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教材概述】
本專題涉及《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和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這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了人與社會的關系、親社會行為、網絡的利與弊以及如何理性使用網絡等知識點;第二單元主要講述了社會規(guī)則的意義和價值等,引導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努力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考點梳理】
1.參與社會生活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1)我們的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
(2)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3)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qū)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fā)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
2.親社會行為的作用和意義。
(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2)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3)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fā)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
(4)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怎樣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
(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網絡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網絡打破了傳統(tǒng)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2)網絡推動社會進步。①網絡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chuàng)新搭建新平臺。
5.網絡的弊端有哪些?
(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在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6.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jié)食”。
(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7.怎樣傳播網絡正能量?
(1)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fā)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yǎng),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8.為什么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
(1)社會規(guī)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2)社會規(guī)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9.自由與規(guī)則的關系如何?
(1)社會規(guī)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guī)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社會規(guī)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guī)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10.如何遵守社會規(guī)則?
(1)遵守社會規(guī)則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會規(guī)則,需要我們發(fā)自內心地敬畏規(guī)則,將規(guī)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guī)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1.維護規(guī)則的要求有哪些?
我們要堅定維護規(guī)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guī)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jiān)督、幫助他人遵守規(guī)則。
12.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
(2)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
(3)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
13.怎樣做到尊重他人?
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
14.為什么要文明有禮?
(1)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
(2)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3)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
(4)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15.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tài)度謙和、用語文明。
(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
(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16.為什么要講誠信?
(1)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也是一種民法原則。
(2)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一個人真誠老實、篤守諾言,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信任。
(3)誠信是企業(yè)的無形資產。
(4)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
17.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
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
18.違法行為的種類。
(1)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
(2)行政違法行為:指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3)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刑事法律規(guī)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
19.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guī)定。
(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民事侵權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fā)展。
20.什么是犯罪?(判斷是否犯罪的標準)
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21.怎樣預防犯罪?
(1)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
(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4)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22.遇到侵害時怎樣依法求助?
(1)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3.訴訟的含義、地位、類型。
(1)含義: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
(2)地位: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guī)、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3)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
24.青少年為什么要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1)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2)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但是,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yōu)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
25.青少年應怎樣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1)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不僅要勇于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2)具體做法: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護好作案現場;等等。
【真題解析】
1.(2019·湖南邵陽)民政部2018年12月1日公布,《志愿服務條例》實施一年來,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tǒng)實名志愿者已經超過1億人,志愿服務組織超過1.2萬家,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12億小時,社會貢獻超過180億元。參與志愿服務( ?)
①能避免成長中的一切錯誤 ②可以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③目的是獲得他人的贊譽 ④是踐行親社會行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開闊眼界,培養(yǎng)愛心、親社會情感、社會責任感,在幫助他人過程中延伸自己的生命價值,②④表述正確;①表述太絕對化,是錯誤的;③錯誤,參與志愿服務可以獲得他人贊譽,但是把獲得贊譽作為參與志愿服務的目的太狹隘了。故選C。
2.(2019·江蘇宿遷)針對有些學習作業(yè)類APP存在的內置游戲、過度娛樂和不良內容等問題,青少年學生應( ?)
A.對自己行為負責,行為前自律和自控
B.提高媒介素養(yǎng),善于創(chuàng)造和傳播信息
C.提高媒介素養(yǎng),善用網絡學習和工作
D.避免盲目從眾,拒絕網絡培養(yǎng)好習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理利用網絡的知識點。針對學習作業(yè)類APP存在的內置游戲、過度娛樂和不良內容等問題,青少年學生應提高媒介素養(yǎng),學會明辨是非,善用網絡學習和工作,C項符合題意。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在行為中加強自律和自控,善于創(chuàng)造和傳播社會正能量信息,培養(yǎng)網絡好習慣,A、B、D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
3.(2019·廣西貴港)高鐵霸座、拒絕查票、公交車乘客毆打司機導致公交車墜落長江等事件一再沖擊人性底線。這警示我們( ?)
