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秀
天津春發(fā)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食品檢驗作為社會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取得了相應進步。當前國內食品檢驗包括很多的環(huán)節(jié),比如進出口、商業(yè)、輕工、糧食、商務、衛(wèi)生、農業(yè)以及質檢等,這些行業(yè)管理部門的共同合作,才促進了我國食品檢驗系統(tǒng)的建設。我國是在2000年以后出現了檢測站爆發(fā)式增長。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很好地改善了國內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的分析質量與水平。
通常情況下,在對食品進行檢驗檢測時,各部門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存在較大的差異,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想要提高食品檢測檢驗工作的質量,就必須對該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不過,由于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內容較為繁瑣,實際管理難度較大,加上沒有完善的制度作為支撐,部分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難以落實,增加了食品檢驗中的安全風險。為此,我國相關部門應根據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的實際要求,建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對食品檢驗檢測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使其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完成各項工作,實現對食品檢驗檢測結構的全面監(jiān)督與管理[1]。
雖然,伴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在實際使用中發(fā)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不過,由于我國食品檢驗檢測行業(yè)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在這方面的技術力量還有待提升。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如: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飲食生活,同時也為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zhàn)。通過對我國現有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的分析,發(fā)現在多殘留檢驗、快速檢測方法的開發(fā)等方面均有較大的難度,并且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對食品檢驗檢測質量造成了影響。
如今,我國部分食品檢驗檢測機構除了存在技術水平落后、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標準外,還存在基礎力量薄弱現象。對于部分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而言,其內部人員較少,加上員工沒有經過統(tǒng)一的訓練,在實際檢驗檢測工作中,存在相關操作不合理、不規(guī)范現象。此外,在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中,相關機構普遍將重點放在大型食品加工廠的產品的檢驗上,對于小型、零散的食品加工企業(yè)而言,對食品的加工、生產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檢驗的難度較大,導致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中有較多的漏洞,部分劣質產品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傷害。此外,在對食品進行檢驗檢測時,相關設備較為落后,導致在實際檢驗檢測工作中,設備容易出現多種故障問題,降低了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的效率,增加了食品檢驗中的安全隱患。
首先,相關政府監(jiān)管部門需要加大對食品和化妝品檢驗檢測工作的投資力度,引進新的設備和檢測手段,實現對傳統(tǒng)設備的有效改善,以提高檢驗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強化人才保障能力。一般情況下,檢驗工作隊伍水平的好與壞,對食品化妝品檢驗檢測工作效果有很大影響,對于工作隊伍的打造,管理人員同樣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建立該領域的人才專家?guī)欤寵z驗檢測隊伍的整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各個檢驗檢測機構還要注重對專業(yè)人才的引進,在提高工作待遇的同時,避免工作人員的大量流失,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到食品檢驗檢測中,實現對最終工作效果的全面優(yōu)化[2]。
在實際食品化妝品檢驗過程中,應制定出合理的檢驗檢測標準,并保證其與實際情況相符,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倘若制定出來的行業(yè)標準無法更好的發(fā)揮作用,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修改,確保標準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合理化滿足實際食品檢驗檢測技術要求,規(guī)范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另外,在加工和生產過程中,如果涉及添加劑的應用,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zhí)行。要積極與國外發(fā)達國家交流,了解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以此為基礎,采取改進措施,避免出現檢驗檢測技術落后的問題,并借助于相關技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耗,進而使食品安全工作有效落實。
對食品檢驗用儀器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比如對于測量用工具的精密性和蒸餾裝置的氣密性,一定要每月進行一次效驗,若有不準確的現象要及時進行調整,避免儀器誤差影響實驗結果。由于檢驗用試劑要和實驗樣本進行化學反應,因此它可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首先要保證,試劑一定要在有效期內使用,對溶液標清購買日期和保質期,并且保證每個月對試劑進行一次檢查,到保質期的試劑要及時更換,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特殊的試劑,比如對溫度要求比較高的顯色劑或者高錳酸鉀等,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確認,以保障試劑的有效性,最終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要想保證檢測數據的精確性,應該對實驗數據進行準確的讀取和正確的記錄。實驗結果中數據的最后一位是估計的,其他數據都是有實際意義的,所以需要更加準確的讀取這些數據。在讀取具體的數據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儀器保障它的精確度,不可以擅自增減數據的位數,以反映出檢測物品的真實情況。其次,應該對這些有效數字進行適當的修改和運算。如某些檢驗結果是對多個數據進行計算后得出的,這時候需要對每個數據中除了有效數字之外的數字進行正確的修約,避免計算誤差,提高檢驗的正確率。食品安全中的每一項檢測項目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要對這些相關聯(lián)的檢驗結果進行合理的利用,以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做出評價。比如,白酒中總酯含量和乙酸乙酯的含量是相互關聯(lián)的,假如檢測出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超標,那么總酯含量一定也是超標的。
首先制定資質評審制度,通過該方法審核食品檢測結構的檢測能力與檢測機制。在統(tǒng)一的資質條件下,約束上崗人員、檢驗人員的操作水平。在能力達標的條件下才準許上崗與操作。明確法則、準入條件。另外,除了明文規(guī)定,絕不能將部門關系、機構資產性質看作市場準入條件,只參照部門的檢驗能力與環(huán)境條件確定其檢驗條件。社會各界需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所有向社會提供食品檢測服務的機構都需要獲得實驗室認可以及省級檢驗機構認定??梢酝ㄟ^建立國家級別的檢測資質、條件方式用于控制食品檢測機構能力。其次,除了社會的監(jiān)督以外,政府部門也要發(fā)揮監(jiān)督與市場引導作用,參照行政許可法要求成立專門的部門用于監(jiān)督與管理食品檢測單位的資質與行為[3]。
食品檢測對檢驗實驗室的環(huán)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在理化檢驗分析過程中,環(huán)境、溫度、濕度等因素都會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比如,在用容量法進行分析時,實驗要求室內溫度必須在20℃左右,此時的矯正值是零,如此得到的檢驗結果才是正確的。在用指定標準溶液進行檢測時,需要對容器的體積進行溫度的校正,最大程度的避免熱脹冷縮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此外,對那些揮發(fā)性和可溶性物質進行檢測時,應該將溫度控制在10-30℃,保證得出矯正值,使檢驗結果更加的準確。
面對社會的推進與發(fā)展,國內食品檢測機構需要迎合時代需求,主動轉變自己的檢測系統(tǒng)、檢測模式。追求食品安全要求,將社會定位與社會職責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盡可能滿足生產、銷售所有流程的執(zhí)法需求與監(jiān)管需要,提供相應技術保障、檢測保障。所有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專門的人員或是部門管理,以免發(fā)生重復檢測問題,降低檢測效率。要保障檢測的權威性、公正性、科學性。
對于食品檢測系統(tǒng)來說,必須立足于全方位食品檢測網絡系統(tǒng),做好制度層面的管理工作,下足功夫保障食品檢測網絡齊全,打造資源共享、面向社會、運行高效、專業(yè)齊全、職能明確、全過程監(jiān)控的食品檢測體系。要做好食品制造企業(yè)、食品銷售企業(yè)、食品檢測機構的合作工作,在每一道環(huán)節(jié)中都滲透食品檢測制度、檢測單位、檢測系統(tǒng)。成立監(jiān)督機制與誠信系統(tǒng),打造開放性與有競爭的環(huán)境,推動食品檢驗體系建設,加強檢測項目攻關,保障國內食品業(yè)的檢測能力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在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中,相關機構應正視食品檢驗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合理利用我國現有的資源,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將食品檢驗檢測各項工作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