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望行游居:明代周廷策與止園飛云峰

    2019-11-30 15:34:22黃曉朱云笛戈祎迎劉珊珊
    風景園林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吳亮飛云假山

    黃曉 朱云笛 戈祎迎 劉珊珊

    園林營造與人物密切相關(guān),即計成《園冶 興造論》強調(diào)的“能主之人”[1]??v觀歷史,“能主之人”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私家園林尤為明顯。曹汛在《略論我國古典園林詩情畫意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將魏晉以來私家造園的主導者依次分為詩人、畫家和造園疊山家,反映了古代造園日益專業(yè)化的過程①。這種專業(yè)化的傾向到晚明越發(fā)突出,涌現(xiàn)出一批技能高超的疊山能手,以張南陽、周秉忠、計成、張南垣最為著名[2]。筆者討論的周廷策即周秉忠之子,他繼承了父親的造園絕藝,為晚明周氏疊山的代表人物。

    明代常州止園是周廷策的代表作,園中有多座假山,如湖石堆筑的飛云峰、黃石堆筑的獅子坐和池土堆筑的桃花塢等,其中飛云峰造型特異,對理解晚明疊山的風格和轉(zhuǎn)型有重要意義。曹汛在《略論我國古代園林疊山藝術(shù)的發(fā)展演變》中將中國疊山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面面俱到地完整模擬真山,第二階段是采用“小中見大”的手法象征真山,第三階段是藝術(shù)地再現(xiàn)真山局部[3]。止園飛云峰為第二階段的疊山杰作,采用象征手法寫仿杭州飛來峰。晚明也是造園確立畫意宗旨的時期,顧凱在《擬入畫中行—晚明江南造園對山水游觀體驗的空間經(jīng)營與畫意追求》中指出,繪畫對晚明造園的影響,一在視覺形式方面,二在空間經(jīng)營方面[4]。止園飛云峰是晚明畫意影響造園的代表作,視覺方面體現(xiàn)為郭熙《林泉高致》所論的“可望”,空間方面體現(xiàn)為《林泉高致》所論的“可行、可游、可居”。筆者擬從考證周廷策父子的造園史料入手,展開止園飛云峰的復原研究,并從可望、可行、可游、可居4個角度分析飛云峰的疊山意匠,探討晚明疊山所受的畫意影響和對空間經(jīng)營的追求。

    1 疊山家周秉忠、周廷策

    周廷策字一泉,號伯上,其父周秉忠字時臣,號丹泉,皆為蘇州造園名家,此前已得到陳從周、曹汛、高居翰等學者的關(guān)注。

    1980年陳從周《園史偶拾》[5]開篇介紹徐泰時東園疊山家周秉忠,兼及其子周廷策,所引袁宏道《園亭紀略》、江進之《后樂堂記》、韓是升《小林屋記》和徐樹丕《識小錄》的記載②,成為其后研究的基礎 。1995年曹汛《明末清初的蘇州疊山名家》[6]介紹周秉忠、周廷策,除前述4條史料,還補充了徐泰時女婿范允臨的《明太仆寺少卿與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③。2012年高居翰等著《不朽的林泉》[7]又提供了顧震濤《吳門表隱》、沈德潛《周伯上〈畫十八學士圖〉記》等史料④。

    綜上可知,周秉忠曾為徐泰時疊筑東園(今留園)假山,并設計了蘇州洽隱園,周廷策則為徐泰時塑蘇州報恩寺地藏王菩薩像,并與文徵明外孫薛益合作書畫。徐泰時出自蘇州望族,徐樹丕即徐氏后人,其《識小錄》稱:“余家世居閶關(guān)外之下塘,甲第連云,大抵皆徐氏有也。”徐家在蘇州除徐泰時東園外,還有徐默川紫芝園、徐少泉拙政園以及范允臨天平山莊等。范允臨與止園園主吳亮為姻親好友,他將吳亮《止園記》書寫刻石,并作《止園記跋》⑤,吳亮為此作《范長倩學憲為園記勒石賦謝四首》。吳亮《止園集》有多首同范允臨及其夫人徐媛游覽蘇州或天平山莊的詩作,如《觀梅雨阻范長倩招集虎丘晚酌》《稍霽再游虎丘有懷長倩》《天平山謁文正公祠》《和范夫人觀梅有懷二首》《范長倩卜筑天平攜家棲隱奉訊二首》等[8]。徐氏、范氏、吳氏與周秉忠、周廷策關(guān)系密切,吳亮聘請周廷策造園,或與此有關(guān)。

