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婭
(遼寧省健康產(chǎn)業(yè)集團鐵煤總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700)
革蘭陰性菌(GNB)是醫(yī)院感染的常規(guī)病原菌,其以ECO最為常見,且產(chǎn)ESBLs的嚴重性最強[1]。ECO是導致菌血癥、尿路感染、敗血癥與肺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在抗生素濫用等因素影響下,呈現(xiàn)出高耐藥性特征,使治療難度大幅增加。臨床中將產(chǎn)ESBLs ECO的實際分布與耐藥性作為重點課題,以分析其標本來源和最佳治療藥物等信息[2]。研究中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本院進行ECO分離檢測的85例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產(chǎn)ESBLs ECO的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本院進行ECO分離檢測的85例患者為研究主體。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齡是24~75歲,平均年齡(45.15±0.25)歲。
1.2 方法:依照檢驗操作規(guī)范將ECO置于伊紅美藍平板與血瓊脂平板上,行細菌接種與分離操作,于35 ℃下培養(yǎng)被分離菌株。培養(yǎng)菌株18~24 h,選擇單個菌落,進行生化試驗,以鑒定其菌屬。以鑒定結(jié)果為基礎,分析產(chǎn)ESBLs ECO的標本來源與類型,并對其行耐藥試驗,使用頭孢他啶、亞胺培南等藥敏試片進行耐藥分析。并利用MIC法,借用藥敏分析儀與生物鑒定儀對其行藥敏試驗。利用手工法行MIC法試驗。判定藥敏結(jié)果,使用藥敏分析儀表型確證可疑菌株,通過MIC法檢測頭孢噻肟與頭孢他啶等藥物敏感性。利用K-B法檢測亞胺培南與舒普深的藥物敏感性。
1.3 觀察指標:觀察產(chǎn)ESBLs ECO的陽性率,并分析其標本來源與類型,評估其對多種抗菌藥的臨床耐藥性。
1.4 評價標準:測量產(chǎn)ESBLs ECO的抑菌環(huán)直徑,若藥物合劑直徑-單劑直徑≥5 mm,則判斷為產(chǎn)ESBLs,說明對該藥物的耐藥呈陽性特征。耐藥率=耐藥株數(shù)/產(chǎn)ESBLs菌株(49株)×100%。
2.1 分析標本來源:患者共檢出83株ECO,而產(chǎn)ESBLs菌株的臨床檢出率為59.04%(49/83)。標本類型中,痰液標本的產(chǎn)ESBLs ECO檢出率居首位,為70.00%,見表1。
表1 83株ECO、產(chǎn)ESBLs菌株標本來源分析[n(%)]
2.2 分析科室分布情況:科室分布中,ICU的檢出率居首位,為87.50%,見表2。
表2 83株ECO、產(chǎn)ESBLs菌株科室分布情況[n(%)]
2.3 分析耐藥性:產(chǎn)ESBLs、ECO對三代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和青霉素類抗菌藥的耐藥性高。而亞胺培南和舒普深的抗菌活性高,見表3。
ECO是埃希菌屬中的代表菌種,其是臨床中極為常規(guī)的分離菌種,其進入腸道的時間為新生兒出生后幾小時內(nèi),并會終身存活在腸道中[3]。其作為GNB的主要菌種,分布極為廣泛,可從污水、醫(yī)療器械、人體痰液、口腔、咽部等物質(zhì)中分離出來[4]。ECO感染高發(fā)于糖尿病、早產(chǎn)兒或腫瘤患者,且是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口服免疫抑制劑或長期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致病菌,其可導致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或心內(nèi)膜炎等疾病[5]。ESBLs是ECO的主要菌種,介導物質(zhì)為質(zhì)粒,會通過細菌或空氣傳播,并能夠水解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類抗菌藥,是常見耐藥菌[6]。
表3 83株ECO、產(chǎn)ESBLs菌株耐藥性分析
結(jié)果為:患者共檢出83株ECO,而產(chǎn)ESBLs菌株的臨床檢出率為59.04%。標本類型中,痰液標本的產(chǎn)ESBLs ECO檢出率居首位,為70.00%;科室分布中,ICU的檢出率居首位,為87.50%。原因是ICU患者的住院時間長,其病情危重,機體免疫力差,且多需進行侵入性操作或抗生素治療,生成產(chǎn)ESBLs ECO的概率高。其對三代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和青霉素類抗菌藥的耐藥性高。而亞胺培南和舒普深的抗菌活性高。原因是產(chǎn)ESBLs細菌會經(jīng)過轉(zhuǎn)座、轉(zhuǎn)導、轉(zhuǎn)化與轉(zhuǎn)移整合與接合等方式于其他細菌中進行耐藥質(zhì)?;虻挠行鬟f,進而生成多種耐藥菌。其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嚴格監(jiān)測產(chǎn)ESBLs ECO,進而抑制其在院內(nèi)的大范圍擴散[7]。
可見,痰液標本為其主要來源,科室分布以ICU為主,亞胺培南和舒普深是其理想藥物,具有較高的抗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