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繼文
在京劇四大名旦之中,唯有荀慧生先生和尚小云先生是出自同一個科班—正樂科班(原名三樂科班),與趙桐珊先生(藝名芙蓉草)并稱為正樂三杰。
荀慧生先生原名秉彝、秉超,字慧生,曾用藝名白牡丹,幼年師從龐啟發(fā)學習梆子花旦,以后又從十三旦侯俊山習藝,翌年入三樂科班(后改為正樂科班)。民國以來皮黃劇大興,荀先生又改習皮黃,跟隨薛蘭芬與路三寶學習青衣、花旦,后又拜師吳菱仙、陳德霖、王瑤卿等深造。所塑造的形象有初戀的少女,伶俐的丫鬟,宮闈貴婦,巾幗英雄等各種不同身份、性格的婦女形象,但以扮演天真、活潑的的少女角色見長。他兼取皮黃、梆子藝術(shù)之長,融青衣、花旦、花衫、刀馬旦于一身,并吸收了小生、老生、老旦的演唱技藝,結(jié)合自身條件,立異標新,創(chuàng)建了風格獨具的京劇“荀派”表演藝術(shù)。
荀慧生先生的唱腔藝術(shù)與”四大名旦“的另外三位藝術(shù)家相比,別具特色。梅派剛?cè)嵯酀膛筛粍偱c柔,尚派以剛為主,而荀派則以柔取勝。荀先生扮相娟秀,表情婀娜嬌昵。他在演唱上根據(jù)自身嗓音缺少高朗之聲的特點,別開蹊徑,創(chuàng)造出低回婉轉(zhuǎn),秀俏柔媚的唱腔。而且善于將白詞語氣融于唱腔之中,聽來似說似唱,流利生動,親切自然。尤其擅于使用吞、揚、摧、撤、閃、斷、停、放等技法,以調(diào)節(jié)字音的輕重和尺寸的快慢表達人物情感。同一板式,根據(jù)不同的臺詞和人物感情,他卻能唱出豐富多變的唱腔。他的念白不受京白、韻白所束縛,大膽地創(chuàng)造了介乎于京白、韻白和蘇白之間的所謂“風攪雪”念白法,清新流利,通俗易懂,藝術(shù)性強,生活味濃。
《紅娘》一劇,當屬荀派劇目中的優(yōu)秀代表,荀慧生先生一反《西廂記》故事以崔鶯鶯、張生為主要人物的傳統(tǒng),而以花旦扮演的紅娘為主角,可稱推陳出新,別開生面。此劇中有歌有舞,有大段的念白和繁重的做功,經(jīng)荀先生數(shù)十年之錘煉,不僅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合乎人物思想情感和戲劇情節(jié)需要的唱腔,且熔唱腔、身段于一爐,使歌、舞、念、做形成整體,其表演藝術(shù)之臻于化境,不同凡響。其中“下書”一場從【南梆子】與【四平調(diào)】化出的新腔,“聽琴”一場的【聽琴引】,“佳期”一場的【佳期頌】等唱段,皆曾風靡一時,影響至今。此劇不僅被視作荀派藝術(shù)的代表作,而且成了“花旦”行當?shù)谋毓颉?/p>
尚小云先生原名德泉,字綺霞,自幼入三樂科班(后改為正樂科班)學戲,學名三錫。初學武生、老生,后改學青衣、刀馬旦,從師孫怡云、張芷荃,改名小云。尚先生是一位文武兼長的藝術(shù)大師,他創(chuàng)立的尚派藝術(shù),歌舞并重,雄健奔放,大方灑脫,獨具風格。
尚先生的嗓音清亮甜脆,扮相端莊秀雅。演唱在繼承了時小福、陳德霖二位大師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行腔高亢剛健,吐字發(fā)音爽朗清晰,臺上演唱一向滿宮滿調(diào),尤其擅用“立音”“顫音”和“頓字”“歇腔”等技法,一句平常的唱腔,由他唱來絢麗多彩,氣韻幽深。人們評說他的演唱風格是端莊中呈嬌艷,規(guī)整中見花巧。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節(jié)奏明快,鏗鏘有力,輕重相濟,頓挫有致,使唱腔尤如盤里滾珠,音律和諧,音色優(yōu)美。他的念白,除韻白之外,尤以京白取勝,直率爽朗,感情洋溢;他的做工身段,受武生大師楊小樓的影響很深,強調(diào)武技表演化,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高難度的舞蹈技巧,講究媚、美、柔、脆,要求嫵媚有力,富有棱角。
尚小云先生早期的演出劇目,以青衣戲為主,如《桑園會》《玉堂春》《祭塔》《武家坡》等等,“五四”運動以后,尚先生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并結(jié)合自己文武兼?zhèn)涞奶攸c,編演了大量的新劇目,在這些劇目中,塑造了一些奔馳疆場的巾幗英雄和嫉惡如仇、堅強不屈的豪烈俠女。特別是尚先生在塑造這些人物的過程中,從劇情、人物出發(fā),在唱念做打乃至裝扮方面,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大膽探索,刻意求新。
說起尚派藝術(shù),就不得不提尚派的拿手杰作——全本的《乾坤福壽鏡》。此戲原是“通天教主”王瑤卿先生所創(chuàng)排,王先生演出時,尚小云先生曾配演過丫環(huán)壽春,他對胡氏這個人物有很深的感性認識。后來王瑤卿先生就把此戲傳授給了尚小云先生。尚先生演此劇時曾一趕二,前演胡氏,后飾壽春?!肚じ坨R》里胡氏的“瘋”是“真瘋”,別于《宇宙鋒》里趙艷蓉的“裝瘋”,因此表演上不僅要形似,而且還要神似,要表現(xiàn)出胡氏當時由急而驚,由驚而瘋的錯綜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在戲核部分“失子驚瘋”一場中,充分運用了各種水袖的舞蹈,為了表現(xiàn)胡氏驚瘋后失態(tài)的喜、怒、苦、笑,尚先生有多種抓袖、轉(zhuǎn)袖、揚袖、擺袖、甩袖、背袖的身段組合,都是極富夸張的表演動作。他在此戲中的瘋步是僅有的,兩臂隨著步履蹣跚的走動左右輕輕搖擺,瘋步舞蹈中配以雙手合攏的風卷殘云式的水袖表演更見精彩。加上眼神的變化和大幅度的外動作,把胡氏精神失常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
四大名旦風格迥異,各具特色,荀派、尚派無論在旦角發(fā)展史上,還是在京劇史上,都有著很高的地位,這就使我們在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