    吳亮《止園集》有多篇題贈周廷策的詩文,如卷17《止園記》“凡此(自園門至獅子坐)皆吳門周伯上所構(gòu)。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微斯人,誰與矣”,卷5《小圃山成賦謝周伯上兼似世于弟二首》,卷6《周伯上六十》⑥。從中可知吳亮對周廷策評價之高,他并未將其視作工匠,而是當成同道知交,并在周廷策60歲時贈詩賀壽。止園假山疊成后,吳亮非常滿意,作《小圃山成賦謝周伯上兼似世于弟二首》稱“真隱何須更買山,飛來石磴緩躋攀”,可知此山即模仿杭州飛來峰的飛云峰,他對周廷策許諾,“肯教家弟能同樂,讓爾聲名遍九寰”,邀請周廷策為“世于弟”造園,這位“世于弟”即吳亮三弟吳奕。

    吳奕《觀復庵集》[9]續(xù)集卷3有《周伯上訪余兄弟郊園游戲泉石間頗饒理趣賦贈二首》⑦,用韻與吳亮詩全同,為同時的唱和之作 。吳奕繼承了父親吳中行的嘉樹園 ,吳亮曾修葺此園,后轉(zhuǎn)給吳奕⑧,據(jù)吳奕詩“若寫幼輿丘壑里,更宜鶴氅白綸巾”推測,嘉樹園的改筑應是由周廷策主持。

    此外,吳亮《止園集》卷6《和魯于弟明月廊二首》曰:“同時小筑兩何山,風度依稀伯仲間?!濒斢诩磪橇亮軈莾迹髟吕仍趨莾驾筝缜f,詩中所稱“兩何山”應即前引吳奕詩中的“小何山復大何山”。吳亮兄弟八人,多有園亭營筑,如吳奕嘉樹園、吳兗蒹葭莊、吳襄青山莊、吳褒素園及其堂弟吳宗達綠園等。這些兄弟除吳玄東第園由計成設計外,其他人皆與吳亮往來密切。鑒于吳亮對周廷策的推重,其中不少園林應即由周廷策設計。

    上述史料揭示了江南幾大望族與周秉忠、周廷策父子的交游,呈現(xiàn)為一個緊密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萬歷三十九年條稱:“丹泉極有巧思,敦彝琴筑,一經(jīng)其手,則毀者復完,俗者轉(zhuǎn)雅,吳中一時貴異之。”可知多才多藝的周氏父子極受士紳名流歡迎,這些家族的眾多園林或亦有出自兩人之手者,值得進一步考證。

    上述史料的另一重要價值是概括出周秉忠所疊東園假山的特征,主要為兩點,一是“疊怪石作普陀、天臺諸峰巒狀”,二是“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了無斷續(xù)痕跡”,前者即“小中見大”的象征手法,后者即畫意對造園的影響。這兩點正是探討周廷策所疊飛云峰假山的關(guān)鍵,體現(xiàn)了周氏父子疊山的一脈相承,并由此奠定了他們在晚明造園史上的地位。

    2 止園飛云峰復原分析

    吳亮止園位于常州青山門外,占地50余畝,包括東、中、西3區(qū)?!恫恍嗟牧秩穂7]和《消失的園林》[10]兩部著作已對全園做過深入研究,繪制了止園平面復原示意圖(圖1),筆者在此基礎上重點討論園中的飛云峰。由《止園記》可知,止園東區(qū)由周廷策主持構(gòu)筑,自南向北共有3組疊山,依次為飛云峰湖石假山、鴻磐軒庭院疊石和獅子坐黃石假山。飛云峰南臨前廳懷歸別墅,向北隔池正對主廳水周堂,是入園后第一處高潮,地位重要。這種重要性也體現(xiàn)在園主吳亮的詩文和畫家張宏的《止園圖冊》中。

    吳亮《止園記》有大段文字描寫飛云峰假山,此外還有詩作三題四首,除前引《小圃山成賦謝周伯上兼似世于弟二首》外,又有《由別墅小軒過石門歷芍藥徑》和《度石梁陟飛云峰》⑨。張宏《止園圖冊》涉及飛云峰假山的共4幅。第一頁“止園全景圖”(圖2-1),可借以了解飛云峰在全園的位置;第四頁“懷歸別墅”(圖2-2),可從遠處眺望作為別墅背景的飛云峰輪廓;第五頁(圖2-3)是從懷歸別墅上方俯瞰飛云峰南側(cè);第六頁(圖2-4)是從水周堂前回望飛云峰北側(cè)。這4幅圖從不同的尺度、距離和角度展示了飛云峰的位置、形象和姿態(tài)。圖冊中出現(xiàn)4次的另一處景點是大慈悲閣,可見兩者地位之重要。

