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紅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龍泉鎮(zhèn)土門中學,湖北宜昌 443100)
興趣是中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chǔ)和入門向?qū)??;仡櫧陙戆嘀魅喂ぷ鞯慕?jīng)驗,筆者深刻體會到因勢利導教育的重要性,也理解到在因勢利導教育的引導下,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今,中學生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越,他們大多缺乏現(xiàn)實的壓力和學習的動力,安于現(xiàn)狀甚至產(chǎn)生消極情緒。這些學生集體觀念、紀律觀念、道德觀念以及學習意識淡薄,空洞的說教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厭惡,過多的監(jiān)督往往適得其反。如果教師的教育方式稍有不當,就會在師生之間豎起籬墻?!耙騽堇麑А苯逃砟钤谶@種情形下是最佳方法[1]。實踐證明,有時教師看似無原則的“遷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過去,筆者班級的學生遲到現(xiàn)象比較嚴重,筆者多次批評,但效果甚微,甚至還有學生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
針對此種情況,筆者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走進學生內(nèi)心,融入學生苦樂。于是,筆者一改以往批評警告的教育方式,每天提早來到校門口,最早來到教室,并對遲到的學生采取微笑點頭示意、微嘆或與學生擊掌的方式,讓遲到的學生在微笑中讀懂筆者善意的勸誡。學生見此,往往一臉愧意,他們深深感到了教師的理解與寬容,他們用一張張充滿歉意的小紙條向筆者傳達了自責自愧的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惫P者認為,這種誘導即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意。
教育本來是一種生活,生活也是一種教育,快樂的生活具有更好的育人效果。班主任工作絕非強制所能奏效,必須因勢利導。筆者班級內(nèi)有不少學生喜歡哼唱流行歌曲,并熱衷于收集、傳遞歌集本。學生沉湎流行歌曲,容易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但又不能強令禁止。于是筆者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可以唱流行歌曲,但需要安排時間進行歌唱活動,或比賽或賞析。第二,歌集本必須圖文并茂,要能夠取用于黑板報或墻報。第三,必要時,可以組織班級歌舞活動,讓學生們各盡所能,展現(xiàn)才華。如此一來,既能培養(yǎng)學生特長,也不致于影響學習。在筆者班級內(nèi)還有一種現(xiàn)象,許多學生喜歡看小說,有的甚至到了如癡似迷的地步。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從不嚴厲批評學生或沒收小說。筆者選取一定時間設(shè)置為“天天讀”時間,在該時間內(nèi)組織學生進行小說連播,還要求學生閱讀小說后完成閱讀心得。對于學生而言,既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負擔。鍛煉使其寫作、閱讀能力有所提高;負擔使其不勝其煩,沉迷小說的現(xiàn)象自然有所收斂。在這樣的情況下,小說便不再具有永久的吸引力,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熱烈的學習氣氛迫使沉迷小說的學生有所收斂。
教育最核心的價值是關(guān)愛。學生的天性是活潑的,他們渴望活動,渴望興趣。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健康成長[2]。
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經(jīng)常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在開展活動時,筆者往往事先并不表露,臨時宣布活動。這樣“無心”的假象,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精神放松后的極大興奮和激情,從而更好地溝通師生情感。這時,學生們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建議和要求,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和關(guān)心。在這樣的活動中,師生之間能夠形成默契,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責任感、榮譽感和集體意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初二下學期,在學生們感到學習茫然和精神疲憊時,筆者突然宣布“春游磨基山”(在去的前一天宣布,一切活動安排都由筆者私下進行),并安排了登山競賽、生日慶祝會、集體吟詩宣誓等一系列活動,看似無心的安排讓學生非常興奮?;顒觿偨Y(jié)束,不到一個星期后,筆者又宣布帶領(lǐng)學生進行騎自行車郊游,學生頗感意外,情緒高漲,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都有積極的變化。班級中開始形成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班風,為初三學習做了很好的準備。
中學生往往有其獨特的思想,他們有個性,有主觀意愿,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達到接受教育任務的目的。若想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外,師生之間必須保持和諧的關(guān)系,學生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須做到關(guān)愛學生,時刻關(guān)注學生,愛護學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也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3]。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關(guān)心、耐心和愛心。他們的獨立意識、判斷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與初一時相比有所提高,但他們還不能完全適應中學的要求和學習方式,甚至不能完全擺脫在小學形成的行為習慣,他們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和指點,幫助他們順利渡過“轉(zhuǎn)折點”。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是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進步,順利成長的。特別是對待雙困生,教師的信任會化作學生內(nèi)心的自信,在自信心的鼓動和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們極有可能自覺地把學校和教師的要求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行動,樹立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精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教育是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的過程,關(guān)心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前提,關(guān)愛雙困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教育,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要擁有一顆關(guān)愛學生的心。
綜上所述,班主任工作紛繁復雜,涉及方方面面,筆者把握“因利勢導”的教育方法,在無聲中呵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于快樂活動中綻放個性色彩,用“看似無心卻有心”的方法,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關(guān)心,建立了一種自然、平等、和諧、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這既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礎(chǔ),也是教師進行教育行為的前提,它體現(xiàn)了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淡化了師生對立情緒。因而,“無”的態(tài)度使“有”的效果產(chǎn)生可能,它們是因勢與利導的關(guān)系,若不因勢則難以利導,若不利導則因勢毫無必要,可謂無有互生,無有共存。