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緒蓮
(貴州省仁懷市中樞第三小學 貴州 遵義 564500)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進行科學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小學科學的學習。
目前來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不高,課堂之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在科學教學中相關概念知識比較多,這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按照教材,將相關概念講解給學生,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下來,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狀況,逐漸失去了對科學學習的信心。教師枯燥的理論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思考,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導致學生思維判斷能力無法提升。其次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結(jié)合實際生活,對于小學科學而言,很多知識都與生活之間存在較大的聯(lián)系,然而目前來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生活元素,沒有與生活有效的聯(lián)系,學生不了解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影響科學學習質(zhì)量。
2.1 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掌握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結(jié)合新課改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知識接受能力,采取有效的模式不斷促進學生提升科學素養(yǎng)。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懸念教學,在教學中設置懸念,讓學生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進行“變色花”的教學中,可以在一朵小紙花上涂上白醋,在花的葉子上涂上堿水,之后教師在紙花上面噴一些紫甘藍水,這樣花瓣的顏色會逐漸變成紅色,而葉子則是逐漸變成綠色,教師的這個小實驗會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進行主動參測,以此來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活動,讓學生在科學活動中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科學小組,在班級開展一些關于科學知識的班會,組織一些科學知識競賽等,以此來利用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最后教師要設置合理的問題,利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動力,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讓學生理解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觀察,尋找一些科學現(xiàn)象,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喜歡做一些游戲,教師要抓住這一點,結(jié)合教內(nèi)容設置一些游戲,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游戲?qū)W習中,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科學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
2.2 有效運用科學實驗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具有很多趣味的實驗,教師必須要有效運用這些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在提升學生科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安排一些小實驗,讓學生自行動手,這樣學生在實驗中會促進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教學中,可以加個三只高低不同的蠟燭放在燒杯中點燃,之后將制好的二氧化碳沿著燒杯壁倒下,讓學生觀察哪一支蠟燭線熄滅,這樣學生的興趣逐漸得到激發(f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
2.3 有效實施互動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師要有效實施互動教學,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要將學生放在首位,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之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教師作為引導者在一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并且參與到學生的互動中,以此來不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互動的學習交流氛圍,促進學生在交流中學習科學知識,在互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教學原則,這需要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