    1 止園平面復原示意圖,紅框內(nèi)為飛云峰及其周圍環(huán)境Restoration plan of Zhiyuan Garden,inside the red square is Feiyun Peak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2 張宏《止園圖冊》(二十選四)Zhang Hong’s Zhiyuan Garden Album (Four of the twenty)2-1 第一頁止園全景圖Album 1,the panoramic view of Zhiyuan Garden2-2 第四頁懷歸別墅Album 4,Huaigui Villa2-3 第五頁飛云峰南側(cè)Album 5,Southern side of Feiyun Peak2-4 第六頁飛云峰北側(cè)Album 6,Northern side of Feiyun Peak

    由以上資料可了解飛云峰的形態(tài)及其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圖3)。飛云峰東西向為主山,南北向為起峰和余脈。山勢從西南側(cè)發(fā)脈,逐漸聳起,通過一道石門與主山相聯(lián)。主山下部為寬闊的石臺,南北皆有懸?guī)r洞穴,南側(cè)可居,北側(cè)可登。穿過北側(cè)石梁下的洞口,從東面上山,繼而盤旋向西跨過石梁,來到一處開敞的臺地,向西緩緩升起,設石桌石凳供人停歇;臺上聳起兩座主峰,峰頭亦搭石梁相連,為整座假山的高潮。沿主峰西行,道路漸漸收窄;繞到峰后空間放寬,栽有孤松,供人盤桓漫步;山勢向東漸趨平緩,又聳起一座小峰,作為收束。在主峰與小峰之間,有路與北側(cè)登山之路匯合,由此向東通往樓閣二層。另有蹬道下到底層,底層西南連接飛云峰南側(cè)的懸?guī)r,東北俯臨繞到樓閣南側(cè)的溪水,即《止園記》提到的石峽。從環(huán)境關(guān)系看,飛云峰西南為起峰;中部兩座主峰俯仰相望,東側(cè)小峰介然獨立,各具姿態(tài);向東連接樓閣,延入?yún)擦郑o人余脈綿延之感。整組山峰南側(cè)與懷歸別墅及敞軒、兩側(cè)游廊和林木叢竹,構(gòu)成圍合感較強的靜謐空間;北側(cè)隔著水池,與水周堂及兩側(cè)的桂叢竹林,構(gòu)成開闊的外向空間;居中而立的兩座主峰,與懷歸別墅和水周堂形成對景,成為掌控全局的主體。

    3 止園飛云峰疊筑意匠

    郭熙《林泉高致》評價山水畫稱:“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边@一準則也可移來品評園林山水,“可望”是對園林的靜態(tài)觀賞,觀者與園林保持著一定距離;“可行”是觀者進入園林之中,與園林進行身體性的接觸;“可游”在“可行”的基礎上融入更多情感因素,更具有趣味性和精神性;“可居”則是觀者棲身于山水之間,融入其中。根據(jù)觀者與園林的關(guān)系,筆者將郭熙“四可”的順序做了微調(diào),從可望、可行到可游、可居,觀者與園林的距離越來越近,最終彼此交融,渾然一體。下文從以上4個方面分析止園飛云峰的疊筑意匠。

    3.1 可望:遠望、近望與對望

    飛云峰假山的“可望”,表現(xiàn)為遠望、近望和對望3個層次,對應吳亮《止園記》描寫飛云峰的3段文字和張宏的3幅繪畫。

    第一段是從東南部的曲徑向北眺望懷歸別墅,飛云峰作為別墅背景出現(xiàn),對應《止園圖冊》第四頁(圖2-2)。這是對飛云峰的遠望,為飛云峰的出場進行鋪墊。郭熙《林泉高致》稱:“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zhì)。”遠望飛云峰,主要是感受山峰的雄偉氣勢,這座假山立于懷歸別墅北側(cè),“巧石崚嶒,勢欲飛舞”,既為建筑提供了壯觀的背景,又勾起游人探奇的興致。

