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你肯定會遇到一些事情,比如,得到別人的關愛,被別人誤解,對某個人的行為不滿意……因此你心里有許多話想說,但是由于當時不好意思說,或者不方便說,于是只好把話埋藏在心底。今天,就以“說說心里話”為題寫一篇習作。
一、選準對象。同學們可能想對不止一個人說心里話,但習作只能對一個人說心里話,因此,就必須選擇合適的對象,可以是老師、同學,也可以是同學以外的小伙伴,還可以是家庭成員及親友……不管是什么人,你與他之間必須發(fā)生過一些事,而且你有滿腹的話要對他說。那么,這個“他”就是你要選擇的對象。
二、說明原因。同學們有心里話對“他”說,這是為什么呢?要把想對“他”說心里話的原因寫清楚。
三、真情傾訴。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主要是寫清楚要說的內容。說的時候一定要有具體的事例,可以詳細地說一件事,也可以說幾件事,如果是說幾件事,主要的一件詳細說,其他的簡單說,幾件事之間要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事例來說明你說心里話的目的,或者表達感激之情,或者說明某種誤會,或者表示深深的歉意,或者表達思念之情。如果沒有具體的事例,只是空洞的敘述,那這個“說”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打動不了讀者。下面是兩位小同學寫的習作《說說心里話》中的片段:
片段一:
媽媽,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您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生活上,您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學習上,您更是天天關注著我,給予我提醒、指導,陪伴我度過許多的日夜。我無比地感激您,因為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片段二:
有一次我生病了,吃飯沒胃口。您坐在我右邊,臉上寫滿了焦慮。您心疼地看著我,左手撫摩著我的頭,親切地說:“孩子,一定要吃一點兒,吃了飯才有精神,有了精神,病才會好,好了就可以去上學呀。來,這都是你平時最喜歡吃的菜。來,張嘴,媽媽喂你……”只見您左手端著飯碗,右手用筷子夾著一塊煎蛋伸到我嘴邊,眼睛發(fā)出期待的目光。頓時,我的全身都沉浸在偉大的母愛之中。為了不讓您失望,我很勉強地吃了幾口,每吃一口,您的臉上都會露出慈祥的笑容……
片段一采用“總述—分述—小結”的寫法,條理十分清晰。分述部分從生活和學習兩個方面進行敘述,可見內容選擇也恰當。但是,由于敘述時沒有具體的事例,只是概括地講述,因此,讀者無法知道媽媽為“我”付出“太多太多”究竟是指什么,母親的“偉大”也體現(xiàn)不出來。這樣,“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有點兒無病呻吟的嫌疑,激不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片段二就完全不同了。小作者訴說了自己生病時,媽媽給“我”喂飯這樣一個典型事例。訴說時緊緊抓住媽媽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并且充滿深情,有點兒如泣如訴的感覺,正是這些發(fā)自肺腑的真情傾訴,使一位慈母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時讓讀者感受到“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兩個片段,表達的是同一個主題,但效果卻大相徑庭。
此外,如果是對老師或其他長輩提建議,那一定要用合適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