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揚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變化,添丁增口的家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幸福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孩子之間為了爭奪好吃的好玩的,為了爭寵爸爸媽媽的愛,隨時都可能爆發(fā)“戰(zhàn)爭”,輕則這個哭那個鬧,嚴重的還可能動手動腳,武力相向。如果家長也參與其中,各護一方,混亂與矛盾會更加凸顯。其實,兩娃爭吵的原因主要來自孩子間對爸爸媽媽愛的爭奪和家長“愛”的不公平。
孩子的年齡差是發(fā)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如果孩子之間年齡差在3歲以內(nèi),因為在生理、心理需求上的相似性,愛吃的愛玩的,還有各方面的能力都差不多,所以很容易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如果兩個孩子年齡差距較大,爭吵多半來自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家長尤其要多關注大孩子,因為許多二孩家庭一開始其實都是按照獨子的教養(yǎng)心理和教養(yǎng)方式來養(yǎng)育老大。老大在家人的關愛呵護下得到了很多,或多或少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獨子心態(tài)。但當有一天,老大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祖輩的愛要被分走至少一半給弟弟妹妹時,老大的心理必然會經(jīng)歷一個從不能接受到被迫接受再到習慣接受的過程。老大有時找茬和弟弟妹妹爭吵,其實往往不是因為不愿意讓著弟弟妹妹,而是心有不甘,希望通過行動讓家人重新重視起自己,和弟弟妹妹爭奪更多的是愛與關注。所以,建議家長要更多關注因為老大心理變化而產(chǎn)生的爭吵事件,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化解兄弟姐妹之間的心理問題。家長可以利用家庭聚會、進餐、一起玩樂的機會,在孩子們都在一起的情況下向老大表明“盡管有了弟弟妹妹,但是爸爸媽媽一直都是愛你的?!?h3>摒棄陳舊觀念,公平對待每個孩子
中國人的家庭自古講究“讓”,雖然這從保證家族團結(jié),有利于家族延續(xù)角度有一定道理和作用。但社會在進步,兄弟姐妹之間更要提倡“以人為本”的平衡和兼顧。建議家長從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角度加以關注和培養(yǎng)。比如,老大如果本來就比較溫和懦弱,家長就要多鼓勵他自強自信自立,不要過度強調(diào)“老大就一定要讓”;如果老二本來就天性比較活潑外向,家長就要多引導他學會與哥哥姐姐協(xié)商相處問題,鼓勵與哥哥姐姐分享食物、玩具等并及時鼓勵表揚,不要讓老小認為“我小,誰都會讓著我?!?h3>不輕易當裁判,更不各自站隊
當子女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就呵斥老大,沒有問清緣由就讓老大認錯、遷就弟弟妹妹。同時也不要馬上站出來做“警察”、當裁判,更不能各站一隊,袒護一方。除非出現(xiàn)打斗可能造成受傷的情況下家長要及時出面制止外,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們自己商量解決,特別是要引導老大主動行動。要相信孩子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家長的及時鼓勵和表揚,還可以進一步增近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