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春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qū)中心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二科,遼寧 大連 116600)
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在球囊擴張/支架置人后,部分血栓負荷過重患者常常伴有慢血流/無復流現(xiàn)象,誘發(f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替羅非班,是一種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血栓抽吸術,是用于吸除冠狀動脈血栓的方法。楊蕾等[2]已證實,血栓抽吸+替羅非班對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STEMI患者具有良好的近遠期效果。本次研究對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STEMI患者采用替羅非班、血栓抽吸術,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為研究時限,以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納入標準(發(fā)病時間<12 h、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血管直徑在3.0mm及以上、無抗凝及抗血小板禁忌證等)及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嚴重鈣化而導致血栓抽吸導管無法達到罪犯病變、心理疾患等),共收治入院78例,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甲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50~72歲。乙組39例,男25/女14,年齡52~73歲。對兩組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確定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待兩組入院,口服300 mg阿司匹林、600 mg氯吡格雷;術前,予以5000 U·10000 U(100 U/kg)肝素,當手術時間每超過60 min,則追加1000 U/h肝素。
1.2.2 術中:甲組加用替羅非班,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實行常規(guī)PCI,加以靜推10 μg/kg替羅非班(3 min),再持續(xù)泵入0.15 μg/(kg·min)替羅非班(24~48 h)。乙組聯(lián)合采用血栓抽吸術、替羅非班,操作如下:(1)血栓抽吸術工具,包括6F指引導管、0.014in普通軟導絲等;(2)步驟,①在導絲引導下,將抽吸導管送至血栓部位遠端后,導管尾端連接一次性50 mL注射器,并進行手動持續(xù)負壓吸引,后撤導管并通過罪犯病變;②以造影結果為依據(jù),反復抽吸,當血栓消失、前向血流明顯改善,即可停止抽吸。(2)冠狀動脈注入10 μg/kg替羅非班,而后置人支架,繼續(xù)靜脈泵入0.15 μg/(kg·min)替羅非班(24~48 h)。
1.2.3 術后處理:按醫(yī)囑,兩組術后口服75 mg/d氯吡格雷、100 mg/d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連續(xù)治療1周。與此同時,結合病情變化,予以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等藥物。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心功能、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變化。另外,統(tǒng)計兩組隨訪1個月期間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缺血性心絞痛發(fā)作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以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表示為(±s),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以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心功能、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的比較(±s)
表1 心功能、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的比較(±s)
2.1 心功能、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的比較:術后,乙組心功能、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改善程度高于甲組(P<0.05),見表1。
2.2 隨訪1個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比較:隨訪1個月,乙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7.89%(3/38),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各1例。乙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26.32%(10/38),包括4例急性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2例再梗死。比較差異顯著(P<0.05)。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STEMI患者發(fā)生慢血流、無復流現(xiàn)象的原因較多,但仍以介入療法所致的新鮮血栓破裂、脫落致遠端血管微血栓有關。
替羅非班屬于心血管類藥物,是一種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2004年于我國上市,并被廣泛用于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經(jīng)皮腔內(nèi)冠狀動脈成形術等疾病,即對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及特異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達到治療目的,且本品具有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等優(yōu)勢,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治療性藥物。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STEMI患者使用替羅非班時,局部藥物濃度低,導致抗血小板功效一般,進而影響患者血栓負荷的快速恢復。
血栓抽吸術,是在血栓抽吸裝置的負壓抽吸作用下,吸出血栓,解除閉塞再通血管[2]。有研究指出,血栓抽吸術后置入支架,有助于預防術中狹窄遠端脫落血栓急性閉塞,減少慢復流/無復流現(xiàn)象風險[3]。但是由于血栓抽吸裝置的不同,常常存在微小血栓流人血管遠端、抽吸不完全等不良現(xiàn)象。因此,在血栓抽吸術后,輔以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組結果得出,乙組心功能各項指標改善程度高于甲組,說明血栓抽吸+替羅非班能夠減輕冠狀動脈內(nèi)血栓負荷,繼而減少球囊擴張次數(shù),避免微栓子脫落,降低慢血流、無復流現(xiàn)象,最終實現(xiàn)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提高心肌灌注、心功能恢復等目標。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是心臟壓力負荷增加時釋放的一種產(chǎn)物,具有穩(wěn)定性良好、個體差異小、半衰期長等特點,可用于評估心肌功能損害程度,同樣可以作為預測心衰嚴重程度的理想指標物[4]。結果得出,乙組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含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低于甲組,說明血栓抽吸+替羅非班具有良好的長期預后改善作用。綜上,在急性STEMI患者經(jīng)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加入血栓抽吸+替羅非班,療效確切,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病情的緩解,預后恢復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