    第二段是穿過懷歸別墅,于其北敞軒近望飛云峰,對應《止園圖冊》第五頁(圖2-3)。敞軒為近望飛云峰而建,在敞軒和假山之間的隙地上置有桌凳。為使從南側(cè)遠望懷歸別墅時能作為建筑背景,飛云峰既需體量巨大,又不能離建筑太遠,因此它與別墅間的隙地不會太寬。在如此狹窄的空間內(nèi)添建敞軒,將飛云峰逼近眼前,正是為了突出假山的崢嶸高聳,就近欣賞湖石的質(zhì)地肌理。懷歸別墅南側(cè)是開闊的水池,北側(cè)是巍峨的假山,這種強烈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吨箞@圖冊》的第四、五兩頁,將這種對比鮮明地刻畫出來。

    第三段是繞到荷池北岸,從水周堂前對望飛云峰,對應《止園圖冊》第六頁(圖2-4)。遠望飛云峰僅見輪廓,較為朦朧;近望飛云峰僅見局部,逼仄險峻。觀賞飛云峰最理想的角度,是在水周堂隔池對望,池中荷葉拂動,映出山峰倒影,愈添韻致。這一隔池對山的布置,也強化了水周堂作為東區(qū)主廳的地位。

    《止園圖冊》第四至第六頁,描繪了圍繞飛云峰展開的3段空間,從開闊的前池到狹窄的隙地,再到水周堂前的荷池,一開一合一放,形成富有節(jié)奏的空間序列,同時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飛云峰的姿態(tài),將假山的觀賞與空間的體驗巧妙結(jié)合起來。

    3.2 可行:欲行、難行與暢行

    飛云峰假山“可行”的路線設計頗具匠心。從懷歸別墅南側(cè)遙望飛云峰,勾起游人登臨的興致,為“欲行”。穿過懷歸別墅來到山峰前,卻發(fā)現(xiàn)所對皆為懸?guī)r峭壁,只能舉首仰望,無法登臨,為“難行”。欲登而不得,登臨之心愈熾。

    一條鋪石小徑將人引向西北角的石門,穿過石門后,始發(fā)現(xiàn)別有蹊徑可尋。由吳亮《止園記》可知,隨著視角的不斷變換,引出一條完整的“暢行”路線(圖3):經(jīng)石門向西、向北,是一條小徑,兩側(cè)掇石堆筑花臺,栽種木芍藥。沿小徑一轉(zhuǎn),路邊有怪石如伏猊,如樹屏,引導游人逐漸進入山林之中。沿小徑繼續(xù)右轉(zhuǎn),抵達飛云峰北側(cè),始見蹬道可攀至山中。登山后沿山北一路向西,度石梁,陟山巔,撫孤松;進而繞至山南,一路向東,行至假山東側(cè),循石級下山,以峽谷收束。沿峽谷向北,從一層穿過樓閣,又回到前路,山中之行便告完成。

    整段行程,遙望飛云峰為興,仰望飛云峰為抑,登臨飛云峰為揚。一興一抑一揚,既與《止園圖冊》的第四至六頁相對應,又與“可望”的一開一合一放相呼應,將止園飛云峰的“可行”營造得跌宕宛轉(zhuǎn),逸趣橫生。

    3.3 可游:身游與神游

    “可游”同“可行”關(guān)系密切,與后者相比,前者更重游人的主觀體驗,包括身體體驗和精神體驗。就飛云峰的游賞而言,可從花徑、立石、孤松、高峰4項要素分析,其體驗由感官性逐漸趨于精神性(圖3)。

    首先是花徑,由懷歸別墅敞軒向西北穿過石門后,來到一條幽曲小徑,兩側(cè)花臺遍植木芙蓉,吳亮稱之為“芍藥徑”,詩曰“名花夾兩墄,吹動春風顏”,一路鮮花盈目,幽香撲鼻,這種體驗主要是感官性的。

    3 飛云峰平面復原示意圖Restoration plan of Feiyun Peak rockeries3-1 總平面圖Site plan3-2 飛云峰平面圖The plan of Feiyun Peak

    其次是立石,沿芍藥徑一轉(zhuǎn),進入另一空間,路邊怪石林立,如狻猊伏臥,如屏風高樹,歷歷可賞。吳亮詩曰“側(cè)徑既盤紆,伏猊屹當關(guān)”,體現(xiàn)了動物象形的賞石傳統(tǒng)[11]。這一傳統(tǒng)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記》,將湖石比擬為“如虬如鳳,若跧若動,將翔將踴;如鬼如獸,若行若驟,將攫將斗者”,早于周廷策的張南陽設計的弇山園,有奇石如簪云、伏獅、渴猊、殘萼等;晚于周廷策的張南垣的作品,有奇石“伏而起,突而怒,為獅蹲,為獸攫,口鼻含呀,牙錯距躍,決林莽,犯軒楹而不去”??梢娺@一賞石風尚的流行。飛云峰山下立石所勾起的動物象形的聯(lián)想,使游人的體驗從感官性向精神性過渡。