A.自由是不受約束的
B.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規(guī)則來自秩序
D.做人做事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
解析:高鐵霸座、拒絕查票、公交車乘客毆打司機導致公交車墜落長江等事件警示我們,做人做事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樹立規(guī)則意識,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D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項錯誤,自由要受到約束,不受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B項不符合題意;C項說法錯誤,秩序來自規(guī)則。故選D。
4.(2019·湖北武漢)武漢市以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為契機,積極開展“百萬市民講禮儀”活動,讓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開放。我們要做文明有禮的武漢人,是因為( ?)
A.文明有禮能提高個人修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提升武漢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禮的人就要語言文明、態(tài)度謙和、舉止端莊
C.市民的文明行為決定著國家的尊嚴
D.是否文明有禮是衡量一個人事業(yè)成敗的標準
解析:本題考查了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根據教材所學可知,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A項符合題意;C項錯誤,市民的文明行為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D項錯誤,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但不是衡量一個人事業(yè)成敗的標準;B項說法正確,但是題文強調的是文明有禮的重要性,不是如何做到文明有禮,不符合題意。故選A。
5.(2019·湖北武漢)劉某因販毒、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6萬元,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分析案例,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死刑、剝奪政治權利屬于主刑
B.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C.剝奪政治權利、罰金、賠償經濟損失屬于附加刑
D.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刑罰的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據此,可判斷A、C項錯誤。B項錯誤,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D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
【高效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14歲的李冰注意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李冰的做法有利于( ?)
①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②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發(fā)展和成就自己 ④積累個人物質財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既有利于社會的和諧,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下列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①李強幫助生病的同學補習功課 ②張帆把剛買來的數學輔導書給同學們傳閱 ③劉煥向災區(qū)小朋友捐出自己的壓歲錢 ④趙飛到公園游玩時,在樹上刻上了“趙飛到此一游”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2019年上半年,湖南省移動互聯網產業(yè)營業(yè)收入638億元,同比增長22.6%,產業(yè)優(yōu)勢領域、重點企業(yè)保持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重點園區(qū)項目引進來勢較好,產業(yè)數字化與數字產業(yè)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說明( ?)
A.網絡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B.網絡有利于促進民主政治進步
C.人類理解世界的方式完全改變
D.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可以離開社會
4.目前,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已達到13億人次,位居全球第一。智能手機功能強大,很多人習慣隨手拍視頻并傳到網絡共享。這在給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帶來威脅,甚至會出現隱私被侵犯的現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上網使我們沒有安全感,要拒絕上網 ②在開放的網絡世界里,泄露個人隱私行為防不勝防 ③增強保護隱私的意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④侵犯他人隱私會給被侵權人帶來困擾和傷害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5.常德市公安局等部門在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電動車管理的通告》中規(guī)定,自2019年9月1日起,全市生產、銷售的電動自行車必須符合新國標,市民在9月1日之前購買的超標電動自行車應當到公安部門的車輛登記機關辦理臨時號牌登記手續(xù),方可上路行駛。這告訴我們( ?)
①電動車行業(yè)從此不再出現問題 ②社會規(guī)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③社會規(guī)則不是一成不變的 ④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保障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2019年8月10日,在牡丹江開往北京的T18次列車上,一男旅客李某強制霸占旅客座位。在多次警告無效后,乘警依法對行為人采取強制措施。行為人李某因尋釁滋事,被依法給予行政拘留七日處罰。警方的做法( ?)
①反映了社會規(guī)則保障社會秩序 ②有利于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 ③說明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會受到刑罰處罰 ④小題大做,不值得提倡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7.針對近期媒體曝光的“騷擾長耳鸮”“偷挖野菜”等不文明游園行為,2019年7月23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市公園綠地協會、北京市綠色使者志愿服務總隊共同發(fā)布了文明游園倡議書和不文明游園行為黑名單。這一做法( ?)
