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樹枝
(河北省懷安縣長勝小學,河北 懷安 076150)
引生活之水,行習作之舟。
——題記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永恒的話題,教師和家長怎樣才能在有效時間內(nèi)高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讓學生輕輕松松地習作,是作文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要想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句詩出自宋代詞人陸游的一首教子詩《冬夜讀書示子聿》,他強調(diào)了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身實踐。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整整二十年了,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我經(jīng)常鼓勵孩子們走進生活去找靈感。我們是農(nóng)村小學,為了充分利用這寶貴的資源,我讓孩子們?nèi)マr(nóng)田播種,下河摸魚,上山采藥……親自種花栽樹,養(yǎng)小動物,做手工藝品……這些活動,孩子們有極大的興趣,有興趣才會有熱情,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就能用語言進行描述。習作課上,我稍稍加以點撥,孩子們的表達智慧就像清泉般汩汩流淌,作文流露出了真情實感??梢?,讓語文回歸生活,讓孩子從無字句處讀書,孩子的發(fā)展將是一片坦途…….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句詩出自朱熹的詩《觀書有感》,可引申為著書人不斷地讀書學習,加強修養(yǎng);也可理解為豐富生活實踐。
我們常說"勤于讀書,逸于作文",這說明豐富的閱讀量一定會作用于孩子的習作。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吧,孩子在讀書過程中,那些如珍珠般閃爍的詞語、句子,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內(nèi)化為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他們在習作時,就會將其恰如其分地運用其中,這是讀書帶給我們的很顯性的一種收益。當然,要想讓孩子們知識淵博、思維活躍,僅僅依靠語文課本上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孩子們加強課外閱讀。
從事語文教學這么多年,我一直鼓勵孩子多讀書,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部分家長明事理,非常支持孩子讀書。有一個叫王佳麗的孩子,盡管家庭不富裕,但孩子的母親每年都要拿出五百多元購買新書,幾年如一日,王佳麗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有些家庭生活比較拮據(jù),我就組織孩子們在班里成立了圖書角,努力為孩子營造讀書氛圍。國家尊師重教,為我們農(nóng)村捐贈了許多圖書,為了有效地開發(fā)這座寶庫,我主動申請成為學校的圖書管理員。 “書非借不能讀也”,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外時間讀書,我經(jīng)常讓孩子們把書借回家閱讀,并進行合理指導。盡管工作負擔很重,但看著孩子們從閱讀中收獲了智慧,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孩子有了較多語匯和素材,在寫作文的時候,不會因為沒素材而煩悶了,也不會因為語言表達的干癟而苦惱了,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南朝劉勰的這句詩讓我們明白:做任何事情,沒有一定的經(jīng)驗積累,就不會有很高的造詣。
當前我國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寫得太少。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關(guān)于作文教學的要求是:中高年級每學年課內(nèi)習作16次左右。按教學進度計算,基本上兩周一篇作文。孩子表達力的提升僅僅靠這16次習作練筆,很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練筆的機會,不斷積累素材。
做摘記是一種很有效的練筆方法。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開始逐步出現(xiàn)做摘記的要求,這個要求其實是一種導向。做摘記,除了摘錄課文中的好詞和一些精彩的句段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們做好一種提煉。我們的家長在引導孩子讀書的時候,不妨也如法炮制。您可以在引導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讓孩子把精彩的詞匯、新鮮的表達一一摘錄下來,并且把它專門整理在一個本上。在日常的學習中,常常翻看這些摘記的詞、句,有意識地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習作表達中,這樣就敏化了語感,把沉寂的語言"激活"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唐代舒元輿的這句詩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取得成績,就要肯吃苦,堅持不懈。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習作是對學生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作為教師,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我們引導孩子課外閱讀,還是鼓勵孩子課外練筆,都要循序漸進,鍥而不舍。比如家長引導孩子做摘記,可讓孩子從積累一個成語,一句名言開始,進而到積累成段的、精彩的表達,這對于豐富孩子的語匯,儲備語言材料非常有效。同樣,寫日記和隨筆貴在堅持,我們培養(yǎng)孩子在口袋里經(jīng)常裝有活頁、文摘卡和筆,凡是能引起興趣的東西,哪怕一句話,一個笑容,一陣風,一片云,或者突發(fā)奇想的一個怪念頭……都要把它如實地記下來?!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習作,本身就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不斷鼓勵孩子長期積累。只要堅持,我們就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地習作水平在一點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