    再次是孤松,登山后向西繞過山巔,山后有一株松樹。飛云峰為湖石假山,泥土很少,不利種植,在山頂植松樹,顯然別有寓意。吳亮詩曰“徘徊撫孤松,恍惚生煙霧”,可知是效仿陶淵明“撫孤松而盤桓”[12],這是明清造園常見的主題,亦見于明代寄暢園[13]和清代環(huán)秀山莊(圖4)。因此飛云峰此景并非簡單地玩賞松樹,而是通過松樹與前賢的對話交流,更重精神性的體驗。止園主要的致敬對象是陶淵明,園名取自陶淵明《止酒》詩,吳亮在門外種柳以自比為“五柳先生”,中區(qū)經(jīng)營桃塢喻指桃花源;東區(qū)主廳水周堂,則在所對飛云峰上栽種孤松,以呼應和突出造園的主題。

    最后是高峰,借以象征仙境,精神性最強。吳亮詩曰:“側(cè)身度青靄,介然得微路。疏峰抗高云,云陰莽回互。徘徊撫孤松,恍惚生煙霧。樛枝結(jié)菁蔥,群葩借丹雘?!鼻囔\、高云、煙霧、丹雘,這些字句都點出飛云峰的道家寓意,立在山頂?shù)膬勺叻宸路鹇柸朐贫?,使人有置身仙境之感。這種對于仙境的營造,也是下節(jié)“可居”的主題。

    吳亮特地強調(diào)飛云峰規(guī)模不大,詩曰:“小山何盤陀,逶迤不盈步……回屐窅如迷,一步一回顧?!绷钊寺?lián)想到計成《園冶 掇山》的描述:“信足疑無別境,舉頭自有深情。蹊徑盤且長,峰巒秀而古。多方景勝,咫尺山林?!边@座盈盈數(shù)十步的飛云峰假山,卻能令人一步一回顧,于咫尺之地營造出深遠山林,提供多方位的豐富體驗,展示了晚明疊山的高超技藝和空間經(jīng)營的出神入化。

    3.4 可居:洞居與樓居

    郭熙《林泉高致》認為“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山水的4項品評標準中,最高標準是“可居”;即李漁《閑情偶寄 山石》所稱,造園的理想是“致身巖下,與木石居”。止園飛云峰正是一座“可居”之山。董豫贛《石山壹品》引宋徽宗《艮岳記》:“巖峽洞穴,亭閣樓觀”,點出“可居”的兩種方式—天然洞府和人工樓閣[14],在飛云峰中皆有體現(xiàn)。

    4 繪畫與園林中的“孤松”主題,一種精神性的隱喻The motif of “isolated pine” in paintings and gardens,a spiritual metaphor4-1 北宋佚名《陶淵明歸隱圖卷》Tao Yuanming Returning to Seclusion by a painter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4-2 明代宋懋晉《寄暢園圖冊》“盤桓”Pan Huan from Song Maojin’s Jichang Garden Album in Ming Dynasty4-3 清代環(huán)秀山莊湖石假山上的孤松Isolated pine on rockeries in Mountain Villa with Embracing Beauty,Suzhou in Qing Dynasty

    5 北宋郭熙《早春圖》(局部)Zao Chun Tu by Guo Xi from Northern Song Dynasty (detail)

