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 要:該文介紹了龍城區(qū)小麥復種矮大頭油葵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麥;復種;矮大頭油葵;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9-0022-02
龍城區(qū)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區(qū),水澆地和人均面積均較小,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提高水澆地的復種指數(shù),增加單位面積的產(chǎn)量及經(jīng)濟效益,對于當?shù)剞r(nóng)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茬種植小麥、下茬復種油葵的種植模式,具有產(chǎn)量高、效益好的特點,深受龍城區(qū)人民的喜愛,因而近年來種植面積呈逐年加大的趨勢。本文將龍城區(qū)小麥復種矮大頭油葵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前茬小麥種植技術
1.1 整地、施肥 在頭年的“小雪”節(jié)氣前翻地、作畦,畦寬150cm,畦埂寬30cm。播種前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22500kg/hm2、磷酸二銨300kg/hm2、鉀肥150kg/hm2。
1.2 品種選擇與播種 選擇使用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遼春18小麥品種。該品種具有產(chǎn)量高、耐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強等特點。春播生育期95d左右,3月15日前后播種,用種量262.5kg/hm2左右。
1.3 田間管理 出苗后,前期需控制水量,促進小麥墩苗扎根。在挑旗和灌漿期需要追肥和澆水,需追尿素300~337.5kg/hm2,人工均勻撒施到田中,然后澆水。
1.4 收獲 6月末至7月初,當小麥植株變黃,籽粒變硬時,要及時進行收獲,準備下茬種植。
2 下茬矮大頭油葵種植技術
2.1 選用優(yōu)良品種 經(jīng)過幾年的試驗、示范及推廣,由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出品的矮大頭S667和DW567油葵品種表現(xiàn)突出,生育期適中,100d左右;株高90~120cm,DW567比S667生育短2~3d,株高矮20cm左右,這2個品種的植株生長整齊,莖稈粗壯,抗倒伏、抗風、抗病、耐干旱;產(chǎn)量和含油率高,一般二坡地產(chǎn)達2250~3000kg/hm2,平肥地單產(chǎn)3750kg/hm2,含油率高達46%~55%,出仁率78%,無分枝,增產(chǎn)潛力大,穩(wěn)產(chǎn)性好。
2.2 整地施肥 上茬小麥收獲后用懸耕滅茬機懸耕,由于油葵根系發(fā)達需水較多,因此,要想獲得高產(chǎn),必須要深耕,保證土壤具有較高的通氣透水性能,使土地平整無坷垃和根茬,以提高播種質量,耕深應達20cm以上。施基肥22500kg/hm2,復合肥337.5kg/hm2,硫酸鉀187.5kg/hm2。
2.3 播種 S677和DW567這2個品種均為中熟品種,在龍城區(qū)應在7月上旬播種為宜,用種量在7.5~11.25kg/hm2。播深3~5cm左右,每穴2粒種子。由于是小麥下茬,土壤水肥條件較好,保苗應在52500株/hm2左右。
2.4 田間管理
2.4.1 查田補苗 出苗后應及時查田,在幼苗2~3片真葉時,如有缺苗斷條的情況要選擇陰雨天,帶土坐水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2.4.2 間苗與定苗 向日葵要早間苗,一般在2片真葉時間苗,在4~5片真葉時定苗。
2.4.3 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進行2~3次中耕除草,第1次結合間苗用小手鋤,第2次結合定苗用運鋤,第3次在封壟前用機器趟地進行除草。
2.4.4 合理灌溉施肥 油葵雖有抗旱特性,但實際上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生長前期如無特殊干旱,應盡量少澆水以利于蹲苗,而開花期、花盤形成期、籽粒灌漿期,是產(chǎn)量形成的3個重要時期,及時進行灌溉。澆水不僅可以提高產(chǎn)量,還可增加粒重,提高含油率。追肥在現(xiàn)蕾至開花時進行,施尿素225kg/hm2、硫酸鉀150kg/hm2。施用鉀肥可促根壯莖稈,促進籽料成熟,增加出油率。
2.4.5 輔助授粉 油葵出現(xiàn)空秕粒主要是由于授粉不好形成的,因此,在油葵進入開花期,即全田有70%植株開花后2~3d時就需要進行輔助授粉。授粉可分為人工和放蜂授粉2種,第1種人工授粉可在上午10—11時或下午15時后進行,采用2個花盤對頭輕輕摩擦或用粉撲在每個花盤上輕輕摩擦進行授粉;第2種是放蜂授粉,由于油葵是蟲媒花作物,主要依靠昆蟲進行傳粉結實,因而放蜂可提高結實率,增加油葵產(chǎn)量,一般以放15~30箱/hm2蜜蜂為宜。
2.4.6 病蟲害防治 油葵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金針蟲、向日葵斑螟等。在苗期出現(xiàn)地下害蟲,可采用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0倍液灌根,成熟期有向日葵斑螟蟲危害油葵盤,可選用功夫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施。病害方面,向日葵菌核病俗稱“爛頭病”,在龍城區(qū)普遍發(fā)生,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向日葵黑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防治;向日葵銹病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向日葵霜霉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2.5 收獲、脫粒及晾曬 向日葵對收獲期要求較嚴格,過早或過晚都會嚴重影響其產(chǎn)量,過早還沒完全成熟,粒重低,過晚容易出現(xiàn)花盤變干、變硬,籽粒脫落,從而降低產(chǎn)量。應從外部形態(tài)看莖稈變黃大部分葉片枯黃脫落,花盤背面變成黃色、籽粒變硬,花盤拖葉變成褐色,舌狀花脫落即可收獲。由于因剛收獲時油葵籽粒含水率高,如堆放時間長或遇雨容易出現(xiàn)霉?,F(xiàn)象,因此收獲要及時脫粒。脫粒后及時晾曬,最好放在水泥地面上晾曬,此時要勤翻動,以利于脫水,當籽粒變硬,用手翻動出現(xiàn)響聲時,表明籽粒已進入了安全水狀態(tài),即可裝袋貯存。
參考文獻
[1]任自忠,苑鳳瑞,張森.新編植物保護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9:114-11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