①有利于規(guī)范游客行為,形成良好的景區(qū)秩序 ②有利于游客注意自身的行為,爭當文明游客 ③能夠消除景區(qū)不文明行為 ④說明對違反規(guī)則行為的處罰,只需要強制性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湖北大學研究生院官網7月9日發(fā)布了一則公告:經校學術委員會調查、審核,認定萬宏偉碩士學位論文存在剽竊、抄襲、侵占他人學術成果的行為。學校決定撤銷萬宏偉碩士學位,注銷其碩士學位證書,從決定之日起3年內不再接受萬宏偉碩士學位申請。這件事告訴我們( ?)
①不講誠信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誠信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③只要為人誠信,事業(yè)就能取得成功 ④誠信是做人的美德,是立身之本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9.2019年8月23日,西安致4死7傷殺人案二審宣判: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上訴人辛海平故意殺人一案,裁定駁回辛海平上訴,維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死刑判決,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這是因為辛海平的行為( ?)
①社會危害性嚴重 ②觸犯了刑法 ③應當受到刑罰處罰④是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9年8月10日,福建長汀縣黃先生通過《問政江西》求助,稱他和同鄉(xiāng)在寧都黃石鎮(zhèn)務工時,項目方領導“跑路”,拖欠的10.4萬元,一直追討無果。對此,黃先生可以( ?)
①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③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 ④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11.2019年8月21日,35歲的周建哲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他走了,卻留下一份“生命厚禮”——捐出自己的肝臟和兩個腎臟,這三個器官將挽救三位陌生患者的生命。上午8時許,在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yī)院,在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周建哲的妻子和父親含著眼淚共同簽訂了周建哲的器官捐獻書。周建哲一家人的決定感動了許多醫(yī)護人員。
(1)周建哲一家人的做法為何會被人們點贊?
(2)周建哲一家人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有何重要意義?
(3)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向周建哲一家人學習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
12.材料一:2019年8月18日10點左右,明珠公園里前來散步、鍛煉身體的市民很多,甚是熱鬧。然而,有個別市民貪圖涼快,竟在公共場合將上衣外翻,露出大肚腩,或者干脆脫掉上衣,裸露整個上半身。這種不文明行為既讓人感到尷尬,又破壞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材料二:入夏以后,山東濟南積極開展不文明行為夏季集中整治,對在公共場所赤膊光膀、脫鞋晾腳、隨意暴露等行為進行勸阻,如經勸阻不改的,會通過有關途徑進行曝光;天津市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赤膊的,不聽勸阻的,由接到報警的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沈陽則從2015年開始就對包括光膀子、路邊隨意躺臥等陋習由有關部門進行處罰,并抄報被罰者的單位。
(1)請你再列舉幾個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請結合材料談談文明有禮的重要性。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濟南等地積極開展公共場所赤膊光膀等不文明行為夏季集中整治的必要性。
(3)結合自身經歷,你認為作為一名合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形象,文明有禮”?
參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B 7.A 8.C 9.A 10.D
11.(1)因他們具有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等良好品德。
(2)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fā)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認可。
(3)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我們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2.(1)①不講衛(wèi)生,垃圾隨處丟棄;隨地吐痰;踐踏草坪,損壞花草樹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景點排隊不遵守秩序,隨意插隊;廁所用后不沖洗;在景點隨意涂畫、刻字;不分場合吸煙和吃零食;人多擁擠時,缺乏禮讓;等等。②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
(2)公共場所赤膊光膀等不文明行為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有損社會文明風尚,影響城市形象,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因此,對這些不文明行為必須進行整治。
(3)①要樹立規(guī)則意識與道德意識,講文明,守規(guī)則,維護秩序。②與人交往時要態(tài)度謙和,用語文明,以禮相待,舉止端莊,展現高雅的氣質。③與人交談時,談吐文雅,尊重他人。④我們還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