    首先是洞居,包括兩種。一是飛云峰南側(cè)的湖石從高處懸垂而下,形成險峻的半開敞洞府;二是洞穴向東北延伸,與樓閣南側(cè)的溪水相遇,形成幽深的山水洞府。董豫贛指出,第一種懸崖凹壁的單坡意象,類似于“廣”字的象形,構(gòu)成單面出挑的庇護所,呈現(xiàn)為“上大下小”之勢,深受畫家和疊山家喜愛[14]。如郭熙《早春圖》中卷云般的峰巒,聳至高處后向前俯伸,營造出懸?guī)r峭壁之感(圖5)。計成《園冶》亦對此類懸?guī)r贊賞有加,如稱譽“山林地”的勝景之一是“有峻而懸”之趣,堆疊內(nèi)室山應“壁立巖懸,令人不可攀”,堆疊書房山應“懸?guī)r峻壁,各有別致”。計成甚至獨創(chuàng)出一種堆掇懸?guī)r的平衡理法,特點為“起腳宜小,漸理漸大,及高,使其后堅能懸”;他宣稱“斯理法古來罕有”,此前疊山家最多懸挑兩石,采用他的平衡法,則“能懸數(shù)尺,其狀可駭,萬無一失”。計成《園冶》還專門談到此類石峰的理法:“峰石一塊者……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觀?;蚍迨瘍蓧K三塊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敝箞@飛云峰“巧石崚嶒,勢欲飛舞”,追求的正是同一境界。第二種是假山東北部山水交接處的洞府,更能反映周氏疊山的精巧。周秉忠在蘇州洽隱園設計的“小林屋”水假山保存至今,也是采用這一手法(圖6)。韓是升《小林屋記》描述小林屋假山“時雨初霽,巖乳欲滴。有水一泓,清可鑒物。嵌空架樓,吟眺自適。游其中者,幾莫辨為匠心之運”。陳從周稱譽此山“層疊巧石如洞曲,引水灌之,點以步石。人行其間,如入洞壑”[5],成為研究止園飛云峰絕佳的實物參照。

    飛云峰的洞居,除了繼承神話時代的仙山形象、道家的洞府意象、畫家和造園家的懸?guī)r景象外,至少還有兩方面考慮。一是飛云峰逼近懷歸別墅,下部后退形成洞府,可以擴大假山與屋舍間的空間,形成屋舍—敞軒—隙地—洞府—假山的序列,過渡更自然,體驗更豐富;二是如飛云峰名稱和吳亮詩描述的那樣,這座假山取法杭州飛來峰。飛來峰懸?guī)r洞府的形象,被許多畫家繪入圖中,如宋旭《三竺禪隱圖》(圖7)和宋懋晉《飛來峰圖》(圖8)[15],他們都稍早于張宏。隨著這些圖像的廣泛流傳,飛來峰影響到明清假山的疊筑,止園飛云峰堪稱經(jīng)典的一例。

    其次是樓居。洞府,無論是依傍懸?guī)r的半邊洞府還是架在溪上的山水洞府,都只可做短暫的停留,無法久居;借助山石構(gòu)筑樓閣,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可居。計成《園冶 閣山》介紹了倚靠假山建造樓閣的方法:“閣皆四敞也,宜于山側(cè),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憋w云峰東北角有座二層樓閣,三面以水環(huán)繞,一面緊靠假山,可從山間登至二層,無須借助樓梯。飛云峰的湖石有如仙人腳下的祥云,由此登樓,樓閣自然就是仙人的仙居。

    以上兩種山居方式都與道家有關(guān)。洞府是仙人居住的洞天福地,樓閣是仙人所好的樓居,游賞飛云峰的仙境之感最終在兩類山居中獲得滿足。這一道家寓意還應從全園來理解,飛云峰處在止園東區(qū)的核心,與東區(qū)盡端的獅子坐和大慈悲閣,一道一佛,成為該區(qū)最重要的兩處景致,并構(gòu)成思想主題上的呼應。

    4 結(jié)語

    晚明時期造園名家迭出,疊山匠師地位上升,甚至與園主平起平坐,成為園林營造的“能主之人”,對造園的專業(yè)化具有重要意義。周秉忠、周廷策父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周秉忠所造徐泰時東園留下眾多史料,所造蘇州洽隱園尚存小林屋水假山,陳從周譽為“國內(nèi)的罕例”[5],周廷策所造止園有豐富的圖像詩文資料,為探討這一時期由疊山匠師主導的園林營造提供了經(jīng)典的案例。綜上可知,周氏父子的疊山風格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

    1)繼承與發(fā)揚了魏晉以來“小中見大”的疊山傳統(tǒng),東園假山取法普陀、天臺諸峰,洽隱園假山取法洞庭西山林屋洞,止園飛云峰取法杭州飛來峰,典型體現(xiàn)了曹汛先生總結(jié)的古代造園疊山第二階段的特征:采用夸張手法象征自然界的真山,并與神話中的仙山聯(lián)系起來。這一階段與以張南垣為代表的第三階段構(gòu)成對比,張南垣截取真山局部,“若似乎奇峰絕嶂累累乎墻外”的手法是現(xiàn)實主義的,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第二階段整體縮仿真山則是浪漫主義的,注重與所仿名山的關(guān)系[3]。需要指出的是,飛云峰因其寫仿對象的特殊性,引申出豐富的想象意涵,將“小中見大”的象征手法發(fā)揮到極致,以往縮仿真山是將觀者帶到所仿名山中去,飛云峰則是將飛來峰帶到所造園林之中—止園的太湖石假山儼然從天外飛來,坐落在四面環(huán)水的洲島上,周圍并無山勢可借,更突出了飛來之感;此山自帶起峰和余脈,西北的芙蓉花臺和狻猊怪石,則如飛來時落在周邊的散石。這組山峰與孤松、樓閣結(jié)合,安置于懷歸別墅和水周堂之間,喚起觀者夢幻十足的仙境想象。

