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麗梅
合陽洽川,是一方傳唱在《詩經(jīng)》里的山水,是一顆鑲嵌在黃河“幾”字灣上的明珠,更是山和水的福地,情與詩的傳奇。這里文化底蘊豐厚,《詩經(jīng)》305篇,與洽川有關的就有32篇。
一只快艇在水上快速航行,將綠色的水道劈開,尾部留下一道白色的“尾翼”……
躍入視野的是一片遼闊的水域,兩邊茂盛的蘆葦蕩,頭頂?shù)奶炜沼兴B飛翔,時高時低,像是寂寞了很久,看到快艇上歡快的人,鳥兒也興奮起來,不時鳴叫幾聲,撲閃著翅膀,向更高更遠處飛去。
快艇開得飛快,人站在快艇上,能夠感覺到快艇貼著水面飛一般行駛時的上下起伏,而我則希望它開得慢些,好讓我把這水域不同角度的小島和水道都一一看清楚。越過密密的蘆葦蕩,在這片水域更遠處是黃河對岸高出河床刀切斧劈般齊整的黃土高原上的山西省臨猗縣。
水域的河網(wǎng)像棋局,又像迷宮,總有些猜不透的意思,眼前的水路眼看要走不通,誰知卻又柳暗花明,大路朝天。
這四通八達的水道,有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的詩情畫意,若是從蘆蕩深處的水巷慢悠悠地劃來一只小木船,一個妙齡女子、一曲民歌小調,從河上飄來,那便是一幅絕美的水鄉(xiāng)畫卷。眼前的景象,令人想起汪曾祺的小說《受戒》里的那只小木船,船上的漁家少女小英和小沙彌明海。這里的情況與他們二人經(jīng)過的那一片很大的蘆花蕩子真的很像?!疤J葦長得密密的,當中一條水路,四邊不見人。劃到這里明子總是無端不由覺得心里很緊張,他就使勁劃船……”去受戒的路上遇到清秀純真的英子姑娘,英子一串美麗的腳印讓明海心煩意亂。
水草繁盛之地極具生命意象,是生命勃發(fā)之地。水澤、蘆葦、荇菜、野鴨、鸕鶿、白鷺、各種昆蟲……這是一個水系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遠在春秋時期,這里便是周王室的采邑地,是公子王孫出游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的水澤棲息著一種水鳥,發(fā)出一種“關關”的鳥鳴,自那時起,這里的民間便傳唱起了一曲流傳千載的戀歌——《關雎》。
我的腳下就是《詩經(jīng)·關雎》所述之地——在河之洲,合陽人稱之為“在河之陽”,“河”是黃河的河。黃河自內蒙古南下,沖開一道晉陜大峽谷,由北至南,從山西河曲到風陵渡,一路急流勇進,氣勢磅礴,奔涌而來,將晉陜兩省分割開來。位于黃河西岸的合陽,每日太陽東升,沐浴陽光雨露,稱為“在河之陽”。
《關雎》是《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作為《國風·周南》中的一首民歌,被人廣為傳唱。所謂《周南》,有說是周公統(tǒng)治下的包括洛陽(其北限在黃河)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qū),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周王朝開禮樂制度的先河,以禮教治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詩將君子與淑女之間愛慕、追求、相思寫得惟妙惟肖。這段戀情在一片琴瑟、鼓樂聲中開啟一段美好的婚姻,這是一曲來自春秋時期,中國歷史深處的人間戀歌,雖有人為美化、雕琢之處,卻是展現(xiàn)人性美好情感最經(jīng)典的詩篇。
以《關雎》做整部《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表現(xiàn)君子的德行之美,有“風天下而正夫婦”“用之鄉(xiāng)人、用之邦國”的道德寓意。相傳這曲戀歌的主人公是周文王,那位窈窕淑女便是生于合陽縣莘里村的美麗姑娘太姒。《詩經(jīng)·大雅·大明》中說: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
于周于京,纘女維莘。
這首詩是周王朝的開國史詩,也可看作是《關雎》的續(xù)篇佐證,見證一段愛情的開始,一樁天作之合的婚姻,一段周王朝的發(fā)展史。
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傳統(tǒng)的中國人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自由戀愛的婚姻是天方夜譚,而《關雎》的偉大在于尊重人性,表達符合人性的男女之愛,良辰美景,天作之合,談一場封建制度下的“戀愛”。麗日和風之下,青春俊逸、風流倜儻的周文王在處女泉邊見到了妙齡女子太姒,一見鐘情,別離后又患上了嚴重的相思病。古人擅長意象之美,“關關雎鳩”以相互愛慕的鳥,相互應和的鳴叫之聲,來表現(xiàn)文王和太姒纏綿悠長的愛情。詩中所有的思而不得、輾轉反側,以琴瑟和鼓樂來取悅太姒,其實都是在講情到深處的周文王內心深處的愁腸百轉和極度煎熬。而這種內心如火、外表克制的愛戀就是這首詩想向人們展示的儒家處世的“中庸”之道,即君子之愛是一種由眼睛到心靈的愛慕、追求、克制和含蓄,以婚姻為目的愛情典范。今天,在洽川再看這段文王與太姒的愛情故事,拋開人物的身份地位背景,從單純的情感角度來看,也是一件美好而風雅之事,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推崇的理想愛情,符合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是東方情感美學的中國表達。
在《詩經(jīng)》里尋找中國式浪漫愛情總是信手拈來,《鄭風·野有蔓草》也是一種戀歌:
這是寫百姓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良辰美景,一位少年于水草豐美之地邂逅麗人,眉目流盼,一見鐘情,便攜手藏于方林深處,如一對自由而歡快的小鳥,只待關關相和,比翼齊飛。
來到合陽,就聽到有人大談洽川是愛情圣地,毫不羞澀地高談愛情,大有“開發(fā)”愛情的意味。其實,就現(xiàn)代中國人而言,愛情還是屬于心靈和精神層面的情感,是那種“清揚婉兮”流轉于眼睛和心田里的,是一種熱烈的含蓄、優(yōu)雅的陶醉。對于更新一代的人們,注重談情,談物質,甚或物質高于精神。畢竟現(xiàn)實社會是個競爭激烈、物質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有愛情沒物質難以生存,有物質沒愛情又太空虛,兩全其美最好,因而自古以來,人們長嘆“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以一個外來者的眼光來看,洽川黃河濕地的風景賞心悅目,水草豐美,荷塘淺淺,九孔蓮和紅蓮是這里的品牌,莘里文化源遠流長。棄艇上岸,眼前是十里荷塘。走過荷塘,有一道風景映入眼簾:靜靜的荷塘里布滿了褐色干枯的低頭蓮蓬,倒影映在水里,像一個個矍鑠的智慧老僧裹著褐色袈裟單腿懸空,雙手合十,在低頭冥想,空寂、安靜,寂寞、閑適,頗有一絲禪意。另一處的荷塘,紅蓮開得很是熱鬧,圓圓的綠葉浮在水面,玫紅色、粉紅色、純白色、淺黃色的睡蓮有的盛開,有的半開,像紅塵里的少女,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正應了李清照的那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p>
抬頭遠眺,一叢叢密密的蘆葦掩住了一條條水路,遠遠近近的蘆葦蕩把人的思緒牽得很遠。無邊的風景適合調節(jié)疲憊的身心,讓思想的野馬馳騁,或是坐在長亭的竹凳上,默默地聆聽那河上有一種叫雎鳩的鳥兒,輕聲地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