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杰
山西省公路局晉中分局 山西晉中 030600
近年來,我國公路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公路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公路養(yǎng)護。其中,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可在路面發(fā)生結構性破壞之前有效制止病害的發(fā)展,因此在公路養(yǎng)護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同步纖維磨耗層便是一種典型的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
某公路,路基總寬24.50米,設計時速為60千米/小時,為雙向四車道。通車多年,公路路面出現(xiàn)輕微車轍、橫向裂縫等病害。路面勘查發(fā)現(xiàn),該路段僅局部存有網裂、縱向裂縫等現(xiàn)象,路況性能狀態(tài)基本良好。其中,網裂是由若干個微小裂縫組成。針對網裂病害,若是僅采取灌縫法實施路面整治,無法將裂縫完全封閉,下雨時,雨水仍有可能順著裂縫深入路面基層,因此需進行罩面處理以解決病害問題。原設計采取微表處養(yǎng)護技術,但經過試驗發(fā)現(xiàn)原路面、微表處之間的黏結性能較差,且容易發(fā)生脫皮、剝落等施工質量缺陷,為確保公路養(yǎng)護質量,決定對微表處養(yǎng)護技術進行優(yōu)化與改善,在摻加玻璃纖維的基礎上,鋪一層高性能防水黏結層,構成同步纖維磨耗層[1]。
對于同步纖維磨耗層來說,在級配相同的前提下,纖維、瀝青、水、水泥材料用量不同,則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也有一定的差異。開展多種試驗探討不同纖維摻量對混合料路用性能所產生的影響。
第一,黏聚力試驗。其主要作用是對纖維磨耗層的初凝時間、纖維磨耗層的交通開放時間進行反映。纖維摻量為0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2,60分鐘為2.1;纖維摻量為0.05%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4,60分鐘為2.2;纖維摻量為0.1%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5,60分鐘為2.4;纖維摻量為0.15%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6,60分鐘為2.6;纖維摻量為0.2%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7,60分鐘為2.7;纖維摻量為0.25%時,混合料黏聚力30分鐘為1.8,60分鐘為2.8。在由纖維、瀝青、水、水泥材料組成的混合料中,纖維能夠少量吸附瀝青,同時可導致混合料的內部受力結構發(fā)生改變。因此,隨著纖維摻量的改變,混合料的黏聚力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通過開展黏聚力試驗發(fā)現(xiàn),隨著纖維摻量的提高,混合料黏聚力不斷上升。纖維摻量為0.1%-0.15%的時候,混合料黏聚力的變化最明顯。因此,建議纖維摻量為 0.1%-0.15%。
第二,濕輪磨耗試驗。其主要作用是對纖維磨耗層的抗水損性能進行檢測。纖維摻量為0時,磨損值1小時為482,6小時為754;纖維摻量為0.05%時,磨損值1小時為475,6小時為740;纖維摻量為0.1%時,磨損值1小時為470,6小時為730;纖維摻量為0.15%時,磨損值1小時為450,6小時為680;纖維摻量為0.2%時,磨損值1小時為350,6小時為650;纖維摻量為0.25%時,磨損值1小時為200,6小時為600。根據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混合料1小時濕輪磨耗值<540克/立方米,6小時<800克/立方米。未摻加纖維的時候,混合料1小時、6小時濕輪磨耗值在規(guī)范要求范圍之內[2]。但在摻加纖維之后,隨著纖維摻量的增加,混合料1小時、6小時濕輪磨耗值均在不斷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纖維可以改變混合料的內部受力結構,增加石料間的黏結性。說明,通過摻加纖維可改善混合料的性能。根據濕輪磨耗試驗結果,建議纖維摻量為 0.05%-0.15%。
第三,負荷車輪黏砂試驗。其主要作用是確定瀝青最大用量。纖維摻量為0時,混合料黏砂量為410克/立方米;纖維摻量為0.05%時,混合料黏砂量為380克/立方米;纖維摻量為0.1%時,混合料黏砂量為340克/立方米;纖維摻量為0.15%時,混合料黏砂量為325克/立方米;纖維摻量為0.2%時,混合料黏砂量為315克/立方米;纖維摻量為0.25%時,混合料黏砂量為290克/立方米。隨著纖維摻量的提高,混合料黏砂量不斷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纖維吸附了部分瀝青,導致自由瀝青含量降低,同時受到纖維加筋影響,限制了自由瀝青遷移。這五種纖維摻量均可符合要求。
第四,車轍變形試驗。其主要作用是對混合料的抗車轍能力進行檢測。纖維摻量為0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為4.1%;纖維摻量為0.05%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為3.85%;纖維摻量為0.1%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為3.4%;纖維摻量為0.15%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為3.15%;纖維摻量為0.2%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為3.0%;纖維摻量為0.25%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為3.25%。纖維摻量增加的同時,混合料寬度變化率不斷下降,但若是纖維摻量超過0.2%,則寬度變化率會上升。建議纖維摻量應<0.2%。
綜合考慮四種試驗結果,確定纖維摻量為0.1%-0.15%。
第一,做好施工準備。根據配合比,對原材料用量進行合理確定。在材料拌合的時候,應均勻拌合混合料。確保,瀝青結合料完全被礦料顆粒裹住。拌和時間控制在40-60秒的范圍內。如果拌和過程中發(fā)生花白、離析、結團等問題,必須及時處理。還要對混合料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出廠溫度必須在170-180攝氏度范圍內,不可超過195攝氏度[3]。
第二,攤鋪。應用專用設備進行攤鋪施工。改性乳化瀝青材料的噴灑量為0.3-0.5升/立方米,攤鋪溫度需要>160攝氏度。攤鋪施工過程中,應勻速、緩行,可以在設置5輛料車等待在攤鋪機前,以確保供料充足,維持攤鋪的連續(xù)性。將攤鋪速度控制在10-20米/分鐘的范圍內,攤鋪過程中嚴禁轉彎、掉頭。
第三,碾壓。攤鋪完成后,盡快進行碾壓,確?;旌狭显?10攝氏度以上時整個輾壓施工完成。碾壓施工中應用雙鋼輪壓路機設備。靜壓的時候,需重疊1/3-1/4個輪跡。維持輪胎濕潤,避免黏輪的出現(xiàn)。合理確定碾壓的遍數(shù),一般為3-6遍。碾壓速度不可超過5千米/小時。碾壓結束后,需在罩面溫度低于70攝氏度之后再開放交通。
第四,接縫處理。對橫向接縫進行處理的時候,采取垂直平接縫。對縱向接縫進行處理的時候,盡量一天內完成相同橫斷面攤鋪,對接縫進行熱料預熱,人工整平,并使用壓路機實施縱向施工,確保碾壓密實。
首先,對施工現(xiàn)場情況進行觀察,確定路面平整、裂縫被封閉、路面美觀、性能良好。其次,開展性能檢測,發(fā)現(xiàn)同步纖維磨耗層的擺值Fb(BPN)為58,符合技術規(guī)范≥45的要求;滲水系數(shù)為2,符合技術規(guī)范≤10的要求。說明,同步纖維磨耗層的使用效果良好。
公路養(yǎng)護中,對同步纖維磨耗層進行實際應用的時候,應合理確定纖維摻量,并要規(guī)范施工,以充分發(fā)揮同步纖維磨耗層的作用,恢復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長公路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