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毅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 浦東新區(qū) 201209)
上個世紀末,我國許多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逐漸擴大,導致學校擁擠不堪。為了學校能夠更好的發(fā)展,許多高校開始大興土木,擴大校園。依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歷年教育統(tǒng)計數據,我國高校在校學生的數量在1998年才300 多萬,而到了2017年就達到3000 多萬,增加近10 倍。同時,高校的建筑面積也隨之增加,由1998年的1.54 億平方米發(fā)展到2017的8 億多平方米。這次高校擴建最早一批的建筑,經過近二十年的使用,普遍出現了老舊的現象,在功能上也難以滿足學校師生不斷提升的需求,高校建筑修繕工程刻不容緩。就目前8 億多平方米高校校舍而言,按15年一次大修計算,每年需修繕5300 萬平方米校舍。如果按照每平方米2000 元的修繕標準來計算,每年投入到高校修繕的資金將達一千億元之巨。由此可見,高校修繕工程的研究意義重大。然而,對單一高校而言,修繕工程相較于新建工程,投資規(guī)模相對較小,許多高校對此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了修繕工程各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發(fā)生。本文對高校修繕工程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具體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為學校成本的節(jié)約和資金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高校的修繕經費通常情況下,都來自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在我國眾多高校中,能夠自籌修繕經費的高校鳳毛麟角[1]。由于修繕經費的制約,設計單位的創(chuàng)意也很難實現。久而久之,高校修繕設計就往往局限于屋面、外墻防水重做,室內吊頂、墻面重新粉刷,地面重新鋪裝等方面的設計,而不去進行創(chuàng)新型、突破型的設計。從而導致在修繕工程結束后,整個項目只能達到修繕的基本目的,卻難以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通常情況下,高校修繕工作確定設計單位之后,需要設計單位進行方案設計,同時也需要各校內使用部門對方案進行相關確認。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是難以避免會發(fā)由于施工圖紙的問題,造成施工出現困難,導致工程的工期延誤現象發(fā)生,甚至會出現返工的現象[2]。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設計單位與高校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且在設計細節(jié)方面,設計單位非常容易出現擅自做主的情況,設計單位未征得高校相關部門的同意,直接將設計內容在圖紙上體現。
通過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圖文行政樓修繕的過程中,學校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修繕工程設計階段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
經費的限制是高校修繕工程設計中的一大問題,也是阻礙修繕工程順利進行的主要因素。目前,上海市教委對高校的修繕有著嚴格的標準,基本為每平米2000 元。在這一標準下,難以把圖書館修繕出新意。學校的圖文行政樓17000 平方米,其中圖書館為10000 平方米,辦公區(qū)7000 平方米。為了提高圖書館的修繕標準,學校領導給予最大的支持,提議辦公區(qū)不修繕,將辦公區(qū)裝修的經費用于圖書館的修繕[3]。這一提議得到了廣大師生一片贊同,全票通過。圖書館的修繕標準從2000 元每平方米躍升到3400 元每平方米,為圖書館空間的騰挪改造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通過以上表明,校領導在學校修繕工程中能夠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
為了使高校修繕工程能夠得到更多的滿足,高校應該對修繕工程的設計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控制,嚴格設計招標流程,以此來加強設計單位對修繕工程的創(chuàng)意設計,并通過專業(yè)的評審提高修繕工程的整體效果,促進設計單位對設計創(chuàng)意重視程度的提高。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加強設計單位的認知,并將附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方案落實到實處。
在高校修繕工程中,需要加強設計單位與學校各使用部門的溝通,不僅要發(fā)現表面問題,更要發(fā)掘深層次的問題,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很好的解決。在圖書館的修繕設計過程中,設計單位與圖書館部門的溝通,一開始都將修繕的重點放在了漏水、裂縫等細節(jié)方面,從而導致方案無亮點。經過多次深入探討,終于找到一個切入點,那就是十年來學校師生數量在急劇增加,現在圖書館的閱覽座位捉襟見肘。針對這一切入點,設計單位與圖書館部門提出了改造書庫為閱覽區(qū)、書庫異地設置這一大膽設想,以此來提高圖書館的座位數,獲得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高效修繕工程是學?;ú块T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學校為廣大師生創(chuàng)建良好學習、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加強修繕工程的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并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為學校成本的節(jié)約和健康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