    6 蘇州洽隱園小林屋水假山Water Rockery of Qiayin Garden in Suzhou

    7 明代宋旭《三竺禪隱圖》(局部)San Zhu Chan Yin Tu by Song Xu from Ming Dynasty (detail)

    8 明代宋懋晉《飛來峰圖》(局部)Feilaifeng Tu by Song Maojin from Ming Dynasty (detail)

    2)實踐和呼應了晚明畫意影響造園的時代新風,顧凱指出,晚明疊山注重視覺的觀賞和動態(tài)的游觀,使“景”上升為“境”[4]。東園“高三丈,闊可二十丈,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的石屏和可遠望、近望與對望的飛云峰,體現(xiàn)了對視覺觀賞的重視;飛云峰的可行、可游與可居,體現(xiàn)了對動態(tài)游觀的重視。如顧凱文中強調(diào)的,視覺觀賞對應表層的畫面、構(gòu)圖的畫意欣賞,動態(tài)游觀對應深層的游目、騁懷的畫意原理,兩者共同確立了晚明影響造園的畫意宗旨。從以上兩方面,可以更貼切地理解和評價周廷策飛云峰假山的藝術(shù)成就和歷史地位。

    注釋:

    ① 曹汛《略論我國古典園林詩情畫意的發(fā)生發(fā)展》:“大體上從魏晉到南宋是詩人園的時代,由南宋至元明屬畫家園,明代以后迄于清末則以職業(yè)的造園疊山藝術(shù)家即園林建筑家為領袖了。這個變化過程,也反映了園林藝術(shù)由粗疏到文細、由自發(fā)到自覺、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進程。”

    ② 袁宏道《園亭紀略》:“徐冏卿園(即徐泰時東園)在閶門外下塘,宏麗軒舉,前樓后廳,皆可醉客。石屏為周生時臣所堆,高三丈,闊可二十丈,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了無斷續(xù)痕跡,真妙手也。”江進之《后樂堂記》:“太仆卿漁浦徐公(即徐泰時)解組歸田,治別業(yè)金閶門外二里許……徑轉(zhuǎn)仄而東,地高出前堂三尺許,里之巧人周丹泉,為疊怪石作普陀、天臺諸峰巒狀,石上植紅梅數(shù)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巖樹相間,勢若拱匝?!表n是升《小林屋記》:“按郡邑志,洽隱園(今惠蔭園)臺榭皆周丹泉布畫,丹泉名秉忠,字時臣,精繪事,洵非凡手云?!毙鞓湄А蹲R小錄》:“(周丹泉)造作窯器及一切銅漆物件,皆能逼真,而裝塑尤精……一泉名廷策,即時臣之子。茹素,畫觀音,工疊石。太平時江南大家延之作假山,每日束脩一金,遂生息至萬?!?/p>

    ③ 范允臨《明太仆寺少卿與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稱徐泰時罷官回蘇州后,“益治園圃親聲伎。里有善壘奇石者,公令壘為片云奇峰,雜蒔花竹,以板輿徜徉其中,呼朋嘯飲,令童子歌商風應蘋之曲”。所稱“里之善壘奇石者”即周秉忠。

    ④ 顧震濤《吳門表隱》:“(萬歷)三十二年,郡紳徐泰時、配馮恭人、同男洌、法、瀚重建(蘇州不染塵觀音殿)。得周廷策所塑尤精,并塑地藏王菩薩于后?!鄙虻聺摗吨懿稀串嬍藢W士圖〉記》:“前明神宗朝廣文先生薛虞卿益,命周伯上廷策寫《唐文皇十八學士圖》……伯上吳人,畫無院本氣。虞卿,文待詔外孫,工八法。此冊尤平生注意者?!?/p>

