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宣鋼分院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僅提升了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而且推進了工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也促進了機械加工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人們對工件產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件產品質量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精度,另一個是產品粗糙度,即產品表面質量。工件產品表面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產品耐磨、耐侵蝕和耐破損的能力,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為延長工件產品的使用壽命和提高使用性能,使其達到較高的質量標準,我們需要對影響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這些影響因素,盡可能減少工件產品表面質量問題。
1.1 對耐磨損性的影響:工件產品在作業(yè)過程中出現(xiàn)磨損屬于正?,F(xiàn)象,但如果磨損程度較大,影響產品正常使用壽命,那么主要還是由于產品表面過于粗糙或者過于光滑造成的。因此,產品表面粗糙度是決定其磨損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產品表面十分粗糙,作業(yè)過程中摩擦力就會很大,摩擦力越大,磨損程度越嚴重;如果產品表面十分光滑,作業(yè)過程中潤滑油的作用就不能有效發(fā)揮,同樣磨損程度也會很嚴重。
1.2 對抗疲勞性的影響:機械加工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工件產品表面會出現(xiàn)一定的質量問題,工件產品作業(yè)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其中疲勞強度方面的危害尤為嚴重,在交變荷載的情況下,表面直線與產品表面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硬化層,對產品表面造成破壞,影響產品使用壽命和工作效率。因此,工件產品表面粗糙程度與金屬抗疲勞能力呈正相關,同時,工件產品表面越粗糙,相互接觸面積也會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會增加很多。
1.3 對抗腐蝕性的影響:工件產品的抗腐蝕性能不僅與產品使用的材料有關,還與產品的表面質量有關。如果產品的制作材料選擇不合理或者成分配比不科學,勢必會影響產品的抗腐蝕性能。而如果產品的表面質量不達標,作業(yè)過程中磨損程度就會增大,磨損程度越嚴重,就會大大增加腐蝕性物質在產品表面附著的機率,加速產品腐蝕的進度。同時,產品被腐蝕后,又會加劇磨損程度。
1.4 對配合質量的影響:工件產品作業(yè)過程中,如果本身存在產品表面質量問題,那么與其他設備的匹配程度就會降低,也就是說設備之間的配合默契度會下降,配合質量難以提高。同時,配合質量還與產品安裝的間隙有關,如果產品安裝間隙設置適中,配合質量也高,說明產品整體質量達標,而如果產品安裝間隙設置適中,配合質量卻不高,說明產品表面質量存在問題,呈現(xiàn)出過于粗糙或者過于光滑的態(tài)勢。
2.1 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因素:(1)切削加工的影響:機械加工過程中,加工人員需要采用刀具對加工零件進行切削,切削過程中由于進給動作會產生一系列殘留面積,使得零件表面變得更加粗糙。同時,零件被刀具擠壓發(fā)生塑性變形,使得刀具不能按既定線路對零件切屑,增大了刀具與零件的接觸面積,也就是說擴大了零件的表面粗糙面積,零件性質越好,表面粗糙面積也會越大。另外,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熱和切削力也會使加工零件發(fā)生塑性變形,使其物理性能發(fā)生改變。(2)磨削加工的影響:加工零件在完成切削加工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磨削加工,而磨削加工最主要的工具是砂輪,砂輪的力度、硬度、修整度、運轉速度等都會對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造成影響,而且磨削徑向進給量、冷卻潤滑液、光磨次數(shù)等同樣會影響零件表面粗糙程度。
2.2 物理機械性能的影響因素:(1)冷作硬化的影響: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力使加工零件發(fā)生塑性變形,導致零件內部扭曲、破碎,零件表面的強度和硬度進一步加劇,造成表面冷作硬化。因此,隨著切削刃鈍圓半徑不斷增大,發(fā)生塑性變形的機率也會增大,進一步加劇了零件表面冷作硬化程度。(2)材料金相組織變化的影響: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熱會對加工零件表面溫度產生影響,使得零件表面金相組織發(fā)生變化,影響零件的物理性能。磨削過程中產生的熱能會對加工零件表面造成燒傷,分為淬火燒傷、退火燒傷、回火燒傷三種類型,可以通過改善冷卻條件以減少磨削燒傷現(xiàn)象的發(fā)生。(3)殘余應力的影響:切削過程中發(fā)生的塑性變形會使加工零件表面比容不斷增大,加之切削熱、材料密度的影響,都會產生殘余應力,對零件的物理機械性能造成影響,加工人員需采取特定措施消除決殘余應力的影響。
3.1 對刀具和切削參數(shù)的控制:切削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選擇刀具和切削參數(shù)可以提升加工零件質量。但如果刀具選擇不合適或者切削參數(shù)選擇錯誤,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就會加劇。刀具的選擇不能僅憑價格,而要看工作效果,需要根據加工零件材料的特性,選擇匹配的加工刀具,然后再考慮經濟成本控制。切削參數(shù)的選擇包括切削刀具的角度,切削的速度、深度以及進給速度等,這就需要在切削工作進行前對前角角度進行有效控制,避免積屑瘤的形成。另外,還需要選擇合適的切削液,盡可能減少加工零件與刀具間的摩擦力,降低切削溫度和切削力。
3.2 對加工流程的控制:加工工藝流程是影響加工零件表面質量的主要原因,科學合理的加工工藝流程有利于加工工序順利進行,也是保證零件表面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加工人員應針對不同的加工零件、不同的材質合理制定加工流程,以降低因流程錯誤導致的零件質量不過關。同時還應重視加工零件的定位和固定工作,要盡可能做到設計基準與定位基準重合,并時刻關注加工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零件松動情況,以避免問題的發(fā)生。
3.3 對殘余應力和熱縮性變形的控制:由以上分析可知,殘余應力和熱縮性變形都會對加工零件表面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對殘余應力和熱縮性變形的控制尤為必要。加工人員在選擇加工方法時,應綜合考慮加工零件的工作環(huán)境和可能遭受的破壞形式。如采用冷壓制造工藝進行零件加工,以控制殘余應力和熱縮性變形的發(fā)生,從而提高零件的穩(wěn)定性和質量。
3.4 對原始誤差的控制:機械加工過程中,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任何誤差都會對工件產品質量造成影響。為了盡可能降低原始誤差,需要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技術,同時還需要對加工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加工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以降低原始誤差對加工零件表面質量的影響。
總之,科技發(fā)展促進了機械加工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對工件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更加嚴格。為保證工件產品的質量,需要對刀具和切削參數(shù)、加工流程、殘余應力和熱縮性變形、原始誤差等各個方面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問題產品的數(shù)量,不斷提升產品的耐磨性、抗疲勞性、抗腐蝕性等使用性能,以保證產品在作業(yè)周期內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在為機械加工企業(y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提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