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 宜賓市翠屏區(qū)天立學校
前言:本次心理問題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同時結合網路聊天室,選取了放假時街頭密集的時候,在街頭對年齡13到18歲的青年進行調查與訪問,調查案例多達500多位,超過百分之75的學生對當下環(huán)境表示憂慮,表達了自己并不開心并不幸福。同時結合與不良少年的訪談,發(fā)現他們普遍存在心理問題,青少年也被心理問題深深地困擾著,結合自己的調查研究展開對青少年心理問題論述,歸結其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幫他們重塑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長本領的人生階段,本應該好好學習,但部分青少年存在厭學的情緒,表示自己在學習中實現不了自我價值的肯定,甚至有的學生還在談“學習無用論”等消極思想,在學習面前沒有展現出積極主動的一面,討厭學習,這些心態(tài)都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青少年正處于智力的高峰期,應該努力提升科學文化水平,塑造自身的素質,為將來的科研做好準備,因此應該丟棄掉這種不健康的情緒。
年齡的增長讓青少年感到父母越來越不理解自己,在對待事物的觀念上產生了分歧,但由于礙于面子發(fā)生矛盾后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傉J為父母給予不了自己想要的,因此部分同學表示家庭里冷清了許多。但家庭畢竟是我們的港灣,與父母的感情是深厚的,也許由于父母的某些觀念落后產生矛盾,或者自己的一意孤行等等都需要父母孩子坐下來好好交流。
親子關系是連接父母與孩子的紐帶,父母對青少年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富有重任。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取向、正確的審美觀。
老師是學生成長路上必不可缺的,尊敬老師是作為學生基本的行為要求。但在訪談中發(fā)現,部分學生存在著憎恨老師,甚至想報復老師。這些思想都是危險的,他們普遍認為教師的行為錯誤。而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注度也不夠,因為老師也照顧不到全班人的身心狀態(tài),在這種背景下師生關系產生了矛盾,又由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讓原本脆弱的師生關系變得極為緊張。老師與學生應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應該合理去調節(jié)與老師的矛盾。
青少年進入了身體飛速發(fā)展的時期,部分同學變得蠻橫不講道理,出了問題不能好好地溝通,為了展示所謂自己的行為獨立而與別人大打出手。校園內出現了打架欺凌現象,校園暴力等。學校本應該是純潔的象牙塔,但有時發(fā)生的事請讓人大跌眼鏡。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來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們不能養(yǎng)成愛護同學,關心同學的本能。家長老師都應該對青少年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
關于青少年問題的電影很多,以《悲傷逆流成河》為例,里面展示了校園欺凌,展示了校園施暴者的可拍,校園里出現了喊打喊殺的情境,而周圍的很多人任校園欺凌存在視空氣一般,這與施暴者沒有什么區(qū)別,像總理說的一樣,校園應該是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校園暴力的頻發(fā),傷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對社會的法律底線發(fā)起沖擊,人際關系的緩和依賴于多方的溝通,才能讓校園充滿陽光。
由于學校還有家庭對青少的關注度還不夠,青少年缺乏情感的依靠進而出現了早戀現象,青少年年幼,無力也無心承擔起愛情的偉大,因此把自己學業(yè)時光浪費在眾多無意義的事情上面,青少年還不懂愛情的真諦,也沒有在社會上經歷磨難,僅僅由于自己的好奇,或要過多的展示自己的標新立異。應該丟掉自己的心理,學習知識掌握文化,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知識的海洋里。
上述的心理問題我們歸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部分不合理,青少年叛逆的心理三大方面,家庭的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是重要的,有利于性格的塑造,我們發(fā)現不良的青少年普遍在單親家庭生活中,表明了家庭教育是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第二課堂。因此父母應該與孩子友好的交流,塑造孩子的責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就是學校教育的不合理之處主要體現在當下的中學以升學率為第一要義,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把學生的課余學習時間統(tǒng)統(tǒng)安排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高考的壓力學校也是無奈之舉,學生與老師存在著相互不理解的問題,然后就是青少年叛逆的心理,青少年多追求獨立自主,不愿意循規(guī)蹈矩,但缺乏自己的自我判斷意識,與自我認識意識。
首先父母與孩子應該有良好的溝通,注重孩子心理的變化,培養(yǎng)他們堅韌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家庭良好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性格的形成,其次學校應該多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按時上心理衛(wèi)生課,塑造孩子們正確的價值取向,正確的人生取向,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挖掘自我。然后青少年也應該擺正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多讀有營養(yǎng)的書籍,與老師交流,與父母溝通,構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樹立自己的使命感責任感,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樹立自己的憂患意識,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牢牢地結合在一起。
本文基于一次社會調查訪談,圍繞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分三個大方向展開論述,把青少年基本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歸類,找出了其存在的原因,并給出了自己建議,這對當下的心理研究有著指導作用,用以呼吁社會更多的人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心理問題的隱蔽性,作為父母、老師更應該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動態(tài),努力為青少年排憂解難,解決它們的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告訴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成為四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