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嶺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1)
急性腦梗死疾病發(fā)病較為突然,一般伴隨著嘔吐、頭疼等癥狀,病情進展較快,會給患者的神經功能帶來一定的損傷現象[1],嚴重情況下還會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需要選擇較為恰當的方法進行護理干預,進而達到一定的應用效果。本文研究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選擇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對比效果差異性,見下文。
1.1 資料:選擇來我院就醫(yī)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至2017年11月11日),通過就診順序單雙號分組(分2組)。
對照組——男:女=30/19,年齡值為40~80(55.36±2.22)歲,觀察組:男性/女性=29∶20,年齡值為41~81(55.89±2.41)歲。2組資料對比,P>0.05,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1.2 方法。對照組:基礎性護理干預: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情況,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較好的了解,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等。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①第1天;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2],讓患者明白疾病的發(fā)生機制、治療方法、護理干預手段、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面對患者所疑惑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解答,做到答疑解慮,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對疾病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進而提升患者對后期護理干預的依從性[3]。②第2~3天;告知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情況等,在發(fā)生不良情況下,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干預。③第4天;對患者取良性體位,然后對患者的靜脈穿刺部位進行適當的觀察以及保護,根據患者之后恢復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康復指導,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指導其進行早期的肢體功能訓練等[4],針對言語表達不清楚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非技巧性語言方式對患者進行交流。④第5~7天;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飲食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飲食食譜,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飲食需求,護理人員還需要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屬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情況[5],使得患者以及其家屬面對疾病有一個較好的了解。⑤第8~15天;住院之后需要告知患者藥物的具體食用方法,需要謹遵醫(yī)囑,定期來醫(yī)院進行復查等。
1.3 觀察指標:觀察2組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自我管理能力情況—包括飲食、運動、疾病。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針對2組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自我管理能力情況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對比研究,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計量資料,±s)的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性別[計數資料,n(%)]的統(tǒng)計方法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組自我管理能力情況 (±s,分)
表1 2組自我管理能力情況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1 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25±1.11)d、Barthel指數為(77.56±4.58);對照組住院時間為(22.69±2.54)d、Barthel指數為(55.69±4.87);2組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
2.2 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觀察組飲食為(25.58±2.33)分、運動為(25.54±3.42)分、疾病為(36.69±4.55)分,數據與對照組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見表1。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因為自身動脈粥樣硬化現象,其一般發(fā)生在夜間睡眠或安靜休息的時候,其臨床表現一般為半身不遂、吞咽困難等[6],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選擇較佳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進而達到一定的應用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根據患者進入醫(yī)院后的一系列情況所進行的護理干預手段,其主要是“以人為本”,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情況,使得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進行適當的了解,從而逐漸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也能夠以一個較為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疾病,面對治療,面對護理干預。通過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還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進一步樹立抵抗患者疾病的信心,進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相關資料也曾經表示[7],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現今使用較為頻繁的一種護理干預手段,其能夠使得患者逐漸主動的配合護理干預手段,進而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在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穩(wěn)定后,進行適當的功能指導鍛煉等,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25±1.11)d、Barthel指數為(77.56±4.58)、飲食為(25.58±2.33)分、運動為(25.54±3.42)分、疾病為(36.69±4.55)分,數據與對照組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數據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較佳,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還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一定的應用效果。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干預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效果,可穩(wěn)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