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程開甲小學 朱雪琴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可知,儀式主要指的是舉行典禮等正式活動的形式以及程序。由此可知,儀式教育是借助于典禮等形式對個體進行隱性教育,培養(yǎng)個體品德的一種教育方式。要發(fā)揮儀式教育的重要作用,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儀式是學生人生中寶貴的人生體驗,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卻始終沒有重視儀式的作用,德育活動以一些常規(guī)活動為主。因此,學班主任需要重視儀式教育,認真對待儀式活動,精心布置儀式環(huán)境。為了增強教育莊重感,教師需要營造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事物或者行為背后蘊藏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認同感。
新學期意味著新的開始,也意味著又迎來了一批新生。因此對于班主任來說,需要和其他教師一起精心打造教師環(huán)境,重視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班主任需要面對很多個學生,其中不乏一些新面孔。為了讓新學員融入課堂,班主任需要在開學第一天將教室進行精細布置。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懸掛歡迎標語,制作“歡迎新生”黑板報,甚至還可以增加氣球、彩帶等裝飾物,增強喜慶氣氛。教師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凸顯儀式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自己好像再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這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萬象更新、一切皆有可能。學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富有激情,也敢于接受學習中面臨的新考驗。
儀式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方式,想要增強儀式感,首先要做的是營造儀式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新氣象、新開始。開學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意味著新的征途,如果教師可以重視在開學之際為學生營造儀式環(huán)境,學生也會在無形中受到莊重氣氛的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儀式教育并非無源之水,儀式教育立足于班級管理現狀。由于每個班級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管理程度不同,甚至紀律性也不相同,因此針對這一教育現狀,想要展開儀式教育,必須立足于班級實際需要,不能讓儀式教育流于形式,必須發(fā)揮儀式教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管理現狀開展不同類型的儀式教育活動,讓儀式教育發(fā)揮其價值。
有的班級紀律比較渙散,因此儀式教育的側重點就在于建立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儀式活動中,明白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對自身學習有幫助,還對班集體有利,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教育目標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例如“良好習慣從我做起”儀式活動。在儀式活動中,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發(fā)言,也可以播放事先錄制好的“守紀”與“不守紀”的小故事視頻,讓學生進行辨析,在辨析過程中,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進而改正不良的行為。同時,對班級中紀律良好的學生進行表彰,并在班級中設置一個簡單而又隆重的頒獎儀式,讓參與的學生意識到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培養(yǎng)途徑。
儀式教育需要結合班級管理現狀,不能一概而論。每個班級都存在一定的管理問題,比如有的班級問題學生較多,有的班級不文明現象較多,因此對于班主任來說需要有針對性地展開儀式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當前教育倡導的是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涵義深遠。簡言之,素質教育就是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促使學生成為更好的人。儀式教育作為德育的形式之一,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的儀式精神。因此,班主任需要讓學生參與儀式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提升其對儀式的思想認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為班主任需要讓學生參與儀式活動的籌備工作中。不論是場景的選擇布置,還是活動流程的設計,班主任都可以讓學生成為主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儀式精神。學生在組織儀式活動的過程中,情感得到進一步抒發(fā),在無形中也落實了德育教育。比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儀式教育,一學期中,每個班級都會輪到推選“光榮升旗手”,班主任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從“光榮升旗手”人選的推舉,到升國旗的訓練過程,都可以由學生進行組織訓練,包括“光榮升旗手”的國旗下演講等。等到真正的升旗儀式開始,學生在國歌聲中情感受到很大的震撼,也更有助于學生體會對祖國的誠摯深厚的感情。學生在這樣充滿儀式感的環(huán)境中,也會鍛煉到自身的能力,從而強化儀式精神。
作為班主任為了更好地踐行儀式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事務中,讓學生組織相應的儀式活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會深化學生對儀式教育的認知,提升其思想認識。
綜上所述,儀式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式。作為教育者需要對儀式內容進行精心安排,同時需要立足于班級現狀選擇合適的儀式教育類型,尊重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管理。如果班主任可以堅持儀式教育,一定會讓德育教育開出更絢爛的花,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