    ⑤ 范允臨《止園記跋》:“此吾姻友吳采于園記,而屬不佞臨書之石者也?!?/p>

    ⑥ 吳亮《小圃山成賦謝周伯上兼似世于弟二首》:“雨過林塘樹色新,幽居真厭往來頻。方憐砥柱渾無計,豈謂開山尚有人。書富寧營二酉室,功超不屬五丁神。一丘足傲終南徑,莫使移文誚濫巾?!薄罢骐[何須更買山,飛來石磴緩躋攀。氣將崒嵂千峰上,心自棲遲十畝間。秀野蒼茫開露掌,孤城睥睨對煙鬟。肯教家弟能同樂,讓爾聲名遍九寰。”《周伯上六十》:“雀門垂老見交游,誰復醇深似大周。彩筆曾干新氣象,烏巾爭識舊風流。每從林下開三徑,自是胸中具一丘。況有晚菘堪作供,用君家味佐觥籌。”

    ⑦ 吳奕《周伯上訪余兄弟郊園游戲泉石間頗饒理趣賦贈二首》:“一番碨磊一番新,卻笑愚公不厭頻。我豈平泉佳子弟,君真太華謫仙人。胸中別自有丘壑,筆底還堪泣鬼神。若寫幼輿丘壑里,更宜鶴氅白綸巾?!薄靶『紊綇痛蠛紊?,誰道岷峨不可攀。病叟自超真假外,醉翁猶恨有無間。漫攜織女尋常石,忽綰湘娥十二鬟。豈必千年變陵谷,須知五岳在塵寰。”

    ⑧ 吳宗達《渙亭存稿》卷一《客有攜酒嘉樹園見招者,園故復庵伯手辟以貽世于兄先后遷異境矣志感》,詩題中的“復庵伯”即吳中行,“世于兄”即吳奕。

    ⑨ 吳亮《止園記》:“(懷歸別墅)當水之北面,而又負山,巧石崚嶒,勢欲飛舞,堂乃在乎山水之間,曰懷歸別墅……山右架石為門,由西稍折而北,徑旁綴石為欄,種木芍藥數(shù)本。徑中折,有石若伏猊、若樹屏,皆可紀。徑右折拾級而上,得石梁可登,陟山顛有松可撫。循東陔而下,得石峽。盤旋而西,復合前徑。徑窮而為籬,錦峰旁插,叢桂森列,有堂三楹曰水周,前見南山,山下有池蒔菡萏,四外皆水環(huán)之,故取《楚騷》語?!薄队蓜e墅小軒過石門歷芍藥徑》:“開軒一何敞,在乎山水間。側(cè)徑既盤紆,伏猊屹當關(guān)。名花夾兩墄,吹動春風顏。荒涂橫菉葹,呼童荷鋤刪。點綴數(shù)小峰,文錦何斑斑。徑傍勝未盡,緩步還躋攀?!薄抖仁黑祜w云峰》:“小山何盤陀,逶迤不盈步。側(cè)身度青靄,介然得微路。疏峰抗高云,云陰莽回互。徘徊撫孤松,恍惚生煙霧。樛枝結(jié)菁蔥,群葩借丹雘?;劐旆惾缑裕徊揭换仡??!?/p>

    ⑩ 圖1由黃曉、王笑竹、戈祎迎繪;圖2-1、圖2-3柏林東方美術(shù)館藏;圖2-2、圖2-4洛杉磯郡立美術(shù)館藏;圖3由戈祎迎、朱云笛、黃曉繪;圖4-1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圖4-2華仲厚藏;圖4-3查婉瀅攝;圖5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6黃曉攝;圖7南京博物院藏;圖8引自考參文獻[15]。

    猜你喜歡
    吳亮飛云假山
    假山
    飛云江
    鴨綠江(2020年5期)2020-06-12 11:39:55
    長耳朵找抱抱
    飛云江的云
    作品(2018年12期)2018-12-18 12:50:08
    飛云江的云
    作品(2018年12期)2018-09-10 23:48:41
    簡述假山在園林中的功能及應用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觀者
    我沒有什么對象需要反抗
    楊飛云與古典寫實主義
    簡析園林工程假山施工技術(shù)的具體應用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06
    景德镇市| 宁陵县| 白银市| 双辽市| 台安县| 大同县| 灵石县| 霍州市| 吉林市| 四子王旗| 屯留县| 鄯善县| 千阳县| 岗巴县| 商南县| 萨迦县| 绥阳县| 乡城县| 开阳县| 岳阳市| 新田县| 比如县| 仁寿县| 鄢陵县| 兖州市| 濮阳县| 民权县| 易门县| 昌邑市| 沙田区| 渝北区| 肥西县| 营山县| 广灵县| 盐城市| 海口市| 常山县| 武鸣县| 阿合奇县| 清流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