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①蜀中離席
◎〔唐〕李商隱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雪嶺未歸天外使②,松州③猶駐殿前軍④。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注釋
①杜工部:即杜甫。此處表明模仿杜詩風格。
②天外使:唐朝往來吐蕃的使者。
③松州:唐設松州都督府,因西鄰吐蕃國,是唐朝西南邊塞,故有軍隊長期駐守。
④殿前軍:本指禁衛(wèi)軍,此借指戍守西南邊陲的唐朝軍隊。
譯文
人生在世,哪里沒有與朋友的離別?在戰(zhàn)亂年代,短暫的分離也讓人依依惜別。遠處雪嶺那邊朝廷的使臣還稽留天外未歸,近處松州一帶也還駐扎著朝廷的軍隊。座中的醉客們邀請我這清醒的人喝酒,而江水上空明亮的云夾雜著濃黑的雨云,變幻不定,就像現(xiàn)今的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已經(jīng)老大無成了,在這成都里的美酒還真可以用來度過晚年,更何況有像卓文君這樣的美女當壚賣酒。
閱讀訓練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詩歌開篇用一反問句泛言人生離別的普遍和平常,雖然有著無盡的感嘆,但是感情并不悲傷,隱含一份曠達之情。
B.首聯(lián)后半句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世路干戈”這個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離別的沉重感傷,思路跳躍奔騰,“大開大合,矯健絕倫”。
C.頷聯(lián)兩句緊承上文的“惜暫分”,寫出了當前的動蕩局勢。詩人將劍拔弩張的戰(zhàn)爭場景白描出來,渲染出時局的紛亂。
D.“晴云”“雨云”不僅僅是指天氣的變幻不定,更是比喻社會局勢的動蕩不安,透露出詩人的無限憂慮,一語雙關,意義豐厚。
2.詩歌結(jié)尾句常含深意,試分析該詩最后兩句寄托了怎樣的深意。
答:
浪淘沙·丹陽浮玉亭①席上作
◎〔宋〕陸 游
綠樹暗長亭,幾把離尊。陽關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淚浥羅巾,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②,截斷煙津?
注釋
①浮玉亭:元陶宗儀《說郛》卷九七引釋惠凱《金山志》云:“客問:何為浮玉?答云:此出《仙經(jīng)》。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則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p>
②千尋橫鐵鎖:《晉書》卷四二《王浚傳》:“太康元年正月,浚發(fā)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jiān)盛紀。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p>
譯文
長亭旁的綠樹已變得蒼黃,送別的筵席上幾次舉杯話別。常常害怕離別而不忍聽那《陽關曲》,更何況如今秋色蕭索,身是遠行人。
清淚沾濕了羅巾,人人都黯然神傷,一腔離恨就像不盡的江水一樣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橫江鐵鎖,在這煙水迷蒙的渡口截斷江流?
閱讀訓練
1.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上闋五句層層深入。長亭把酒,自古傷離;加之《陽關》屢唱,不忍卒聞;最后點明身是行人,又逢秋色,無限感慨,無以言表。
B.詞的四五句寫詞人遠行時的情景。從前春殘花盡送別友人,自己已覺傷心;今日秋風蕭瑟,自己是行人,其悲傷之情倍增于過去。
C.下闋仍寫離情。餞宴將止,別離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別,互相慰藉,想到別后天各一方,音訊難達,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淚下。
D.開篇回憶往昔我送友人,接著跌進一層,狀繪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過描繪江景來表現(xiàn)不忍分離,把別意寫得纏綿悱惻。
2.“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具體分析。
答:
訪戴天山①道士不遇
◎〔唐〕李 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注釋
①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jīng)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譯文
山泉流水聲透過陣陣犬吠,桃花繁盛,滿帶濃艷露水。幽深的樹叢里時而有野鹿跑過,靜靜的溪邊午間沒有鐘聲傳來。飛泉掛在遠處的碧綠山峰,野竹浮現(xiàn)于山間的青靄。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只好失意地在兩三株松間徘徊,排遣萬端愁思。
閱讀訓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展現(xiàn)出一派桃源景象,沿路兩旁桃花盛開,花瓣上掛滿露珠,小溪流水淙淙,與狗吠之聲,響成一片,形成了一幅別有情趣的圖畫。
B.“野竹分青靄”的“分”字,表面是寫野竹參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氣隔開,實則是說翠竹參天,與青色的云氣相接,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
C.“飛泉掛碧峰”一句,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具有引人入勝、令人流連忘返的藝術魅力。
D.本詩構思精巧,曲折有致,題為“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句中無一字說道士,無一字說不遇,卻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訪道士不遇。
2.說說詩中詩人心情是如何變化的,請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
答:
九日齊安①登高
◎〔唐〕杜 枚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獨沾衣?
注釋
①齊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帶。
②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閱讀訓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詩人描繪了蕭瑟悲涼的秋景,寫雁過江上南飛,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得淋漓盡致,流露出傷感的心情。
B.頷聯(lián)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半y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表現(xiàn)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tài)度。
C.頸聯(lián)寫詩人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而感慨、怨恨,可見詩人平時是愁悶,郁郁寡歡的。
D.尾聯(lián)引用齊景公的典故意在勸說友人不要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淚傷懷,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我們只要坦然地面對現(xiàn)實。
2.這首詩反映的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節(jié)的情景。
3.詩人通過記敘重陽登高,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概括。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