 嘗試與小朋友分享,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等。
3. 懂得生活中與他人分享,才會有更多的朋友,才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三、 活動準備
1. 物質(zhì)準備:小兔子、小青蛙手偶,金色的小球,森林背景圖、零食和玩偶。
2.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日常生活經(jīng)驗準備。
四、 活動過程
1. 開始部分——用森林背景和小動物手偶吸引幼兒注意力。
重點: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幼兒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的森林背景圖和小動物手偶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幼兒都瞪大了眼睛,用手指著森林背景圖講述著上面的畫面。
2. 主要部分
(1)教師利用手偶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誰?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nèi)容,理解故事。
重點:教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利用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與同伴分享。
策略:利用故事、小動物手偶和金色的小球等道具,邊和幼兒玩邊講述故事。
幼兒的表現(xiàn):老師在講述的過程中,幼兒都安靜地認真聽著,當聽到“小青蛙孤獨地回家了”的時候,幼兒都表現(xiàn)出失落的表情。當聽到小青蛙拿著金色的小球去找小兔子一起玩時,幼兒的表情馬上轉(zhuǎn)變成開心、快樂。幼兒們明顯隨著老師生動的講述已經(jīng)進入到故事的情節(jié)中來了。
(2)理解詞語——分享
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分享嗎?
幫助幼兒梳理:分享就是將好玩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將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同樣別人也會將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這樣你會得到更多的玩具,品嘗到更多的好吃的,也會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幼兒的表現(xiàn):雖然幼兒對這個詞不能夠真正理解,不過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幼兒已經(jīng)能通過故事,理解要和好朋友一起玩,有好東西可以大家一起享用這個簡單的道理。幼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故事告訴老師:“小青蛙把金球給小兔子玩了,我們要向小青蛙學習?!?/p>
3. 游戲環(huán)節(jié)——大家一起來分享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玩偶以及零食等,啟發(fā)幼兒思考:當這些玩具和這些點心不夠每個小朋友一個的時候,我們可以怎么做既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偶,又可以吃到更多的零食呢?
重點:一方面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兒在和同伴分享這些玩具以及零食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快樂。
策略:提前準備玩具和零食,但玩具和零食又不夠每個小朋友一個,并告訴幼兒,每位幼兒只能拿一樣,要么拿零食要么拿玩具。
幼兒的表現(xiàn):幼兒好像一下子就知道了,可以兩個小朋友起玩(吃)或者大家一起玩(吃)。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拿到玩具(零食)后還能主動找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對他(她)說:“咱們兩個一起玩(吃)吧!”“我先吃一口,你再吃一口!”“你先玩會兒,我再玩會兒?!钡取2粌H初步學習了分享,還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和同伴交往。
4. 談話活動——師幼共同討論分享的樂趣
提問:某某小朋友,你有好吃的小餅干,你吃到了嗎?那你玩到可愛的小玩偶了嗎?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做的?你開心嗎?為什么?某某小朋友,你有好玩的小玩偶,那你有品嘗到小零食嗎?你能告訴老師,你是如何品嘗到小零食的呢?那你心里高興嗎?
五、 活動延伸
1. 在班級里的閱讀區(qū)投放一些分享類的繪本,供孩子閱讀。
2. 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多鼓勵孩子多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東西。
3. 和家長聯(lián)系,共同培養(yǎng)孩子將分享的習慣延續(xù)至家庭中來,不僅僅是分享玩具、分享零食等,還可以跟爸媽分享幼兒園的快樂。
六、 活動反思
1. 根據(jù)幼兒的行為問題和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故事
幼兒年齡小,自我中心意識較嚴重,要把握好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故事,并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動物朋友作為故事的主角。這樣,幼兒很容易地就接受并領會了故事的內(nèi)容。
2. 通過游戲理解分享
分享這個詞有時候?qū)τ谖覀兇笕硕疾惶菀捉邮?,遇到好東西可能也會想獨自擁有。對于幼兒,我們不奢求他們能處處分享,但是要有分享的意識,理解分享,知道東西有好東西可以與朋友分享。
3. 通過談話分享樂趣,體驗分享的快樂
請幼兒說一說,并與朋友分享帶來的感受,原來是快樂的。活動中,老師積極發(fā)動幼兒與朋友體驗分享,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分享的快樂。
七、 附故事:《分享》
森林里,小兔子和小青蛙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它們每天一起游戲、一起玩??砷_心了。有一天,小青蛙的媽媽給它買了一個金色的皮球,小青蛙可喜歡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羨慕小青蛙有一個金色的皮球,它們也都想玩這個皮球,可是小青蛙不想和小動物們分享,只是自己玩。這時候,小青蛙最好的朋友小兔子也看到了它的金色皮球,就跟小青蛙說:“小青蛙,我能玩玩你的小球嗎?”“不行,這是我的,不能給你玩!”“就玩一下,好不好?”“就不行!”“哼,我再也不跟你做好朋友了!”說著小兔子就生氣的走了。在森林里,只剩下小青蛙一個人玩球了,它把小球扔起來接住,又扔起來接住,又扔起來接住;它把小球滾來滾去……它突然覺得一個人玩球真沒意思呀!想想那時真應該和小兔子一起玩呀!天黑了,小青蛙孤單地回家了,晚上睡覺都想著和好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第二天一早,小青蛙爬起來就抱著小球去找小兔子,“小兔子,我的小球和你分享,我們一起玩球吧!”“嗯!”于是,兩個小伙伴又在一起玩了。
參考文獻:
[1]陳億潔.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實踐與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21(1):110-112+137.
[2]李函霏.小班幼兒分享行為存在的問題[J].華夏教師,2018(19):18-19.
作者簡介:
田秀,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市共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