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世茂小學 蔡 萍
文本細讀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而且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細膩捕捉文本的內涵,對作者所寄予的情感也能體察入微。為了促進文本細讀,教師需要采取高效科學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以細讀的方式深入文本世界,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高效性。
提問的目的并非向學生索求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借著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文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求異思維,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教師不能讓學生“盡信書”,而是需要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保持自己獨特的觀點,讓學生能夠破除權威迷信,堅持自我,如此才能真正領略閱讀的精彩。
例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文本提出相關問題:“盤古是如何開天辟地的?他又是如何讓這宇宙變得美麗豐富的?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劃出你最喜歡或者你認為最奇特、最具想象力的片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蓖ㄟ^這樣的問題,能夠有效凸顯神話故事“想象大膽,奇特瑰麗”的特點,而且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參與朗讀。當然,高效的教學需要有問有答,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時,學生也會給予不同類型的回答,教師能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發(fā)散學生思維,就需要教師認真思考,避免淪為形式主義。例如,教師在教學文本第四以及第五自然段,教師可以這樣擴展話題:“天地混沌初開之際,是盤古拿著大大的板斧劈開,怪不得叫開天辟地,作者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呀!那么同學們,你們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讀出課文驚天動地的效果嗎?”接著,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同時引導學生就開天辟地進行深入探究,將問題還給學生,讓學生借著朗讀的方式來感受文章所描繪的那種驚天動地的氛圍,從而深化學生的解讀。
有效的問題能夠促進教學任務的展開,而且也有助于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對文本產生更為多元化的解讀。因此,教師需要注意磨練自己的提問技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詩詞類型的課文,而詩詞既彰顯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蘊藏著極其深厚的美學內涵。經常閱讀詩詞,不但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而且也能夠對學生的情感進行熏陶。然而傳統(tǒng)語文教學并不重視詩詞鑒賞,所以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之后只能理解詩詞含義,卻很難說出詩詞到底美在何處。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詩詞的賞析部分,讓學生能夠品讀出詩中蘊藏的美以及獨特的韻味。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律·長征》的相關內容時,由于當前的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繁榮安定,在充沛的物質條件下,小學生習以為常的是富足安逸的生活氛圍,他們很難體會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的含義。為了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教師需要為學生簡單介紹長征的時代背景,同時為學生詳細介紹“四渡赤水、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勝利會師”等重要歷史事件。接著,教師再為學生細致入微地講解文中“逶迤”“烏蒙”“磅礴”等核心字詞,從而促進學生深入詩歌內核,讓學生對毛澤東主席及其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所具備的勇敢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無形中熏陶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形成愛國精神。
品讀詩詞,就是要品讀詩中的情感。想要讀出詩詞的美,就必須注重對核心詞句的賞析過程。對于小學教師來說,為了讓小學生感受到詩中的韻味必須讓學生了解到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促進學生對詩詞內涵的把握。
所謂文本細讀指的是以精細的方式閱讀文本,抓住文本的核心細節(jié),感受其語言背后的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讓學生泛泛閱讀課文,而是需要對文本中的關鍵語句以及核心詞匯進行細致入微的解讀,讓學生能夠讀出作者的匠心獨運,讀出其文字背后的真正內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時,需要讓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一些細節(jié),讓其細細揣摩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感觸。
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由于這是一篇具備回憶性質的文章,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后,引導學生就文章的布局進行深入探究,同時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魯迅‘論讀書’‘抨擊舊社會’以及‘熱情救助黃包車夫’三件事,那么作者為何要如此構思呢?文章所列舉的這三件事對塑造魯迅形象又有著怎樣的刻畫作用呢?讀了課文后,你對魯迅為人處事有著怎樣的感受?和你以往對魯迅的印象又有哪些不同之處?”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對文本產生了更進一步的探究興趣,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意識到文本結構都是作者的精心策劃,文章所選取的素材,也都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并非泛泛而寫。在細讀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對課文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而且對魯迅也產生了更為細致的認知。
案例中教師通過課文的核心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從細節(jié)處感受人物性格,體會文本內涵。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發(fā)現文本的精妙之處,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作者獨特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細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總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唯一途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進行革新,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由于其自身的啟蒙作用及其對別的學科的促進作用,教師更需要注重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深入文本內涵,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